喀什向南三百多公里,来到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雪峰群立,与青藏高原同称世界“屋脊”。这儿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745米,与公格尔姐妹峰并称为帕米尔高原的三座著名高峰。帕米尔高原紧邻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古代文明曾由这里进入巴基斯坦。
途中路过布伦口的沙湖,湖边是一片色彩丰富的沙山。说它是湖,只在春夏季节因冰山融水才有湖,到了秋冬季,湖底就显露出来了。
布伦口的当地孩子在向游客推销石子串珠。
布伦口海拔三千多米,后面的山上还有积雪。这个孩子光着一双小脚丫,踩在碎石上向我们走来。她伸出小手向我讨要糖果,不忍心拒绝她。
慕士塔格峰山脉下的卡拉库里湖,海拔3600米,每年夏秋季节,这里是登山旅游者的大本营。

牦牛在卡拉库里湖边戏耍。

卡拉库里湖边有兜售生意的小伙子,可以让游客骑马或乘坐摩托车围湖转一圈,要价60元。我看到一个小伙子一脸憨厚相,就上了他的摩托车上,让他去湖对面的村庄转转。
湖对岸有几十户人家——这里没有田地,全是牧民,住的是古老的泥坯房。
等待
摩托车手说他的家就在附近,我说想去他家看看,小伙子很高兴,说他饿了,也可以回家去吃点东西。
他家一间土坯房隔成两个屋,左边是哥哥嫂子带两个孩子住,右边是他和妈妈住。两间屋的中间是过道,堆放粮食等杂物。我看了看他和妈妈住的屋子,不大的一间房——我已无退路来拍一张完整的照片。屋里除了炕和一个炉子,什么家具也没有,炕头的小柜里堆放一些衣物,他妈妈正在给我翻找游客寄来的照片。一切简陋到不能再简陋,只有那些色彩艳丽的毯子使土屋里还有一些暖意。
小伙子就着一碗凉水吃馕,两眼发直——有点噎住了。平时,馕和奶茶是他们的主食。
炕上有一个正睡得酣畅的猫,还发着轻微的呼噜声。一个外乡人的到来,也没有惊醒它的美梦。唉,人假如有猫这样的肚量和心胸,也该是幸福的。
令人欣慰的是,因开发旅游,我看到这个村里建了新房,牧民正喜气洋洋地忙于搬家。
水龙头是公用的,还没有接到每家每户。
孩子们的笑容是真诚、灿烂的。
今晚我们就住在卡拉库里湖边的毡房里。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景色涌入眼中,每天都在兴奋之中,加之高原的地理气候,心跳加速,气喘吁吁。有人半夜里还在湖边拍星星,因为有月亮,湖边的夜景很美。喜欢上摄影,会让人痴癫!我也想去,但头重脚轻,爬起不来。
塔吉克人的婚礼——
地处中国西部最边缘,终年干旱寒冷、空气稀薄的冰山腹地,生活着一个塔吉克民族。塔什库尔干县在帕米尔高原地势起伏较平缓的地方,是我国最大的塔吉克族聚居区,他们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
汽车在中巴公路上行驶。在提孜那普乡的公路边,传来了阵阵的鼓乐声——有人结婚了,快去看热闹!能遇上乡民喜庆的日子,真让大家开心。
走进村里,新郎的家门口很热闹,全村的人都来庆贺了。婚礼要举行三天,今天是婚礼的第一天,男女方各做迎亲的准备工作;第二天新郎迎娶新娘,在女方家中举办隆重的家宴和娱乐活动;第三天新郎新娘回婆家,与家人、亲友欢歌欢舞直到太阳西下。
穿红衣吹鹰笛的是新郎,鹰笛一般用羊骨做成。
乡民们跳起了鹰舞,鹰在塔吉克人的心中已成为勇敢、正义、忠贞的象征。
塔吉克人还保留着一些类似西方的礼节:女性相见,行亲吻礼;
男子相见,行吻手礼;
成年女性与男子相见,女性吻男性的手掌,男性以抚摸对方的脸颊回报。长辈吻小辈的眼睛或额角——好温馨的一组见面礼仪式。
塔吉克族妇女的服装喜欢明黄、大红,鲜艳而热烈。他们用手抓羊肉饭、馕、油炸果子和奶茶招待客人。塔吉克族人很好客,这里有很多人会说普通话,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汉人很友好。饭前先洗手,我们也一起吃了手抓饭,搞得油手油嘴,相机也拿不成了。
这里的人喜欢镶金牙。
这是新郎的父亲,抱着贺礼。在这里,乡亲们一般送20元的礼金,也有送生活日用品的。
新娘的家里也正在忙碌——宰牛杀羊,还要做好多烤馕。
上点年纪的妇女,穿得较为素净。
今天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
吃完饭后,大家都跟随这个马匹走去。骑手的怀里有只羊——婚庆的叼羊活动就要开始了,比赛用的羊是事先宰杀好的,今天的胜者将嘉奖一台电视机!这场叼羊比赛,新郎是必须参加的。
乡民已在山坡上等候。
叼羊比赛开始了。新郎、新娘家的男性牧民各为一方。注意!羊在右前方人的手里——把抢到的羊丢进山坡下事先挖好的小坑里,就算胜者。
注意!羊现在在蓝裤子人的手里。
穿红衣的人抢到了羊。
几匹马挤在一起。
抢羊的人挤成一团。
看看马匹的眼睛,马也抢红了眼!
“让他们抢成一团吧。”他已胜过一局了。
羊又到了穿迷彩裤的人手里,他用右腿压住杨羊。
这个穿迷彩裤的骑手终于把羊丢进洞里,胜了一局。
抢羊的骑手只顾盯住羊,不看前方的路,叼羊的马匹被追赶着冲上山坡,吓得看客们四处逃散。我也在山坡上,只顾捂住头,没有抢下最好的镜头,真不是个好战地记者!有人抢到了最精彩的镜头,也有人为我抢下了这个宝贵的镜头。
塔吉克人是欧罗巴人种,褐色眼仁,高鼻梁,为白种人。他们的祖先大约是十七世纪,为了躲避战乱和外族的侵扰,东迁至此,在深山中维持生存。由于高原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他们的肤色已与黄种人无异。也因为山高路险较为封闭,这里的人种较纯。我国的塔吉克人有4万人左右,大部分生活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使用东伊朗语言的民族,在文字方面,现在的学校一般以维吾尔文和汉语授课(南疆的许多地方是不通汉语的),因此这里许多人都会说普通话。
塔吉克人崇尚的是冰山之鹰,注重品性修养,对外乡人热情而有礼节。塔吉克人的婚礼,没有花费太多的钱财,但他们的婚礼举办的热闹而丰富,风雅而不俗气。婚礼的鼓乐声热情洋溢;一场叼羊比赛,由真正的骑手组成,奔放而不狂野,激烈又精彩,看得人们热血沸腾。塔吉克人的婚礼要进行三天,我们虽然无缘参加全部的活动,但今天的活动,足以使我们激动开心久久。
塔吉克人虽然在帕米尔高原的艰苦环境中顽强繁衍生息,但没有失去自己的风格和文化,他们给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王洛宾先生说得好:“音乐是宗教,爱情是信仰,无论你处在何时何地,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算拥有了自由。”塔吉克人是自由的“冰山之鹰”,他们相信爱情,热爱歌舞,用生命和真情生活在这片高原上。塔吉克人的热情奔放,塔吉克人的优雅舞姿和鹰笛的欢快热烈,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外乡人永远记住了他们的微笑,也不会忘记那些烈马奔腾的血热场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