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新疆,终于踏上了漫漫旅程。我们从乌鲁木齐北上到克拉玛依——布尔津——喀纳斯——禾木——铁热克提的白哈吧村,再从阿勒泰市南下到喀什、帕米尔高原,一路走走停停,看看拍拍,然后从民丰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回到乌鲁木齐。
这次行程万余公里,历时整整一个月,走的尽是南疆和北疆的边远地区。边疆的歌依然唱得悦耳动听、热情奔放;边疆的民风淳朴自然;边疆的风光美丽又荒凉,但那些地方在我们眼中依然是干旱、贫穷和落后。我们这些生在福中不知福的都市人,常无病生吟,常感叹多多,感叹“物质至上,精神空虚”,感叹“文化失落,世风不古”,虽然知道边疆生活远离现代化,仍迷恋起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那是一种粗狂的、原始的、自然的生活方式,有一种城市生活所不能比拟的美;那里的风光,那里的景色,如此开阔、壮美,也是生活在城里的人一辈子也不可能遇见的风景和风情。
虽然这次旅程辛苦——路途遥远,常常没有热水,没有茅房,没有电,又常在路边的小摊上吃坏肚子,但一把黄连素,几个大蒜头,又让我起死回生,继续上路。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是开心的旅程,一路上我们为浩瀚的戈壁而震撼,为悲壮的胡杨而感动,为热情的塔吉克人而温暖......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们从中体会到了边疆人民的生活虽然简单,粗放,但一样可以过得诗意、快乐、奔放。
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的地域辽阔。新疆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6——地大天空,地和天一样空旷,一望无际。新疆的绿洲只占新疆总面积的4%,大多数人口生活在这4%的绿洲中,余下的全是荒漠和戈壁。一离开城区,车行几百公里,不见人迹,不见草木。这些天里,我脑子里冒出来的尽是《克拉玛依之歌》中的歌词:“.....你没有草也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我不愿意走进你......”,茫茫戈壁,原来是如此荒凉寂寞!
走近魔鬼城——
其实,茫茫荒原的地下有着丰富的油田和宝藏。在克拉玛依的荒原上,数不清的“磕头机”一上一下不停地抽吸着地下的原油。
离克拉玛依一百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山岗,每当风起,云卷沙飞石走,天昏地暗,怪影迷离,并有气流在山岗间穿梭时发出恐怖的声响,当地人称这里为魔鬼城。其实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大风环境新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我们来这里时没有遇见风沙,也没有遇见魔鬼,只看到了美丽的落日给平静的山岗增添了一份色彩。朝霞和落日是这里唯一的美丽之源,倒是真的很想经历一次魔鬼城的恐怖情景呢。
美丽的禾木村——
禾木位于北疆布尔津县内。一路向北,汽车路过布尔津,我们在此小住一晚。布尔津是一座现代化小城,建筑和市容有点洋气,也是我们这次新疆之行所见过的最漂亮的小城。在布尔津的夜市上,遇见一个俄罗斯大妈卖酸奶,尝了一杯她制作的酸奶和“格瓦斯”饮料。夜市上满街都在卖烤制的冷水鱼,这里的鱼应该挺好吃的,可惜肚子装不下了。
继续向北,在美丽的喀纳斯湖旁,有一个小巧的山村——禾木。这里的房屋用原木垒起,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庸懒的阳光,恬静的山庄,禾木小村的生活像一幅幅美丽的油画呈现在眼前......
眼前一片云缠雾绕。突然,云开一线,一座金山显现在眼前,让人感到惊讶和一次真正的艳遇!
白桦林,你真的很优美、优雅,让我远看近看欣赏不够。
木屋顶上铺上厚厚的泥土,春天会长出草来,成为屋顶的天然防寒保护层。
禾木,给人影响最深的是那大片的白桦林。桦树极耐严寒,树干峻峭挺拔,树皮光滑洁白,枝条纤柔。深秋季节,桦树叶已变成一片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热烈而明朗。在美丽桦树林的映衬下,禾木小村安详恬静,炊烟袅袅,霞光满天。鸡在闲逛,狗在歌唱,坐卧在地上的牛不断地反刍着肚里的美食.....那里的小河平静地流淌,那里的人们平和地生活。
只有一个小瓢虫啃咬着蒲公英的心,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就像我们这些不安分的城里人,脱离母体,飞离家乡,要去看看远方的世界。一阵风吹过,金色的桦树叶纷纷飘落下来,铺满了眼前的大地,回归了土地的怀抱,蒲公英的种子却越飞越远,要去追寻一个美丽的梦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