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吃“比萨”

标签:
比萨饼葱油饼月饼明月光杂谈 |
分类: 随笔杂谈 |
“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和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
这首歌唱了好多年,如今,中秋时节的月饼,铺天盖地般砸下来,自己动手打月饼的人大概不多了吧。
今年中秋吃什么?女人喜欢亮丽的“比萨饼”。中秋夜,不想去外面排队等位子,还是自己动手做一个吧——用“自发粉”和面,做一个饼胚铺在平底锅里,静置15分钟后涂上一层番茄酱,然后加进大把奶酪(最好是马苏里拉奶酪,可以拉丝的那种),再放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根据心情和口味,什么都可以放啦),然后进烤箱烘烤20分钟。一个漂亮的“比萨饼”出炉了,口味和店里买来的差不多。这次饼皮有点厚,我给自己的手艺打90分,下次争取100分!
比萨在意大利,比萨斜塔闻名于世,“比萨饼”也出自于意大利。美国的“必胜客”太厉害,将意大利的“比萨饼”铺盖到了全世界。
其实,上海的街头,以前也有过一种很好吃的饼——葱油饼。那焦脆的饼皮里,一把小香葱和猪油搭配的味道,是一种天香国色,天下无双!小小葱油饼不知道流传了几百年了,总是令人百吃不厌。可惜,在如今的商业化大潮下,这种蝇头小利的产品,商家不屑制作,街头不让摆摊叫卖,于是,价廉味美的葱油饼悄然消失了。
而美国的“比萨饼”却大肆进军世界,抢占了各地风味小吃的风光。说老实话,假如把葱油饼比作是小家碧玉的话,“比萨饼”就是贵妃娘娘了。“比萨饼”的色彩是欢快的,浓艳的,丰腴的;味道是异魅的,喷香的。“比萨饼”的身价,肯定要比葱油饼金贵多了。不知为什么、“比萨”店里总是女客比男客多?女人不会比男人更爱贵妃娘娘,但是女人比男人更爱“比萨饼”。
虽然,中秋节的市场上,小小月饼可以热闹一阵。但月饼单调的口味和单调的式样,总是令人提不起大快朵颐的兴奋来。月饼,好象只是一个中秋节的象征,一次商家争钱夺利的“兵器”——每年此时,许多单位会发月饼票;“黄牛”就会满街低价收购月饼票,再倒卖给厂家;厂家回收月饼票的利润远大于生产月饼的利润,厂家一个月饼都不做,就可以满赚一大票。“黄牛”、商家合作得天衣无缝,皆大喜欢,但月饼大战中肯定有一方是个冤大头!这一个月饼的怪圈,不知会演绎到何时方休?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古人赋予月亮太多的咏颂和寄托。其实,中秋月圆时,吃什么都不重要。虽然高科技的发展,淘汰了许多传统的东西,但淘汰不了我们心中那份仰望月亮时的欢喜心情;淘汰不了那份明月为我“孤光自照”的多情感觉。心中若有一份多情的感动,清澈的明月光自会在心底悠悠流淌。任何美食,只是穿肠的过客,一时的欢快后,我们不会再去回望它一眼。但当我们沐浴在一地清秋的月光里,那婆娑扶摇的树影,那行云穿月的静谧夜色,会久久弥留在心头。
想想,清澈的月光下,古人举杯邀月同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这是一幅多么奢华美妙的景象啊。古人虽已远去,明月依旧故我。今天,当我们走进古人的诗中,古人优游、清淡的情怀永在。
今夜,熄灯,待一片月光倾洒在我的“比萨”上。
今夜,碰杯,碰响杯,人生难得几回醉,再醉一回又何妨!
风起,夜浓,云雾中,明月看我醉眼朦胧腮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