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西李,一个听起来象外国人的名字,其实是个上海人的绰号。他是我们俄罗斯北欧行的同游者。他姓李,身体健壮,性格开朗,看起来不到50岁。他在车上车下忙碌着:手里拿着导游的小旗招前呼后;每到一地后,忙于给一个糖尿病人找冰箱存放胰岛素;领早餐,分点心,回收车上的垃圾……看起来比导游小姐还忙乎。
正值我们行走在俄罗斯的大地上,谈论着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中瓦西里安慰妻子的名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不知道老李叫什么名字,干脆叫他瓦西李吧。一个大家认为好听的名字。
瓦西李见多识广,风趣健谈,又热心助人。一路上有了这样的同伴,也给我们的旅程添加了几分快乐。
他经常在外游历,回来忙于写博客,忙于收拾无人打理的家。之后呆不了一个月又脚底发痒 ,考虑下一个行程了。
他说自己是个好儿子,是个好爸爸,但不是个好丈夫,年龄也没有我们看的这样小......没有多问他的私事,想想大约还没有一个人能锁住他的心吧。瓦西李,你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
回来后打开他的网页,故事还真不少啊:他原来是国营厂的厂长,还当过联营厂的厂长,是个明星企业家呢,上过《文汇报》,上过中央电视台......后来大概有过一次人生的顿悟,感悟到人生不应被追求太多所累,生活应该是快乐的。现在成了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他上路了,游历四方,在旅途中找到了更多的快乐。
是啊,人生在世几十年,流水年华,时不我待,到时候赤条条来赤条条走。无论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谁都带不走一丝一线,只有快乐和痛苦相随。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拼命膨胀自己的私欲,去索要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使心灵时时得不到安宁?还有什么理由消极地等待明天复明天,使日子过得无滋无味?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去制造快乐,去放大生活中的每一个快乐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