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越
韩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23
  • 关注人气: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丽珠集团的前世今生(下)

(2011-10-16 21:50:57)
标签:

丽珠集团

研发

专利

创新

竞争优势

分类: 韩越文章、笔记

    产品的研发与专利

 

    制药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是:研究与开发。我国药品大致分为专利药、原研药、仿制药,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统计,97%以上的国产药为仿制药,外资及合资医药企业基本占据了专利药、原研药市场。

 

    专利药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从研发到最后进入市场是一个非常严格漫长的过程。正是由于难以承担期间风险,国内药企普遍采用仿制模式生产新药。国际大公司广泛采用的专利许可开发模式在中国并没有市场。因为购买专利需要支付巨额资金,同时,专利发明能否通过艰苦复杂的临床实验,并最终获得政府批准上市,存在太多未知数。医药企业如果长期把主要科研力量投入某个项目,资金和时间的风险将是非常巨大的。

 

    由于众多企业生产的都是仿制药,因此行业进入壁垒较低、产品雷同问题突出。此外,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偏小、集中度偏低,导致市场竞争主要以价格为手段,竞争日趋激烈,在技术水平上基本处于同一层次,医药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业务规模、产品品种和销售渠道等方面。

 

    在过去的20年里,丽珠集团从一个小企业一步步成长为目前本土企业的领军者,关键在于其重视研发创新,丽珠也是国内企业中为数不多的舍得在科研创新上真正花钱的企业。从丽珠得乐到参芪扶正、康丽能(头孢地嗪)、吉米沙星、艾普拉唑等等一个个重磅产品的诞生,都得益于丽珠领先的科研创新体系。

 

    安宁透露,不管市场竞争多么剧烈,丽珠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始终坚持在5%的水平。2008-2010年,公司投入研发的费用分别为1.15亿元、1.29亿元、1.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68%、5.03%、5.08%。

 

    在持续投入的同时,丽珠集团也树立了一套完整的科研开发理念。安宁说,丽珠的科研体系就是6个字 “小核心,大网络”。也就是以丽珠为核心,广泛地和海内外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这个法则可以说既符合市场情况,又具有领先性和前瞻性,目前国内很多本土制药企业都沿用这种体系。

 

    丽珠集团与中科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30多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并拥有自己的研究所,设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完善的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开展科研全方位合作。

 

    2005年8月,经过艰苦谈判,丽珠与韩国LG生命科学公司签署了吉米沙星的《许可与供货协议》。根据协议约定,LG向丽珠集团授予独家的、排他的许可,即丽珠集团可使用LG专利、专有技术和GSK专利,并获得了吉米沙星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的十年独家生产和销售代理权。

 

    在大力推出吉米沙星的同时,被丽珠自己喻为“重磅炸弹”的一类新药艾普拉唑(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也完成了专家评审。而艾普拉唑也是丽珠于2002年以250万美金从韩国一家生物制药研究所引进的化合物技术,丽珠在进行临床试验和生产投入的总额达5000万,是丽珠单项目研发投入最大的一个。“2007年,丽珠的艾普拉唑将在全球率先上市。”丽珠方面表示:“我们预计未来几年,这个国际承认的一类新药的销售额将突破5亿,占到丽珠目前500多个产品的总销售额的25%。”

 

    “像吉米沙星、艾普拉唑都是丽珠引进的专利药,它们虽然也受到降价影响,但降价幅度要比仿制药小得多。所以引进专利药已经成为中国医药企业的趋势,而丽珠就是最早引进专利药的企业之一。

 

    2010 年,公司实施研发转型战略,研发重点转向抗体药物和疫苗领域,设立抗体药物和疫苗开发实验室,并且,调整化学药研发方向,进行化学药研发转型升级工作。同时,有重点地对中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成立中药学术委员会,加强中药领域的研发工作。具体品种方面,开展了包括艾普拉唑针剂、头孢替安酯、清毒安肾胶囊、汝丹片等19个化学药和7个中药产品项目以及3个中药风险开发项目的研发。同时,公司加强了科研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认证工作。2010年公司申请发明专利22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

 

    公司近年重视新产品研发和推广,目前已上市推广的专利药艾普拉唑、独家代理产品吉米沙星、以及新产品伏立康唑目前销售正逐步扩大。另外,新产品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今年3月已上市,未来有望销售过亿的新产品鼠神经生长因子也于8月上市销售。公司还介入到疫苗和单抗药物领域,在研的乙脑疫苗预期2012年初上市;乙肝疫苗和狂犬疫苗预期2012年将上市;在研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抗药物预期2-3年将获得临床批文。公司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研发和多年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中药注射剂的研发投入也将加大,后续在研的高质量标准的中药注射剂获批的可能性较大。(备注:目前市场上具有鼠神经生长因子生产批号企业仅4家:北京舒泰神、武汉海特生物制药、厦门北大之路和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作为国内医药行业有影响的企业,公司在医药产品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始性创新研究成果。如公司自主创新的艾普拉唑手性化合物LZ325,目前已申请了中、美、欧盟、澳、日、加等国发明专利。此外,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项目是公司与中科院成都有机所、上海医工院联合开发的一种新型缓释微球制剂,该产品制备工艺复杂,技术仅被少数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等)掌握。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项目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为我国许多生物可降解埋植材料、控/缓释注射剂的生产开辟了道路。另外,公司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研发及市场专业数据库,其中仅IMS 信息系统的使用就需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经费,国内医药企业仅有公司等几家企业购买,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购入该信息系统的医药企业。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2010年,丽珠集团先后荣获“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第37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广东省医药工业化学药品原药、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0 强企业”(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评选)、“广东省医药工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评选)。

 

    帕特·多尔西在他的著作《股市真规则》里提到,企业规模是新制药公司进人的另一个屏障,大型制药公司典型地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以及对任何行业来说都最有吸引力的财务特征,高的毛利率、很少的负债和充沛的现金流。制药公司成功的特点有:畅销药品(警惕单一产品的风险)、专利保护、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试验体系、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药品的市场潜力大。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并获得令人满意的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就必须具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构建一定的壁垒(护城河)。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并不来自于某一个单一方面,如秘方或专利,而是来自综合的竞争力,包括经营战略、组织文化、营销、管理、研发、创新、激励机制、领导能力以及产业价值链上的核心资源或关键能力。单一的经营差异化给竞争者提供了一个很强的打击焦点。在很多价值活动中,由协调各种活动形成的经营差异化,通常更具有持久性,因为它要求竞争对手的模仿必须做全面的变革。

 

    丽珠集团目前拥有那些相对的竞争优势呢?通过分析公司的发展历史及经营现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圈点:

 

    1、战略明确、定位清晰。从自创保健品品牌“太太口服液”起家,到收购海滨制药;从艰难上市到闪电并购丽珠,收购鹰牌,朱保国始终在医药保健这个领域耕耘,他是极少数“一根筋”到底,始终坚守在医药保健品领域耕耘的企业家。创新与坚守是他引领企业发展的两大引擎。他说:“我只做医药,不搞多元化,多元化成功的几率太小了。”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清晰的定位,就很可能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如中恒集团,宁愿搞房地产也不愿自建销售渠道。丽珠集团的战略和定位还是比较明确的,就是成为国内领先,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在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医药产业的中型企业。聚焦抗感染、肿瘤、消化、生殖、精神健康等五大优势领域并向生物制药领域发展。

 

    2、民营企业的管理优势。民营企业的经营机制、效率与活力相对国有企业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医药行业,没有准入限制、完全开放的竞争环境,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精细的管理,创业的冲劲以及吸引优秀人才的制度。扬子江药业是医药领域中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而丽珠集团在民营企业家朱保国的改革管理下,目前已步入良好的发展轨道。

 

    3、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公司在原料药、中成药、化学制剂药等多个医药领域,产业链完整,生产的中西药制剂、诊断试剂产品长期稳占全国药品制剂市场前列,其中消化道用药、辅助抗肿瘤用药和抗感染用药为三大优势品种,生殖用药(促性激素)近年也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2010年,公司单个产品销售超亿元的有参芪扶正注射液、抗病毒颗粒、丽珠得乐系列(包括冲剂及胶囊)、康丽能、尿促卵泡素。主要产品市场份额具体情况见下表:

 

http://s14/middle/5bde3077xaf6aff604edd&690

 

    4、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公司历来重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工作,目前拥有药品生产批文超过 500个,重点新产品70个,每年科研经费约占销售收入的5%左右。利民制药研究所是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注射剂研究所和中试基地;丽珠合成制药、新北江制药、光大制药均拥有自己的研究所和研究团队,用于重大品种的深度开发和持续改良。目前公司共有新药在研项目78项左右,2011年上市的新品种有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喷昔洛韦凝胶、吉米沙星、泮托拉唑注射液。

 

    5、营销渠道优势。公司目前拥有OTC销售队伍2,300多人和处方药队伍1,600多人,已建立覆盖国内市场的营销网络,与商业主渠道和数千家医院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关系。

 

    盈利能力及成长空间

 

    财务报表是公司经营绩效的透视镜,丽珠集团经过制度变革、管理创新之后,2006至2010年各项盈利能力指标明显改善。

 

    2006至2010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5.9亿、17.5亿、20.6亿、25.9亿、27.3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50%;营业利润分别为:0.74亿、2.78亿、3.15亿、5.13亿、5.07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20%。之所以用营业利润而不是净利润,主要是排除公司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相关财务数据印证了安宁所言:“事实上,丽珠这几年来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净利润的增长幅度一直超过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这说明我们的盈利能力在增强,我们的管理能力在增强。而这些都是业务运营主框架清晰后才能做到的精细化管理的价值所在。”

 

    我们来看看,丽珠集团是否拥有成功医药公司所具备的吸引力的财务特征,高的毛利率、很少的负债和充沛的现金流。2006至2010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综合利润率)分别为:44.35%、44.07%、45.56%、52.32%、52.49%;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2.80%、32.41%、37.26%、28.77%、27.93%;自由现金流(FCF)分别为:0.84亿、1.57亿、2.77亿、3.62亿、3.04亿。主营业务毛利率稳中有升,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自由现金流状况良好(平均占销售收入的10%),整体指标表现很不错。

 

    最后排除公司的投资收益,来看看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ROIC,丽珠集团2006到2010年,ROIC(投资资本回报率)分别为:4.68% 、13.09%、 15.02%、 20.00%、 17.71%  。可以看出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渐获得改善,目前ROIC能基本稳定在15%左右的水准,未来通过进一步的整合、聚焦、管理、创新,ROIC有望达到20%左右。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对医药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整个医药行业尤其是大型医药企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向好。行业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但丽珠集团的业绩增长有赖于保持成本优势、资本效率以及差异化竞争优势所带来的价格溢价和持续能力。

 

    估值(此处略去280余字)

    结论(丽珠B股值得关注)

 

    相关链接:丽珠集团的前世今生(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