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全国语文试题2及详细答案(全国卷2)
(2009-06-12 03:18:57)
标签:
2009高考高考语文试题全国语文试题2教案教育罗志辉人才杂谈 |
分类: 高考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题 |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作坊(zuō)
B.燕山(yān)
C.干系(gān)
D.泡桐(p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当的一项是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以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D. 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唯餐盐饭而已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①
②羁鸟恋旧林,
(2)①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生命的基因都来自于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解释下列在文中的含意。(6分)
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答:
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六,(15分)
18.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4分)
他刚要离开,他突然跳下椅子, 合图吹灭了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他的腿,在
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你要是不回来,我管这个家!”
19.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4分)
答: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7分)
答: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D【解析】A.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D.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对象误用,不符合语境)
3.
B【解析】A.搭配不当,“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前后不一致,应为“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等大量基层岗位和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高层岗位”C.成分残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缺宾语,应为“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的地方”。D.句式杂糅或偷换主语,“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应为“我们将参与活动全过程”。
4.D【解析】④是总说,排在第一,⑤承启后文,排在最后,①承启⑤,③②⑥注意里面的关键词“当时”“同时”。
5.C【解析】无中生有,原文说“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这样说来,清代今文经学派还是承认“经”跟“经纬”这“经”有关系。
6.B【解析】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尽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应该是指“南北朝以前”。
7.C【解析】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所以“《论语》的内容本来是很庄重严肃的”无从考据。
三、参考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郭原平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这样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这样时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于是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偶尔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偷笋人感到很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郭原平说:“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难,怎么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帮助,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帮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经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这样已成了习惯。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所以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接受。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很钦佩,感到惊异,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有人问他说:“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所以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郭原平回答说:“府君如果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则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如果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他始终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接受。
8. A【解析】禀:生性 禀性
9. A【解析】B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不能表明仗义助人,表明他家贫穷或者说他的俭朴;C“岂可减溉田之水”
不能表明仗义助人,只能说是他体恤他人;D“原平乃拜而受之”
不能表明郭原平孝顺父母。“己自引船,不假旁力”也不能表明仗义助人。
10. C【解析】时间错误,“运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塘”。
第Ⅱ卷
11.(1)自认为不能广泛的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12.(1)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①故不积跬步
②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2)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②业精于勤
14.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15.(1)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注意联系段落和全文中心)
(2)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16.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
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
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17.第一问:拟人、比喻
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18.①删除或改为“他”; ③改为“合图”; ④删除或改为“他”; 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
19.示例: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
20.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注意例句形式“…不必…,…就好”,要形成排比;内容上注意相关性。
内容贴切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有文采给1分。
21.作文解析:
角度一: 认真分析以下语句
“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可知,本材料的核心主题就是“关注细节是事业成功的翅膀,行动是汇聚成大海的水滴”,因此,关注细节、不忽略小事、小事成就伟大、态度铸就成功、好习惯成就人生等都可以成为本文的较佳立意。
角度二:认真分析一下语句“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特别是“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这提示我们凡事要多问个为什么,追根究底的精神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可以类比引用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但是道尔顿比牛顿的伟大之处就是“他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