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鉴赏(二)——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鉴赏(上)

(2010-01-15 09:25:31)
标签:

杂谈

分类: 诗歌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高考真题,总结“意象和意境”类题目的四种考查方式、常见提问方式以及相应的解题方法;(学习难点)

3、识记常见常用意象的固定含义;识记意境的专用术语;(学习重点)

4、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一、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象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们的关系在于:

第一,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意象。没有意象,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第二,意象是实有的存在,看得见摸得着,而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是一种抽象的感觉。

如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这首诗使用了“菱”、“浮萍”、“绿锦池”、“夏莺”“蔷薇”、“微雨”、“鸳鸯”七个意象,都是真实的存在。如果把这些意象想象成一幅画面: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濛濛丝雨的笼罩下,越发惹人爱怜。那绿色菱叶露出水面,摇曳多姿,那铺满了池塘的浮萍飘来荡去。有传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这幅画面给人一种清幽而妍丽寂静而迷朦的感觉,这就是意境。

二、高考题实例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09海南宁夏卷)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09江苏)

3、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09全国卷2

4、《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做简要的分析。(08湖北)

5、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2007年北京卷)

6、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07天津卷)

7、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06山东)

8、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007年全国卷2

9、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2007年辽宁卷)

10、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09全国卷1

1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08海南、宁夏)

1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05江苏)

13、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007年四川卷)

14、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09福建)

15、“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09重庆)

16、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和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09江西)

17、这首诗丰富的情感蕴含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中。结合全诗,对词做简要分析。(09四川)

18、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做简要分析。(08山东)

19、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和情?(08天津)

20、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07上海)

21、请从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2007年全国卷1

22、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________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_________之感。(07浙江)

23、诗人运用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007年广东卷)

24、《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06湖北)

25、“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07福建)

26、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007江苏卷)

27、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做简要赏析。(08辽宁)

28、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09湖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