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人尚且如此,何况吾辈

(2012-11-15 21:01:11)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随笔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把所有的心思和时间都放在了博客上,似乎没有博客我就会七窍流血死不瞑目。然后在某个很月明星稀很宁静很荷塘月色的夜晚嘲笑自己的心术不正不务正业。后来,我发现这个网络上还有一群人,似乎也把博客当做了自己的生命。我就陷入了一种苦恼之中,想我等一介平民,写博客何为,写了博客难道就能做博士?

 

有一段时间,看到自己博客的访问量激增,心情舒畅。因此总在某些个夜深人静的时候不停地去看别人的博客,以换取别人对我的回访。我虽然不会下贱得关注了别人,然后别人关注你之后又取消关注,但内心深处还是很希望自己的粉丝越来越多。我很是羡慕那些与我一般平民的人博客阅读量竟然能达到三位数,评论也能达到三位数。

 

但我不会自个儿去刷访问量,我实在是太懒了,懒得连动一下鼠标都不想。当我看着那些明星大腕,当我看着韩寒李承鹏他们的博客点击量过亿,我除了羡慕也只有羡慕。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这没什么。写文,主要是自己写得快乐就行。但我也知道,会这么说的人,已经从很热衷博客变得并不怎么热衷了,甚至对博客的感情都淡了。

 

我今天忽然来提这个问题,老生常谈旧话重提都无所谓,因为今早我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从博客中发现了一些东西,所以就很迫不及待地想写出来跟大家分享。

 

只是无意间发现了我喜欢的两个人,李承鹏和董路曾经在07年发生的一场笔战。我并不想说这场笔战如何硝烟弥漫,也不想说李承鹏如何吕布战三英,我仅仅只是从他们的文中看到了一点对于别人来说可以一带而过的东西。因为这东西,对于他们的战争实在是太不起眼太不刺激了。

 

这个东西就是,原来并非我等平民对博客情有独钟,对访问量耿耿于怀,乃至对博客的页面设计心存芥蒂。怎么说呢,这还得从笔战开始说起。话说,忽然不想话说了。这样说吧,因为李承鹏写了一篇批评某个人的博文,董路就跳出来说话了。文中提到,董路自己是新浪第一批玩博客的人,提到董路自己当初如何热衷于博客,提到董路如何指点李承鹏设计自己的博客,还提到访问量的问题。

 

看到了吧,如今访问量过亿的明星大腕们,当初也像我等一般,怀着一股兴奋,整天屁颠屁颠地泡在博客里面。也像我们一般,请教别人如何设计自己的博客。笔战当然要有回应,李承鹏回应的文中也提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当我们盯着那么小的访问量郁郁寡欢的时候,请不要笑其浅薄。即使当年博客访问量最高的老徐(徐静蕾)和韩寒也曾有过刷访问量的事情。比起我们这些来一个人多一个访问量的苦逼记录,那些明星大腕博客的访问量要容易得多,只因为他们身后都有一群默默支持着他们的粉丝,甚至愿意每天呆在网上跑到网吧为他们刷访问量。

 

当然,名人也是人,他们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他们对自己博客或者微博的粉丝念念叨叨也纯属正常。所以,当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整天对着自己微乎其微的粉丝愁眉苦脸,看到别人那么多粉丝无限羡慕的时候,也请体谅他一颗热衷于博客的心吧。

 

其实这几年博客已不如前几年那么火爆,那时各路明星纷纷在新浪开博,有写文章的,有写自己生活琐屑的。如今再去看这些人的博客,都好几年没更新了。新浪博客一直还在,如今热衷于博客的就是像我等一样的平民,或者说草根。文章被推荐也是“草根名博”居多。

 

今天说的不多,我主要想表达的就是,你写博客不在乎粉丝多少,不在乎访问量多少,不在乎评论多少,但并不代表别人也跟你一样。我还是不惮用小人之心来揣测,你不在乎,是因为你对博客已经失去了热情,你到这里来写文章,也仅仅只是把这里当做一个写字的平台。相比较而言,那些在乎的人,因其充满着热情,似乎要比你高尚得多。

 

虽然有明星与大众,精英与草根的区别,但都逃不出我们是人的现实。不可否认,明星与精英虽然不是万能,当然也不可能是万能的,但是他们身上的气质总会无形或有形中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规则。也可以说,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诸如韩寒李承鹏等所谓的精英亦同样在乎访问量在乎评论在乎粉丝,又何况我们一介平民。所以,该闭嘴的就闭嘴吧,要不然别人还以为你的嘴与菊花颠倒了,一直在放屁呢?

 

最后为表示人性化,声明:请不要对号入座。否则,后果自负。

 

                       

                              非常精彩,点此进入龙江醉客博客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