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清照一代词人

(2010-09-22 23:41:16)
标签:

李清照

山东

楷体

gb2312

赵明诚

分类: 故事天地

     一个伟大的作家,他之获致成功必须具有三个优越的条件:第一,要有丰富的情感;第二,要有超奇的理想;第三,要有独特的创造力.因为没有丰富的情感,无异丧失文学的生命;没有超奇的理想,不易达到空灵博大的境界;没有创造的能力,只是模仿前人,绝不能树立特有的作风.在北宋词人中,情感"理想"创造力,三者俱备,而能独往独来而自成一体系的,只有苏轼和秦观;其次应该数到的,那只有李清照了。 
    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她于公元1084年出生于贵族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位身上带点风雅气息的官员,工于词章,文字活泼,生平祈慕陶渊明,带点出世之人的倾向.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因此,李清照所承籍家学可说是十分渊博.文学艺术的熏陶,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参考她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丈夫赵明诚和清照同年,他们是二十岁结婚的.当时的赵明诚还是太学生,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曾作宰相,虽然是宰相之子,但他无纨裤气习.赵明诚对考古学极下功夫,以"金石录"一书名满天下,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公元1129年赵明诚急病而亡。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不惜拼得鱼死网破,最终获得自由身。 
    李清照的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一孤寡妇人眼巴巴地追寻着国君远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苦苦地坚持着.赵明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出版,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这期间,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国君让人家撵得抱头鼠窜,百姓四处流离.国已不国,君已不君,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
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李清照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3-03/07/xin_4faae68043a24bcd80ea73d6a6b86ffe.jpg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一代词人---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一代词人---李清照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一代词人---李清照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一代词人---李清照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一代词人---李清照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一代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一代词人 李清照一代词人 李清照一代词人 李清照一代词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