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亮(化名)在发给中国证券报记者的邮件里,条理清楚地粘贴了12个附件。这12个附件连缀成了汇丰私人银行(瑞士)有限公司(下称汇丰私人银行)为金亮理财却让他由千万富翁变成“负”翁的离奇经历。12个事件的发生时间精确到了分钟。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行事精细的金亮,做如此大手笔、高风险的投资,却连一份投资合同都没有签署。一通10分钟的电话,就是金亮进行千万元投资的“契约”。
金亮,38岁,几年前,他自创的一家IT公司被海外风险投资
基金 收购,这使他拥有了一大笔外汇。“汇丰银行是我知道的名气最大的外资银行,我把我的钱全部存到了汇丰私人银行。”金亮回忆道。2000年,金亮在汇丰私人银行香港分行拥有了自己的账户,汇丰私人银行专为身家千万以上的富豪们服务。
2007年10月,金亮有意投资港股,就请汇丰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汤太太帮其推荐股票。汤太太发给金亮一封邮件,推荐了3只股票(华电国际1071、中国铝业2600、南车时代电气3898)和1只基金 (霸菱香港中国基金)。发完邮件一刻钟后,汤太太又给金亮打了个电话。这个电话改变了一切。金亮介绍,汤太太在电话里向他推荐了一只产品,说可以用比市场价低20%的价格买入股票,这样比直接购买股票要安全得多,而且可以市场价103%的价格抛售,让他先买1000股试试。2007年10月12日,汤太太帮金亮“以市场价的79.9%”、即19.54的价格购入了“1000股”中国铝业(2600),投资期限一年。
之后的三个月异常平静。金亮没有收到汇丰私人银行任何对账单或交易信息。直到3个月后,金亮接到汤太太的电话,说他账户中的资金不够交割2600买股计划了,甚至卖出其账户中的所有股票,也不够支付FA
2600合约总金额,要求他存入现金、股票或债券。听到这个消息,金亮大吃一惊,购买汤太太推荐的产品之前,金亮的账户里有120万美金、60万港币,只买了1000股中国铝业,钱怎么突然就没了?几次和汇丰私人银行交涉后,金亮才知道,自己买的根本不是什么打折股票,而是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Forward
Accumulator (101207 1yr FA 2600.HK 19.5356 -
25.1835,下称FA),风险等级为最高级别的5级。金亮反复研究FA产品说明书后才明白,汤太太所说的中国铝业打折后的价格19.54港元是行使价格。1000股也根本不是一个小数字,不是一共只买1000股,而是要每天买进1000股中国铝业,价格为19.54港元。而且,当市场价低于19.54港元时,则必须以19.54的行使价格每天买入双倍股数,即2000股中国铝业。每两周交割一次。这样算下来,合约一年的投资额达上千万港元。而中国铝业从2007年10月12日收盘价24.25港元跌到最后一个交易日2008年10月10日的收盘价3.29港元,一年中的跌幅高达86%,远超过同期港股跌幅。金亮就以每天2000股的速度、19.54港元的价格不停买入中国铝业。
当金亮搞明白是怎么回事,要求取消合约、赔偿损失时,客户经理告诉他,合约无法取消。而金亮原来的客户经理汤太太2008年4月调离了。作为唯一“契约”的那通销售电话,银行到2008年11月3日准备单方面强行斩仓前2天才告知金亮录音找到了,但金亮必须亲自到香港汇丰私人银行办公室才能听到。2008年11月5日汇丰私人银行对金亮的账户强行平仓。这时,金亮账户中的120万美元、60万港币悉数亏损殆尽,还欠了银行23万港元。银行方面要求他归还这23万港元。“我认识几个和我一样被外资银行理财理到巨额亏损的投资者。我们粗略估算,至少有上千人会受这类复杂的、高风险的、被销售人员误导的金融衍生品之害。”金亮认为。实际上,除汇丰外,还有星展银行、荷兰银行等在香港的私人银行销售Accu-mulator产品。这些产品已经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内地投资者遭受数十亿元以上的损失。类似事件引发的纷争也在不断升级。但金亮等投资者的诉讼之路也许艰难而漫长。
金亮介绍,包括大陆公民在内的“外国人”、“准外国人”在香港不能享有司法权利国民待遇,不能申请法律援助。虽然香港法院基本不收诉讼费,但是香港境外人士告香港人(包括法人)会被被告要求向法院交存巨额被告律师费保证金,以备在原告败诉时可以赔偿被告律师费损失。因此,原告不但要交保证金,还要负担己方的律师费,香港法律还不允许律师进行风险诉讼收费,即事后按工作成果收费。香港这种司法制度意味着遭受巨额损失的大陆投资者可能无法到香港通过法院诉讼讨公道。
业内人士分析,最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Accumulator产品本身收益有限,风险无限,而在于推出此类高风险金融衍生品的外资银行是否让投资者了解了他们所购买的产品,是否通过合法的方式把产品销售给了适合它的投资者。那么,怎么才能保住自己的资产呢?这成了百万富翁首要考虑的事情了,在此广大的理财规化师给我们提出了几条好和见意:
1、首先要避税,怎样来避税,那就要买好的理财产品质,也就是保险,保险、保险,也就是即保住了你自己的资产的同时,又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了保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在选择保险商家的同时,也要注意,货比三家,到底那一家对我们自身的利益比较多,哪一家的服务比较好,理赔比较快,我们再选择,在这一方面呢,专家给我们指出一个好的商家——新华人寿,新华人寿客房利益同商家利益共赢,服务态度也比较好,理赔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3、不要把大部分的钱放到银行里。(放到银行里的钱,就是一堆废纸。)
4、选择一个好的商家,加大投资。
在美国流行一句话股谚:想害谁,叫他炒股去!足以说明炒股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说明股市不是每个人都能赚钱的地方,在股市里真正赚大钱的只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大智若愚型的智者,典型代表是巴菲特等价值守望者。他们看好大跌后价值重新发现的升值空间,越跌越买进,买进后就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守股做股东,在公司基本面没有恶变前,不会轻易放手卖出,直到他们认为股价已经远远超越公司的基本面和内在价值,形成股指泡沫风险时,才彻底撤退。比如巴菲特在2007年在中国石油股价见顶前提前撤离中国石油就是一种风险规避,尽管没能卖在追高位置,但却避开了暴跌,依然表现了价值匹配的风格和策略。
第二种是银行存款型的储户,典型代表是基金投资者。他们因为对于自身直接投资炒股能力没有自信,选择了基金间接投资,买入后不再关心基本面、公司面,而是一味做多到底,做死多头,权当银行存款搬了一下家。这种类型炒股票最成功的乃是直接投资基本面良好的公司,而非投资基金,媒体曾报道万科A的一位老太太股东,在喊话报单时代委托营业部服务人员帮助填单买入股票后放置十余年,中间不闻不问,最终回报超乎绝大多数投资。
第三种是职业经理型的操手,典型代表不需多说(请参阅新浪报道《市场操纵花样翻新张建雄每秒进账2861元》)。这是一个特殊类型,受过专门培训,炼就非凡武功,如同令狐冲一般,但他们更重要的是操盘的纪律和大资金的暗中帮助,依靠资金实力将操盘技术发挥到极致,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在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依靠资金坐庄操盘的风险会越来越大,但中国股市的中炒股坐庄、政策市道、巨幅波动三个独有特征是始终难以根本改观的。
这三种类型的投资者,实际上就是三种不同风格的操作策略,在当前市场中皆有其发挥空间,但建议剔除第二种方式,多学学第一种方式,乘大盘回调之机建仓大盘蓝筹股,必将获得超越大盘的回报。
以上己见,不必以为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