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倒了,因为我的一篇《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的点名报道所引来的质量问责风暴。
对此,我没有丝毫地兴奋,而是有着诸多的悲伤,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知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对于国内企业传媒关系上的“弱智”,对于媒体“社会良心”的失落。
说出事实,我一个晚上没有睡好
我不是患肾病婴儿的第一个报道者,此前湖北、甘肃等地有媒体早就有过报道,
然而可能是出于各种顾虑,
说到患肾病婴儿喝的
是哪家
奶粉时,都
用
“某企业”
代替
。
我很能理解这些媒体的顾虑。
今日的媒体,他们要政治家办报,更要企业化经营。没有比报社的老总来说更难做的领导了
:担心内容出问题,他们整天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担心钱的问题
,手下还有一大堆人等着他拉广告来养活。
今
日
的记者,在市场化地大潮与各种新闻禁锢中,早已没有了前辈新闻人及自己当初入行时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动不动就坐上被告席的他们在强势的企业
的眼里
只不过是名召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小记”。
言归正传。
9月10日,看到甘肃媒体关于14名婴儿可能因为喝某品牌的奶粉而致肾病报道
,
联想到当年安徽阜阳假奶粉的报道
(报道的作者当时为我以前的同事,当时我们同住一屋)
,感觉这可能又是一个
严重的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随即联系到甘肃的解放军第一医院,医生们介绍说,以往一岁以下的婴儿得肾病非常少见,同时他们也还没有确定奶粉是不是致病的确切的原因。
因此,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也
和此前报道媒体一样,
为要不要在直接点出企业的名字而矛盾。不过,该院的李文辉医生介绍,婴儿最主要的食源就是奶粉。
这句话让记者对于奶粉可能就是病源有了更多的信心
,但又
感觉证据还不充分。
同事提醒说,
8月底,湖北
有
媒体也曾曝出三名分别来自湖北、河南、江西的婴儿可能因奶粉而患肾结石,
不过
报道也没有点是哪家企业。通过朋友找到了报道的记者,得知喝的也是三鹿奶粉,只不过出于多种原因没有点名
,此后报道又被中止
。
多个不同的地方出现了相同的病例,我初步判断这可能
问题不在
水质,
而
在奶粉。于是决定写稿时直接点出“三鹿”的名字,虽然
意识到
可能会面临着
的
各种风险。
还是不放心,又联系到三鹿集团的传媒部求证。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保证,
“
奶粉没有质量问题
”。
且声称
就在
近
段时间,
甘肃的权威部门对其奶粉
检验
也证明质量完全合格。
在奶粉品牌中,国产的
三鹿并不陌生,但对其真正的历史了解不多。于是上三鹿网站作进一步地了解,几个信息让我对这家老牌的国产品牌增加了不少的信用度和好感:有着近半个世纪的悠久历史;占市场约18%的份额;神七航天员指定专用奶。
神七航天员是否真的天天喝三鹿牛奶,我看未必。从营销和品牌宣传的角度看,这点说明三鹿在品牌的宣传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和代价的。
说实话,近一二十年里,一些国内的优秀品牌不是被市场化浪潮卷得无影无踪就是被国际化的潮流所吞并(如最近的汇源果汁)或求着别人收购(如宗庆后的娃哈哈)时,三鹿仍然能够在这个浪潮中屹立不倒,让我对这个民族品牌(虽然外资也点有很大比例)有了更的尊敬和好感。
“写还是不写出三鹿的名字?”
当做这篇可能会让企业面临灭顶之灾的报道时,我有过很多的顾虑和
长时间的
挣扎。我怕如果因为自己一篇可能错误的小小的报道给这家优秀的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造成巨大的损失
,
到时,我不但要坐上被告席,还会为千古罪人,甚至会被人扣上被外资品牌利用打击民族品牌的罪名。
所以在奶粉与患病婴儿关系的论据求证上我格外地严谨,在行文时更是字斟句酌慎之又慎。对于三鹿强调自己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回应,我差不多一字不落地照登。除此之外,在新闻标题里,我再次强调了三鹿公司“没有证据表明奶粉导致婴儿患肾病”的结论。
意识到报道刊出的
各种风险,此间也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如实地写出来,最终
还是
决定“点名”,因为如果继续写“某企业”,总感觉到良心上有些不安
。
此前媒体报道的网友评论中,几乎所有人都强烈要求点名是哪家企业。“如果你有孩子,你是否能够这样的含糊其辞?”很多婴儿的母亲留言让我决定,即使被起诉,还是要点名。
我不是说我有多高尚,我只是想说出一个事实。在这个社会,面对着各种诱惑与风险,要说出一个简单的事实其实也不并不容易。
在报道上版时,我脑子里晃动的都是第二天三鹿公司气势凶凶地打电话指责记者的不负责任
、
并要把记者告上法庭的景象
。
说实话,这个晚上,我都没有怎么睡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