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对口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2016-04-22 23:43: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和平记忆 |
2016年对口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一年一度的对口高考结束了。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声誉,我们在备考工作中不言放弃,一直拼搏着,一直战斗着。我们知道“考场如战场”,备战高考是我们取得对口高考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从不懈怠,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宗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现就我担任的语文学科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夯基础
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是备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职高语文教材的《基础模块》(上、下册)、《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在高一、高二已完成教学任务,高三备考阶段主要是分门别类的进行知识疏导和全面系统的进行知识整合。
我的具体做法是:
1、熟悉考纲——以纲为纲,有的放矢。考纲是考试的重要依据。我要求学生钻研考纲,记住考纲明确规定的考试范围、内容、要点和条目等,全面而又系统的应对高考,做到有目标,不盲从,既要避免面面俱到,又要防止避重就轻。
2、重视课本——以本为本,交叉复习。第一轮:先复习现代文,后复习文言文;第二轮:先复习诗歌,再复习散文,后复习小说;第三轮:先复习说明文,后复习记叙文,再复习议论文。这样三步到位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基本达到了滚瓜烂熟的程度。
3、勤做试卷——课外练习,课内考试。我常对学生说,考试是考试卷,只有多做试卷,才能抢占高考先机。整个复习阶段,我们共用了一本资料(《对口调研》)四套试卷(《同步配套检测卷》、《高考仿真模拟卷》、《综合测试卷》和《综合模拟测试卷》)。除学校安排的段考和联考外,我每周布置课外练习3次,安排课内考试1次,每次完成一份试卷。我统计了一下,在复习阶段,我们做了近80份试卷,写了30多篇作文,达到了以量变促质变的目的。对每份试卷都进行分析,对每篇作文都进行评讲,让学生把握复习重点,感悟做题技巧,循序渐进地进入备战高考的最佳状态
二、补短块
通过高一、高二的语文教学,学生语文水平在原基础上有所提高。补短块,就是补缺补差。补,关键是教师要知道学生在语文复习中还有哪些短块。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主动交流、宽容面对,让学生亮出自己的底。然后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归纳,确定短块,进行到边到拐的补缺补差,做到不留死角,不夹生饭。当然,在补的同时要注意知识的平稳过渡和内容的有机衔接,要规避单一性和重复性,以免耗时耗力,结果收效甚微。要补得恰当,补在实处。补要明确目标性,就是在语文复习的过程中,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下面略举三例,以此来说明我在备考过程中补短块的具体做法。
例一:试卷中的选择题约占20分,里面的“病句辨析”和“标点符号”是教学的难点,每次考试得分率低。我就把常考的“病句辨析”的类型和“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细致讲解和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做题得心应手为止。我还编写并复印了“病句辨析练习50题”和“标点符号练习15题”,让学生课后消化和巩固补缺补差的内容。
例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是考试的重点。在补缺补差时,我采用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方法,有时运用关键句子,有时运用特殊段落,有时运用整篇文章,结合“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进行引导、提问、点拨、分析、归纳,教会学生做题技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突破难点。
例三:写作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在复习中,我采用“说——写——读”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我特别注重课堂上的互动,先给学生一道“材料+话题”的题目;接着让学生三言两语的说一说;再布置学生写,强调开好头、结好尾,重点是写好中间展开部分(因为职高作文要求不高,只需写500字左右的文章);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写的作文在班上朗读。读后让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探究,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几次训练,我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了,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三、找方法
不仅要找教法,也要找学法。最重要的是将方法运用于整个备考过程。复习中,教师教要得法,学生学更要得法,这样教和学才能相得益彰,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备考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我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是职高学生的实际,立足学情,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尝试着寻找一条适合职高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便突出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
在备考工作中的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心上,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能时松时紧,时冷时热。
2、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既要知道学生学习的长处,也要知道学生学习的短处,要让学生长处更长,短处不短,甚至对学生学习的每章每节每题把握程度都要细心了解。
3、少数学生有逆反心理,因此对学生千万不可粗暴,要多鼓励,多赞扬,要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这就要求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热情面对,耐心施教。
4、就是对所教科目自己要精通,要安排好每天的教学内容,不能杂乱无章,不能山高水远,而要对症下药,点石成金,让学生茅塞顿开,大有收获。每次上课要准备好教案,安排好进程,设计好教学方法。
5、所教知识要到边到拐,不能凭主观臆断,任意取舍,可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有所侧重的确定选学内容。
6、对后进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提问、课外辅导、作业批改、练习考试等环节上紧抓不放。
7、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复习都会尽心尽力。这里存在一个过犹不及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采取的方法不是填压就是灌输,不是死记硬背就是题海战术,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吐不过气来。这样的复习得不偿失,严重的会让学生思维退化,天赋泯灭。
方法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四、鼓干劲
其实,在备战高考过程中,鼓足学生干劲,营造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尤其重要。
怎样让学生对复习语文干劲十足呢?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利用宣传标语,鼓足学生干劲。要求学生每天早晨起床默记一遍“花开三月,梦想成真”,“高考不拼,浪费青春”,“用今天的汗水,铸明天的辉煌”等高考宣传标语,心动才有行动,心动才有干劲。
2、利用展示才华,鼓足学生干劲。我经常把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进行点赞,有的题目拟得好,有的文面整洁,有的运用了名言警句,有的运用了引证、例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等等,有时读几段,有时读几篇,这样大都数学生得到肯定,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写作的劲头就足了。我还把财会班张红梅同学的作文拿到机电班朗读,把机电班刘和先和金振国两位同学的作文拿到财会班朗读,这样相互交流,效果更好。
3、利用职业理想,鼓足学生干劲。结合语文课召开“职业——我们的舞台多精彩”的专题会,让学生了解职业、热爱职业、树立职业理想。布置学生写《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的作文,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设计和策划。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创设情境,感受职业生活。在备考过程中,我始终不放松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因为我知道,学生有了职业理想,就会有事业目标,这样他们的学习就会劲头十足。
今年对口高考,在机电和财会两个专业招生计划与去年相比缩减的情况下,由于班主任认真负责,加之授课教师精心配合,仍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机电专业36人参考,达二本线17人;财会专业44人参考,达二本线21人。在学校为对口高考再创佳绩而拼搏的时候,我尽了一份力而感到欣慰。在全校师生为今年对口高考143名学生考取二本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也在其中分享了喜悦。
(用了两个晚上,终于在键盘上敲出了下面近三千字的备考工作总结)
一年一度的对口高考结束了。从最后一学年到最后一学期,从最后一学期到最后一百天,从最后一百天到最后一个月,从最后一个月到最后一星期,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声誉,我们不言放弃,不言失败,一直拼搏着,一直战斗着。我们知道“考场如战场”,备战高考是我们取得对口高考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我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从不懈怠,毫无怨言,本着全面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宗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现就我担任的语文学科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夯基础
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是备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职高语文教材的《基础模块》(上、下册)、《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在高一、高二已完成教学任务,高三备考阶段主要是分门别类的进行知识疏导和全面系统的进行知识整合。
我的具体做法是:
1、熟悉考纲——以纲为纲,有的放矢。考纲是考试的重要依据。我要求学生钻研考纲,记住考纲明确规定的考试范围、内容、要点和条目等,全面而又系统的应对高考,做到有目标,不盲从,既要避免面面俱到,又要防止避重就轻。
2、重视课本——以本为本,交叉复习。第一轮:先复习现代文,后复习文言文;第二轮:先复习诗歌,再复习散文,后复习小说;第三轮:先复习说明文,后复习记叙文,再复习议论文。这样三步到位后,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基本达到了滚瓜烂熟的程度。
3、勤做试卷——课外练习,课内考试。我常对学生说,考试是考试卷,只有多做试卷,才能抢占高考先机。整个复习阶段,我们共用了一本资料(《对口调研》)四套试卷(《同步配套检测卷》、《高考仿真模拟卷》、《综合测试卷》和《综合模拟测试卷》)。除学校安排的段考和联考外,我每周布置课外练习3次,安排课内考试1次,每次完成一份试卷。我统计了一下,在复习阶段,我们做了近80份试卷,写了30多篇作文,达到了以量变促质变的目的。对每份试卷都进行分析,对每篇作文都进行评讲,让学生把握复习重点,感悟做题技巧,循序渐进地进入备战高考的最佳状态。
二、补短块
通过高一、高二的语文教学,学生语文水平在原基础上有所提高。补短块,就是补缺补差。补,关键是教师要知道学生在语文复习中还有哪些短块。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主动交流、宽容面对,让学生亮出自己的底。然后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归纳,确定短块,进行到边到拐的补缺补差,做到不留死角,不夹生饭。当然,在补的同时要注意知识的平稳过渡和内容的有机衔接,要规避单一性和重复性,以免耗时耗力,结果收效甚微。要补得恰当,补在实处。补要明确目标性,就是在语文复习的过程中,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下面略举三例,以此来说明我在备考过程中补短块的具体做法。
例一:试卷中的选择题约占20分,里面的“病句辨析”和“标点符号”是教学的难点,每次考试得分率低。我就把常考的“病句辨析”的类型和“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细致讲解和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做题得心应手为止。我还编写并复印了“病句辨析练习50题”和“标点符号练习15题”,让学生课后消化和巩固补缺补差的内容。
例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是考试的重点。在补缺补差时,我采用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方法,有时运用关键句子,有时运用特殊段落,有时运用整篇文章,结合“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进行引导、提问、点拨、分析、归纳,教会学生做题技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突破难点。
例三:写作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在复习中,我采用“说——写——读”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我特别注重课堂上的互动,先给学生一道“材料+话题”的题目;接着让学生三言两语的说一说;再布置学生写,强调开好头、结好尾,重点是写好中间展开部分(因为职高作文要求不高,只需写500字左右的文章);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写的作文在班上朗读。读后让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探究,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几次训练,我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了,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三、找方法
不仅要找教法,也要找学法。最重要的是将方法运用于整个备考过程。复习中,教师教要得法,学生学更要得法,这样教和学才能相得益彰,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备考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我根据自己的教育对象是职高学生的实际,立足学情,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际,尝试着寻找一条适合职高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便突出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
在备考工作中的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心上,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能时松时紧,时冷时热。
2、就是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既要知道学生学习的长处,也要知道学生学习的短处,要让学生长处更长,短处不短,甚至对学生学习的每章每节每题把握程度都要细心了解。
3、少数学生有逆反心理,因此对学生千万不可粗暴,要多鼓励,多赞扬,要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这就要求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热情面对,耐心施教。
4、就是对所教科目自己要精通,要安排好每天的教学内容,不能杂乱无章,不能山高水远,而要对症下药,点石成金,让学生茅塞顿开,大有收获。每次上课要准备好教案,安排好进程,设计好教学方法。
5、所教知识要到边到拐,不能凭主观臆断,任意取舍,可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有所侧重的确定选学内容。
6、对后进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提问、课外辅导、作业批改、练习考试等环节上紧抓不放。
7、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复习都会尽心尽力。这里存在一个过犹不及的问题,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采取的方法不是填压就是灌输,不是死记硬背就是题海战术,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吐不过气来。这样的复习得不偿失,严重的会让学生思维退化,天赋泯灭。
方法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四、鼓干劲
其实,在备战高考过程中,鼓足学生干劲,营造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尤其重要。
怎样让学生对复习语文干劲十足呢?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利用宣传标语,鼓足学生干劲。要求学生每天早晨起床默记一遍“花开三月,梦想成真”,“高考不拼,浪费青春”,“用今天的汗水,铸明天的辉煌”等高考宣传标语,心动才有行动,心动才有干劲。
2、利用展示才华,鼓足学生干劲。我经常把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进行点赞,有的题目拟得好,有的文面整洁,有的运用了名言警句,有的运用了引证、例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等等,有时读几段,有时读几篇,这样大都数学生得到肯定,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写作的劲头就足了。我还把财会班张红梅同学的作文拿到机电班朗读,把机电班刘和先和金振国两位同学的作文拿到财会班朗读,这样相互交流,效果更好。
3、利用职业理想,鼓足学生干劲。结合语文课召开“职业——我们的舞台多精彩”的专题会,让学生了解职业、热爱职业、树立职业理想。布置学生写《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的作文,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设计和策划。安排学生表演课本剧,创设情境,感受职业生活。在备考过程中,我始终不放松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因为我知道,学生有了职业理想,就会有事业目标,这样他们的学习就会劲头十足。
今年对口高考,在机电和财会两个专业招生计划与去年相比缩减的情况下,由于班主任认真负责,加之授课教师精心配合,仍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机电专业36人参考,达二本线17人;财会专业44人参考,达二本线21人。在学校为对口高考再创佳绩而拼搏的时候,我尽了一份力而感到欣慰。在全校师生为今年对口高考143名学生考取二本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也在其中分享了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