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劝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3-12-10 13:11:0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和试题

《劝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王和平

 

课题:《劝学》(中职<基础模块>上册23课)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课时:2课时

提供者:王和平

单位:岳西县职教中心

一、教学内容分析

 《劝学》是《荀子》开篇之作。在《劝学》里,荀子主要论述了后天的学习对人的品性具有决定的意义。课文共四段,围绕“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着重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应持的态度。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原因在于论述道理时巧妙运用了大量比喻,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浅显贴切。通过这些比喻,作者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深入浅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下列词语:劝、中、假、兴、跬、功、绝、金、虽。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本文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新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最突出的是后进生比例大,他们中大多数知识掌握不牢靠,思维能力和自控意识都有待于提高。

 一些学生,因为没有考上普高,所以在职高就读心灰意冷,产生了厌学情绪。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加强诵读,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比喻的意义和妙用。

     感知和领悟语句蕴含的鲜明意义,感受其强大的说服力。

     文中很多语句富有深刻的哲理性,让学生记住深蕴哲理的格言和成语。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文用了20个比喻来论证中心论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先让学生找出全文的所有比喻,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此基础上找出各分论点下所属的比喻句,加深对比喻句理解。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知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

教师作适当补充,让学生了解荀子和《荀子》一书。

 教师范读课文

 

1、   指定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

2、   分组齐读课文

通过听、读,强化记忆。

 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

 2、结合完成“思考与练习”<</SPAN>一>,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

1、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

2、   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见“板书设计

疏通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安排学生背诵课文。

 

学生对照板书,试背全文。

熟读并背诵课文。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教与学互动。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八、板书设计

 学不可以已

                提高自己(2个比喻)

 学习的意义

                改变自己(3个比喻)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5个比喻)

 

                       积累(4个比喻)

学习的方法、态度{  恒心(4个比喻)     }对比论证

                         

 专心(2个比喻)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1、整理、归纳文中重要文言文知识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列出要归纳的项目,小组内相互交流、补充,教师提示强调,其中难句理解,特殊句式等应让学生动手翻译,以训练其翻译技能。

    2、要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作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可以分小组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以组为单位提问、交流。

    3、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比喻的有关知识,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引入对本文论证艺术的最大特点——采用大量的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4、上好这篇文章,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非常重要。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课下的注释疏通字词,然后通过初读了解课文内容,明确中心论点,了解论述的层次。第二步,教师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这个步骤是学习的重点。第三步,在学生熟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背诵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