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促织》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2-11-19 23:06:31)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案和试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第六单元二十四课《促织》

作者及工作单位

王和平  安庆市岳西县职教中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欣赏。欣赏时要联系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体会其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织》是职高教材中唯一一篇文言短篇小说,阅读欣赏时要仔细品味。

学情分析

这一届学生是岳西中学、汤池中学和店前中学三所普高录取后剩下的学生,中考成绩大多在300分以下,基础知识差,自控能力弱,并且来自不同的初中,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反复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尚、售、冀、会、败、发、济、款、顷、展、益、索、顿等词的意义。

2)掌握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

1)把握文章内容,赏析其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

2)赏析本文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本文的思想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中荒诞离奇的偶然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封建统治的谴责,从而培养学生同情、关心弱者,敢于同现实丑恶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知识,把握文章内容。

  2.赏析文章的情节、描写特色及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解题

 

三、通读

 

四、归纳文言现象

 

五、布置作业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感情。

2.提问法。对较容易的问题,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重视。

3.点拨法。对文中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地方,教师适当地加以点拨,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4.讨论法。对文中的关键内容应展开讨论加深理解。

1先看课文预习提示,画出关键句子。

2、对照注释逐段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3、阅读时思考问题。

提问: 

1、蒲松龄自勉诗(科举路)

2、郭沫若题联(话聊斋)

回答: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板书设计

按情节划分:

    序幕(1),交代社会背景。

    开端(2),成名缴不出蟋蟀,忧闷欲死。

    发展(34),成妻问卜得图,按图获虫。

    高潮(57),成名子肇祸投井,魂化促织。

    结局(8),成名入庠,抚军受赏,邑令获奖。

    尾声(第9段),作者议论。

按线索划分:

      征促织——捕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进促织——议促织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这节课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评价:

甲、教学目标明确,突出了重点、难点,体现了新的教改理念和教改精神。板书清晰,教态自然,课堂气氛活跃。

乙、熟悉大纲、教材,能灵活驾驭课堂;注意展示思维过程,重视能力的发展;教学结构合理,教学内容科学。

丙、教学容量过大,应该根据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节课进行教学,效果可能好些。

教学反思

1、应该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归纳文言现象”部分,运用多媒体将“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全部展示出来,可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很难把握这一部分内容。

2、“通读”部分,缺少师生互动,有点操之过急。应该这样进行教学:

<1>、提出要求:

    a、作者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全文;

    b、紧扣线索,简要归纳段意;

    c、结尾异史氏曰是否是多余笔墨?

    <2>、通读课文: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自读课文。教师指导,一些简单的疑难,随时个别解决;困难较大,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板书,准备讨论答疑。

    <3>、解释疑难词语句子:

    学生通读课文结束,教师根据板书,解释疑难词语句子(限于课本未加注释或虽有解释但不够恰切的)。

    (1)宣德间:宣德年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1426—1435)。

    (2)不终岁,薄产累尽:累尽,课文注释受累而赔尽。按:累,音lèi,这里作亏损讲,就是的意思,累尽应作赔光讲。

    (3)成然之:成名(认为)很对。然,是;然之,以之为然。

    (4)展玩不可晓:翻来覆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意思)。展,展转,翻来复去;玩,玩味,细细地体会。

    (5)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句中复算,课文注释算帐,追究,细味字没有落实。这句应该是两句话两层意思,第1层是母亲骂,第2层是父亲再算帐。

    (6)思试之斗以砚之:前一蟋蟀,后一蟋蟀角斗的本领,连词,窥视,此处是的意思。

    (7)又试之鸡:(接着)又(拿它)跟鸡试斗一次。试之鸡试之以鸡以鸡试之

3、这节课容量大,一节课教学过多过繁,可能超越了职高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建议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