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2009-06-25 22:27:35)
标签:
杂谈 |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is a theory
put forward by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s Sapir and
Whorf(and also a belief held by some scholars).It states that the
way people view the world is determined wholly or partly by the
strcture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The Spair-Whorf hypo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i.e. linguistic determinism and
relativism.Whorf proposed first that all higher levels of thinking
are dependent on
这个假说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是由他所用的语言所决定的。这有点抽象了,语言怎么决定思维,我的理解是你所处的语言的大环境下有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就像中国人所处的语言环境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是曲线的,飘逸的,婉转的;而英语决定下的例如美国人的思维就是直线的,直接的。当然这种语种的不同所产生语言环境是大体的,也是较明显的,同时也有在同一语种下,不同地区内,思维的不同性。这时,我愿意更直接的理解为环境或者是经历影响人的思维。这也是我今天想讲的东西。我现今生活的环境和我的经历简单空白导致我的思维的简单化,而别人则是复杂成熟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人能从排在美领事馆门口等签证的长队里提出“金融危机,在这之前和在这之后,是否美国在国人的心目中地位有所下降?”这样有深度的疑问,而如果换成是我的话我也许只是在那瞎等着、瞎开心着、哦耶,要去美国鸟,人好多啊,这样SB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或经历的不同所产生的思维的不同,也许探讨的深一点也就能解释上面的这个理论了。
我没听过London School of Economists,不知道“四大”具体指的是什么,有着很多无知白痴的地方,但在我的世界里,我还没体会到“读书有个P用”这句话,或许在现实社会中真的是这样的。这可能是最主要因为我们对“读书”的定义不同,我也不喜欢nerd,也不认同那些只懂得纸上谈兵的人。我认同的“读书”应该是“学习”,是一种知识的沉淀,能力的积累,不单单是只懂赚钱不懂丰富人生的意义,或者是精神世界超富足,但物质生活无着落。我所希望的是两者兼容,两者平衡,物质和精神。或许这是无知的我的无知言论,经不起有经历的人或人生的丝毫考验,但是它仍是我的信仰,直至被那传说中的现实击倒。我等着!所以现在的我,讨厌表里不一的人,就算容易轻信信仰的我是个傻瓜。
上面这些是突然的不爽宣泄,可能都是狗屁不通吧,大家不用深究。
=================================================================================
Sapir-Whorf假说是我要背的语言学50题期末考参考资料的其中一题,每题基本上都是那么多,要全背,要不就会挂掉。OMG,怎么办,好恐怖!
加油!加油!加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