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夫妻分居期间大额取款的裁判思路与裁判规则

(2025-04-11 11:01:12)
标签:

北京律师

李启来律师

两高再审案

民商事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

分类: 婚姻家事

一、裁判思路

在夫妻分居期间,一方从银行账户中取出大额现金的行为,其法律性质及后果是离婚诉讼中的常见争议点。法院的裁判思路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确认财产性质

首先,法院会确认所取款项是否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等,在婚姻存续期间取得。

若取款发生在婚姻存续期间,且款项来源于上述财产,则通常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审查取款行为的合理性

法院会要求取款一方说明取款的理由和钱款的去向。

通过审查取款当事人提供的消费票据、银行流水等证据,确认取款行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结合取款一方的月收入情况、家庭日常生活水平、分居后还贷、缴纳生活费用等因素,综合判断取款行为是否超出了合理的生活消费范围。

判断是否存在挥霍或转移财产的行为

若取款一方不能充分证明取款用于合理的生活消费或其他正当用途,且取款金额较大,可能被视为挥霍或转移夫妻共同财产。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六条,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等行为,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平衡双方利益,做出公平裁决

在确认取款行为性质的基础上,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的收入、支出、生活水平等因素,做出公平的裁决。

若一方存在挥霍或转移财产的行为,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该方可能会少分或不分财产。

二、裁判规则

共同财产原则:分居期间取得的财产,若无特别约定,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合理消费原则:取款一方需证明取款用于合理的生活消费或其他正当用途。

证据规则:取款一方需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取款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如消费票据、银行流水等。

公平分割原则: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应公平分割。若一方存在挥霍或转移财产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其分割财产的比例。

不利推定原则:若取款一方不能充分证明取款的合理性,法院可能做出对其不利的推定。

三、典型案例

案例一:谢某与吕某离婚案

案情简介

谢某与吕某于2007年登记结婚,2017年因家庭琐事分居。

分居期间,吕某从其银行卡中取出了大额现金。谢某起诉离婚时,要求分割吕某取款的夫妻共同财产。

吕某辩称取款用于日常生活、孩子抚养、支付律师费等,并提供了部分票据。

裁判结果

法院审查了吕某的月收入情况和取款记录,认为其提供的票据存在瑕疵,不能充分证明取款全部用于合理消费。

法院结合双方当事人的收入、支出和生活水平,判决吕某在适当范围内补偿谢某部分夫妻共同财产。

裁判要点

取款一方需充分证明取款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若不能充分证明,法院可能做出对其不利的推定,要求其在适当范围内补偿另一方。

案例二:王女与高男离婚案

案情简介

王女与高男系再婚夫妻,婚后无子女,因家庭琐事分居。

分居期间,高男提前支取了多笔定期存款,共计1,192,982.70元。

王女起诉离婚时,要求分割高男取款的夫妻共同财产。

高男辩称存款系其婚前财产转存,取款用于个人消费,但未提供充分证据。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高男在分居期间提前支取大额存款,未能证明取款用于合理消费,视为转移财产的行为。

法院判决高男支付王女相应比例的夫妻共同财产,并考虑高男转移财产的行为,在分割财产时对其做出不利处理。

裁判要点

分居期间一方擅自支取大额存款,若不能证明用于合理消费,可能被视为转移财产。

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对转移财产的一方可能做出少分或不分财产的处理。

总结

夫妻分居期间大额取款的裁判思路主要围绕财产性质、取款行为的合理性、是否存在挥霍或转移财产的行为等方面展开。裁判规则强调共同财产原则、合理消费原则、证据规则、公平分割原则和不利推定原则。在典型案例中,法院通过审查取款一方的证据和陈述,结合双方当事人的收入、支出和生活水平,做出公平的裁决。若取款一方不能充分证明取款的合理性,可能会面临不利的法律后果。

 


  【免责声明】:

  本博客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于网络,仅供学术探讨和信息共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