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执行时效的判决,能否受理执行
(2024-05-06 09:26:44)
标签:
北京律师李启来律师两高再审案民商事诉讼 |
分类: 诉讼攻略 |
案情简介
郑某与杜某甲、杜某乙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日照市东港区法院于2019年2月25日判决杜某乙于该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偿还郑某借款本金135000元及利息,杜某甲对该借款本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杜某甲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杜某乙追偿。郑某的律师于2019年3月6日签收该判决书。法院按照杜某甲、杜某乙在同期另案的送达地址向两人邮寄送达判决书,该两份邮件均于2019年3月10日退回,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一审判决生效。后郑某的律师于2022年12月12日到法院申请执行,法院工作人员告知其超过二年执行期限可能存在不予执行的情况,后法院立案执行。执行中,杜某甲以本案超过二年执行时效为由,要求撤销对本案的执行。
法院审理
东港区法院经审查认为,郑某收到判决书的时间为2019年3月6日,杜某甲、杜某乙视为送达的时间均为2019年3月10日,双方均未上诉,判决生效时间应为2019年3月26日。杜某甲、杜某乙应于该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履行义务,申请执行人最晚应于2021年4月1日(含当日)之前向法院申请执行,根据郑某向东港区法院申请执行立案的日期2022年12月12日来看,申请执行的期限超出法律规定的二年申请执行期间,且申请执行人未举证证明存在执行时效中止、中断等情形,故杜某甲主张的申请执行人执行期限超过二年执行时效理由成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法院裁定该执行案件不予执行。
法官说法
法律不保护沉睡的权利。对于有给付义务的生效判决,如果义务人未能按照判决内容及时履行判决义务,那么权利人应在执行时效期间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权利人应在判决书生效后二年的执行时效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该二年的执行时效,从判决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判决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判决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判决书生效之日起计算。申请执行人超过二年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应受理。如果被执行人对此提出执行异议,人民法院应当对是否超过执行时效进行审查,主要审查是否存在执行时效中止、中断等情形。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超过执行时效的执行案件,经审查不存在法律规定的执行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则裁定执行案件不予执行。对于法院不予强制执行的案件,法律不禁止义务人自行履行。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不得以不知道执行时效届满而要求执行回转。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一条
转载于公众号:山东高法
【免责声明】:本博客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