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报》曾经公布过一个调查,中小学生的早餐状况普遍堪忧。
调查显示,每天吃早餐者占所有调查对象的57.1%,14.7%的人每周吃5-6次早餐,12.9%的人每周吃3-4次早餐,吃早餐每周少于两次的占11.6%,3.6%的学生从不吃早餐。在所有吃早餐的调查对象中,只有占34.6%对早餐满意,对早餐不满意的原因依次为:口味差,不卫生,食用不方便,营养不均衡。学生不吃早餐时上午的感觉依次为:肚子咕咕叫、注意力不集中、头昏、心慌。被调查学生认为,理想早餐的条件依次为营养均衡、口味口感好、卫生和方便。
一、早餐不吃,影响发育。
我国长期以来就有轻视早餐的陋习,形成了不合理的早餐习惯和早餐结构。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的阶段,小学生每年体重增加2-2.5公斤,身长增高4-7厘米;中学生每年增体重4-5公斤,身高增5-7厘
米;大学生进入青春发育后期和青年初期,身体生长发育速度趋缓并逐渐成熟,体格、体能达到人一生中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
究所马冠生教授表示,早餐是早上起床后结束饥饿状态的第一次正式用餐,青少年儿童的早餐行为不仅会影响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而且对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
习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帮助青少年儿童构建日后生命阶段的良好基础,建立良好科学的生长条件,想办法让孩子吃上早餐,吃上满意并且满足营养的早
餐,实施以“均衡营养-膳食干预”为基础的营养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二、早餐吃好,很难嘛!
“为了孩子每天的早饭,真是愁死人了。”谈到学生们的早餐,家长纷纷摇头。为了让孩子吃上早餐,家长要早早起床,孩子也得在6时
左右起床,洗漱完毕再吃早饭。有的孩子头天晚上作业多些,第二天就不能准时起床,有时早饭就吃不好,甚至来不及吃。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
坐在家长的自行车后座上,喝着盒奶,手里拿着没吃完的面包;大批的学生到小卖部购买或者干脆坐在地摊上吃油条、豆腐脑儿、烧饼、蒸包什么的……即使在学校
食堂里,有限的早餐品种,也不能做到营养充足,甚至卫生条件也一样恶劣。当然,也有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或家长跑去买西式快餐作为早餐,价格档次是上去
了,但是营养却跟不上。许多家长都渴望学校或是有早餐部门能够给孩子统一配送生产营养早餐,而事实上,目前并没有形成为中小学生专门制作并配送早餐的行业。
营养专家表示:“营养健康的早餐应该包括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并提出,应该尽早建立学生营养早餐标准化,建立统一的质量与营养标准,实
现学校提供和专门配送制度。对此,我表示赞同,这也是很多人士的共识。其实,在国外,众多学校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实施了学生早餐计划。
2007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倡议并发起,会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家民委、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11家
部委共同提出实施“全国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行动”。我们期待着这一项目能够迅速实施。在这一行动当中,承办方之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提出了《青少年儿
童营养强化、补充相关技术研究》课题,旨在解决青少年早餐营养均衡问题和学生早餐营养标准化问题,并在营养酵母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目前,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实施的营养酵母技术研究,已经完成实验室研究,据项目负责人黄玲女士介绍,目前酵母食用活性复合酵素可以达到含蛋白质50%以上,谷胱甘肽1.5%以上,维生素B1,B2,B6,B5,维生素PP总含量在500微克/克以上。这一技术可以为青少年儿童提供包含天然生物源维生素群、高效抗氧化营养素和其他活性酵素成分等综合营养、功能强化/补充的途径。提供包括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辅酶Q、辅酶A、维生素B2、叶酸、天然复合维生素B族、维生素D2等必需营养成分。相应的营养标签和标准化工作也已经逐步展开,研究者并在考虑建立相关的配送体系,相信这对于改进学生营养早餐,最终实现标准化,建立统一的质量与营养标准,解决学生早餐和营养问题是一个好消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