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利凯:对美国多厅影院扩张的报复

(2008-12-16 07:13:50)
标签:

贾利凯

文化传媒

多厅影院

改革

创新

美国

制片协会

分类: 翻译手稿

对美国多厅影院扩张的报复

 

    院线整合增加了影院的议价筹码。如果制片公司对此类新业主仍然安之若素,那他们就错了。 
 
    制片公司正警惕地注视着美国电影院线的整合。在过去两年中,一些金融买家已经收购了几家大院线,几乎控制了全美 35000 个放映厅中的近三分之一,并占有 44%的票房收入(2001年共计 84亿美元)。这种整合很可能持续下去,使新兴的巨型院线有实力要求分得更多的票
房收入,能够影响、甚至决定行业向数字影院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正是制片公司所热切期盼的。  
 
    曾几何时,影院业主因过度扩张而陷入财务窘境,这是当前出现整合热潮的直接诱因。从 20世纪 90 年代初一直到 2000 年,全美放映厅总数猛增了 58%,大大超过了观众人数的增长。结果造成每个放映厅的售票数减少,收入下降,影院分账份额也因此缩小。在影片上映第一周的票房收入中,制片公司通常要拿走八成,之后逐渐下降到平均接近半数,这当然是以影片能继续放映下去为前提。随着影院越来越多,电影档期缩短,收入也向前期集中,而这正是制片公司分大头的阶段。制片公司用不着重订分账协议,拿到的收入份额就比过去高。到 90 年代末,六大院线已经有四家破产。  

   

    金融买家很快便慧眼识良机。1998年,一个放映厅的平均价格为 70 万美元,而到2001 年已经跌至13.5万美元,据说在几起收购中,放映厅成交单价远远低于 10 万美元。这些收购使得资产高度集中。Anschutz、Apollo Advisors、 Oaktree 资产管理和 Onex 都不是传统的电影业内企业,而是在财务方面足智多谋的买家。他们的目标是实现新资产的价值最大化。这可能恰好意味着美国院线还要进一步整合,或许是通过置换影院资产,营造集中的区域市场。无论如何,制片公司都可以肯定,新业主们会毫不犹豫地重新洗牌以增加自己的现金流。 

 

 

作者:Derek Alderton,Jeffrey Karish,Roy Price

贾利凯编译节选自《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

 

 

贾利凯更多博文,欢迎点击进入:

 

中国首部网络谐谑剧《裁员》(上)

中国首部网络谐谑剧《裁员》(下) 

贾利凯:李肇星和我女儿二三事

我在女子监狱里遇到的一幕

我看北京人和上海人(全文)

亲历“杀人魔王”被枪决的全过程

谁偷窥了农民工的“性日记”?

贾利凯:红酒伴着夜的黑(散文)

大熊猫算个什么级别的干部?

惊心动魄!抓拍处长嫖娼历险记

独立记者”胜过“事后诸葛”

从“荤段子”看国人的幽默感

从洛阳纸贵到北京纸贵

名牌免检=残害后代

“钦差大臣”遇到了“歪嘴和尚”

贾利凯编译《美国媒体报道滞后于经济衰退的速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