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利凯:从洛阳纸贵到北京纸贵

(2008-09-17 11:24:23)
标签:

贾利凯

京华时报

新闻

吴海民

传媒

木桶理论

报纸

涨价

新闻改革

分类: 新闻述评

从洛阳纸贵到北京纸贵

 

——和《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谈北京报纸全面涨价

 

贾利凯:从洛阳纸贵到北京纸贵

 

   2008年9月22日起,北京报纸就要告别“5角”时代,要全面涨价了。《京华时报》也不例外。这是一份在北京市内发行的唯一可以和《北京晚报》抗衡的都市报。它创刊以来,使生活工作在北京的人们养成了早上买《京华时报》,晚上买《北京晚报》的习惯。厚厚的一沓报纸五角钱,十分畅销。《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北京晨报》的零售价也将由原来的每份0.5元上调至每份1元,《北京青年报》零售价将由每份1元调整为每份1.5元。说实话,这些年出版的报纸杂志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就像我们喝着度数不高的白酒,不知道是白酒里兑了水,还是白水里勾兑了酒精,兴致索然。一份沉甸甸的报纸,广告远远大于内容上面所提及的报纸还是很有读者缘的。本来纸媒就是靠低廉的价格和高增长的广告赢利占有了不小的市场份额,然而,面对此次的全面涨价,报纸的优势还在吗?

 

     和《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先生相识起源于他的“媒体木桶”理论。《京华时报》隶属与《人民日报》,它的创办充满着传奇色彩,许多的传媒人纷纷学习他的经验而后夭亡。他在传媒界是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分析说,近年来一些媒体成败和经验教训有很多,他总结出《京华时报》成功创刊及高速成长的实践:媒体创新至少需要具备“十二块木板”。这十二块木板有序地排列在四个子系统之中。需要三个圆环把这些木板紧紧箍在一起。还要有桶底和提手。这是一个复杂系统,是一个完整结构。我很佩服吴兄的预见能力,他在2005年的时候就已经预言报纸必须做好长期“过冬”的充分准备。2008年的时候,他的预言终于实现了。

 

    搞传媒的都知道,国内新闻纸价格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幅上涨,目前每吨已冲破5400元(编者:6月份的市场价格已经涨到了6300元),而在2007年4月只有4400元每吨,涨价幅度超过20%。据测算,在报纸生产成本中,纸张成本大概占到60%-70%。预计2008年全国新闻纸消耗量将达到380万吨,若每吨新闻纸价格上涨1000元,意味着报业将多承担38亿元的纸张成本。《现代快报》副总编辑袁海兴则认为纸价的高企将成为常态。他说:造纸的原材料,包括木材,水、电、煤都在涨价,而且由于现在对造纸厂的环保要求很高,环保投入开支巨大,甚至是由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而导致用工成本增加;这些都是纸价上涨的因素,供需关系的变化仅仅是导致本轮涨价众多因素中的一个。

 

    只有分摊成本,提升广告价格,创新衍生产品吗?没有这么简单,由于上游产品的刚性压力,价格的不断抬升恐怕要持续一段时间。报纸的价格优势已经到了边缘,读者还能够继续埋单吗?面对电子媒体,纸媒存亡论恐怕又要卷土重来。看来报纸的这个冬天不好过。

 

    因此,我想和吴兄说,你的木桶漏了,从洛阳纸贵到北京纸贵,十二块木板还够吗?当然,桶漏了,天还没有塌。希望还有你的“一招鲜”,你的智商很高。

 

贾利凯的其它博客文章:

 

我看北京人和上海人(全文)

独立记者”胜过“事后诸葛”

“钦差大臣”遇到了“歪嘴和尚”

名牌免检=残害后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