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立夏旧俗
(2021-05-05 09:56:43)也说立夏旧俗
立夏是廿四节气中的第七个,为夏季的第一个,又是四时八节中较为重要的节气。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节以前都需要在家做羹饭祭祖。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时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说的是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食了立夏饭,天晴落雨出田畈。”因农事日渐繁忙,为了养精蓄神,补充体力,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打基础。在浙中南一带流传有“食立夏饭、喝立夏汤”的风俗。立夏饭以糯米掺和腌肉、蚕豆(豌豆)、竹笋、芥菜等做成。方法是:先把糯米清洗后沥干备用,起油锅炒腌肉丁,出香味后放竹笋丁和蚕豆一起炒,放少许料酒,炒到大概四五成熟,把洗好的糯米放进去一起炒,至米微黄,放水、芥菜,大火煮开后小火煮大概40-50分钟即可。再在另外锅里煎拌和着老藠叶末的打散鸡蛋佐配。以上食物的含义是:食竹笋谓可接脚骨,食老藠叶谓可接脚筋,食圆眼谓可亮眼,食核桃谓补脑,可芥菜谐音皆财,煎鸡蛋如箬帽,谓可遮日蔽雨。全家拼命尽力食饱后还有秤人体重的习俗,村里好事者悬起或扛着一杆杆大令,秤钩上挂一只只竹编畚箕,男女老少轮流坐到畚箕里面秤。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立夏秤人会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是日忌坐门槛,以防“疰夏”。立夏汤为红枣、桂圆、荔枝、莲子、花生、核桃肉加红糖煮成,一般在午睡醒来后当点心吃,有剩余的晚上再吃完,一般不留到第二天。
附:一、立夏日占晴雨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立夏落雨,谷米如雨。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立夏雨,涨大水。立夏下雨,九场大水。立夏晴,晒死山头能;立夏雨,打死垟下鬼。
二、立夏时节农谚
立夏呒大麦,小满有小麦。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风生火龙雾生疸。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立夏大插薯。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立夏芝麻小满谷。立夏的苞芦谷雨的谷。立夏种绿豆,六月便有收。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立夏前后种络麻。立夏种麻,七股八杈。立夏踏胰麻,满地生丫;端午踏胰麻,顶上开花。立夏前后,种瓜点豆。立夏种姜,夏至收“娘”。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