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岩寺介绍

(2016-12-20 19:52:38)

岩寺地处缙云与永康交界的滴水岩山巅,离唐宋元时期的缙云胡陈(其中心在今雅化路村古城,古瓯越国时期就已经是周围的居住中心了。)、永康净心(今陆宅)两大古镇都是五华里,下为台婺州际道之要冲。地理上属钱塘江水系,古代在永康境,是武平乡碧湍里四十四都之地。向为壶镇西部的屏障(风从圣岩入,水从赤岩出。)是周围独有的道、佛、儒三教合一寺院。圣岩既是永康的方岩、灵岩、圣岩,这三岩之一;又是壶镇的赤岩、圣岩、云岩,三岩之一。 此地的山崖极像黑色的幕帐,所以近人有黑幕崖的戏称。

商朝到战国时期,这里是古瓯越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祭天的地方。《山海经》“玉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声如鹿。”故民间又称此山崖为“胜岩”。“胜”又是“升”、“全”、“优美”、“盛大”、“古代妇女头上饰物”的意思。南朝以来是道观,唐朝时,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这里修炼过,据说曾有唐碑记载了这事。吕洞宾名叫吕岩,所以洞窟一带的山崖别称吕氏岩。南宋绍兴时,蒋勉重修。在宋元时代,摩尼教盛行,摩尼教又叫日月神教、明教、圣教,圣岩寺由此得名。明朝改为佛寺,但仍在永康境。清顺治五年(1469),附近村人为避兵乱多躲藏于此而得保全。之后属驸马村周姓的产业,从此为驸马周氏所管辖。自道光二十年(1840),驸马村贡生周松淳主持大修后,就属缙云县的美化乡招善里廿四都了,所以道光廿九年重修的《缙云县志》,正式把他列入缙云主要寺观庵堂之一,同时还收录了壶镇溪头贡生吕佐周所写的华丽骈体寺记一篇(现残碑仍在)。光绪县志继之,他是缙云东乡唯一在县志中载有寺记的佛寺。寺下之小村圣岩前,现仍属驸马村。

 圣岩寺坐北朝南,整座山为狮子形。左又有伏虎山、白象山守门,右有荷花仙子山、千年灵龟岩护佑。千余年前是道教圣地,六百年来道佛儒并存。四周山上摩崖石刻众多,原始先民和历代文人墨客赋诗题词丰富,摩崖石刻颇多,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洞窟里大雄宝殿边上的三眼万年滴水,有天生水缸和水池接着,自古以来被人们崇为圣水,有道光壬寅年的“圣水”摩崖,传说具有神奇的促育和明目功效,且分为食洗等种,刚好够住寺者和香客饮用。

黄墓岭头向南边有其姐妹寺,叫崇善寺(宋《周山房集》、明《永乐大典》、《缙云县志》均有记载。)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年间,崇善寺取自蠲敝崇善:革除敝政,崇尚雅道。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论》:“且好仁恶杀,蠲敝崇善,所以贤达君子多爱其法焉。”之义。颇具规模,占地面积达三万平米,宋末被毁,重建后于明朝嘉靖十五年又被朝廷拍卖。后来仙居、永康、壶镇等地百姓建小庙伽蓝殿以祀之。
      南宋绍兴时有括碧桥村人(后名溪淤,现名好溪)蒋勉,有次到北山砍柴,歇息树下,“见崩岸有金一器”,初“掩之不取”,后取出用以重建圣岩之资。明朝隆庆元年丁卯(1567)季秋月,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白竹旸村卢勋为《西山陆氏宗谱序》中曰:“丁卯秋,余避尘,游永邑圣岩僧舍,雨浃旬不止,山中凉气袭人,泉声盈耳,真世外境也。”
      圣岩寺虽因岭峻、寺仄,但洞敞、屋多,最多时可容纳十几位出家人,数十名学生。道光时,有古楼陈礼成(17871845)在此为僧并葬此的记载。但该寺地处险要,风光独特,又以“祈嗣独盛,麟儿永锡。”而向为两邑民众和远方文人雅士所赏览。

至道光庚子(1840)年,周氏族人,贡生周松淳(18091861)重建了圣岩寺,壬寅(1842)春月落成,是该寺近代的鼎盛时期,分内外殿和上殿,有三十六间殿宇和路廊,八间外殿和里殿两边横厢还是二层和三层楼房,外殿的清水阁也是三层,总计房屋有四十八间,外殿与內殿都有单独的厨房,分别住有道士与和尚。寺倚自然山形、洞窟精巧设计,规模远胜于大同恒山的悬空寺,素有“圣岩寺,半天高,恭敬求拜子孙多。”之语。是时,五开间两厢房加厨房的里殿(大雄宝殿)和三开间的外殿(百子堂)倚洞和悬崖建成重楼式样别致新颖。而且二层南天门至大雄宝殿间,利用天成石径和兀突石台建了路廊、二将殿、戏台、鼓楼、文昌殿、百子堂、胡公庙、关帝庙、清水阁(藏经阁)、天师殿、四间路廊、金刚殿,戏台往东南上坡还有路廊、仙女庙、月老堂、财神殿、三开间悬空的观音殿、钟楼、北天门,外殿楼上还办着书院;大雄宝殿西边十米,还有个三十平方的岩洞,这里原是地藏殿所在。此时寺院还拥有广阔的山林和田产。曾有七律诗《重建圣岩寺落成》贺之。其诗云:“天然石室尚玲珑,庙貌重新此地中。凿破悬岩开圣域,酿回滴水开神工。图终罔恤移山诮,创始全凭集腋功。且喜经营差遂志,庄严法相永尊崇。”此诗镌刻于圣岩寺原路廊之岩壁上,字为楷书,下具“时道光壬寅年春月周松淳题。”同时并请永康县丞、书法家、安徽桐城吴廷康,题写了“圣岩寺”、“天栈云横”横书篆刻,字大如斗,前三个字为国内已知最大的印篆摩崖。其左下方,有七言律诗一首:“圣水无源本不凡,天留半壁室空嵌。壮观胜景开新辟,法界争传吕氏岩。岂是前身有夙缘,攀萝绝蹬方重泉。从今韵事成佳会,风雨名山镌石选。”系隶书,直写六行,行十二字。幅大,共高225厘米,宽300厘米。这两方摩崖石刻在1982年同为缙云和永康的文物管理委员会登记在册,1988年《缙云文物录》编入;2002年,永康市把圣岩寺以及摩崖石刻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永康市方岩风景区圣岩寺风景点”。

为庆贺落成,周氏等族于寺前搭戏台演戏三日,并将开光之“二月二”和“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定为庙会纪念日,且代代相传。还有三月廿八,既是东岳大帝的诞辰,又是远近闻名的圣岩寺麻糍节,麻糍古称胡麻饭,是道教遗存。是日,来进香者基本都可以领到夹着沙糖胰麻的麻糍合。永康方面还有民谣曰:“拜佛拜一世,不若三月廿八拜一时”。次年周松淳喜得一子,为此,留下了“松淳建寺得子”之美谈,现有后代百余。民国初年,因僧众他走,周松淳长曾孙周馨德遂请念佛先生(庙祝)塘坑口人王宝银、前岙人卢宝宝先后前来,代为住寺,以管理香火,并支付给谷米豆麦当月供。至共和国建立,卢宝宝回居前岙,寺院被圣岩前村的周斌富登记成房产居住,后因其在“四清”时,有众所周知的原因,无钱退赔,无奈之下,在1966年将寺院拆掉背下,建造驸马村分配站,以资抵账。今之圣岩寺内殿佛像厢房,乃其在1982年化缘再塑和重建,然已是风光不再。但圣岩寺作为壶镇和永康地面独特一景,仍为时人所青睐。骚人墨客甚至留下了“圣岩苔润水常滴,天栈风软云自横”之佳句。

2001年开始,圣岩寺一度被周斌富出让于永康籍庙祝管理香火,现护法施主周松淳的七世孙周闽尧(周馨德长房长曾孙),为承接祖宗法脉,以重金购回,圣岩寺将揭开新的一页。
                                                                                                                                                                                                                                                                                                    二零一六年季秋初稿,仲冬定稿。

http://s3/mw690/001GbVSgzy77r4alTpgb2&690

 

http://s5/mw690/001GbVSgzy77mhdLIpK24&690
远处仰望圣岩寺之一,山顶的石台为古瓯越人祭天之所。
http://s16/mw690/001GbVSgzy77mhfYc6Xcf&690
远处仰望圣岩寺之二
http://s6/mw690/001GbVSgzy77mhhTmiF15&690
百步峻
http://s14/mw690/001GbVSgzy77mhiKkvX9d&690
南天门故址
http://s4/mw690/001GbVSgzy77mhjSr5x23&690
从南天门故址往下俯瞰
http://s16/mw690/001GbVSgzy77mhkLhVBdf&690
一线天
http://s9/mw690/001GbVSgzy77mhm1dZC58&690
戏台遗址边的吴廷康摩崖


http://s1/mw690/001GbVSgzy77mhp3SFy40&690
人站处为财神殿遗址,往右下边走下去就是外面诸殿的基址。

http://s7/mw690/001GbVSgzy77pPSjeAe26&690
大门里是大雄宝殿所在的洞窟。

http://s6/mw690/001GbVSgzy77t3SKFeZ95&690
万年圣水

http://s11/mw690/001GbVSgzy77t3GR3Zw4a&690

经历文革后仅存岩洞的大雄宝殿

http://s16/mw690/001GbVSgzy77pPSPnor6f&690

阶梯右边山崖下的是观音殿,再下面是月老堂、财神殿遗址。

http://s16/mw690/001GbVSgzy7aE9rdMWH1f&690
岩石下是钟楼遗址
http://s4/mw690/001GbVSgzy7aE9rKf5193&690
观音殿址挂红灯
http://s11/mw690/001GbVSgzy7aE9sgO7gaa&690
古戏台址行僧人

http://s11/mw690/001GbVSgzy798m2tIKKfa&690
复原图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4MTAwMzMy.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c42c300102x5bg.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