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二地支十二宫源流考

(2014-03-09 22:46:15)
标签:

黄道十二宫

十二地支

七政四余

星命学说

易学研究

杂谈

分类: 百--家--争--鸣

陈炳聿按:这是山东李守力先生文章,蛮有意思的,有助于我们理解七政四余十二宫的来源。

西方占星术起源于巴比伦(其中掺进埃及的成分),与中国古代同时使用着黄道十二宫。这说明两者应该是同源的。东西方很早就已经存在着文化上的交流,最晚在商代就开始了。甚至还要早一些。

以十二宫为例,如果我们把东西方的十二宫的文字符号发音等做一个对比,会发现令人惊奇的事情。

十二地支十二宫源流考

十二地支十二宫源流考

十二地支十二宫源流考

十二地支十二宫源流考

1、文字符号几处惊奇的相似:

金牛座对应十二地支酉,金牛座符号与甲骨文酉字几乎一样。

双子座对应十二地支申,双子座符号与甲骨文申字相似。

天秤座对应十二地支辰,天秤座符号与甲骨文辰字相似。

天蝎座对应十二地支卯,天蝎座符号与甲骨文卯字十分相似。

射手座对应十二地支寅,射手座符号与甲骨文寅字惊人形似,符号取了寅字的上半部。

摩羯座对应十二地支丑,摩羯座符号与甲骨文丑字相似。

不知道在古巴比伦古文字里有没有这些星座符号?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但有一点应该很清楚:十二地支文字最早的起源是星座图案。古人发明文字最早就是画画,所以子丑寅卯十二地支古文字最早的含义就是指十二星座,其字形就是对应星座组成的图案。

 

 

2、发音相似(与巴比伦、埃及、拉丁语对比):

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

白羊座,太岁在戌曰阉茂。埃及白羊宫的神:Amun阿蒙。与阉茂发音十分相近。拉丁语Aries第一音节与阉茂第一字阉发音相近。

金牛座,太岁在酉曰作噩。昴宿毕宿对应于酉。昴星团巴比伦语zappu第一音节与作噩第一字作发音相近。

天秤座,太岁在辰曰执徐。巴比伦语:zibanitu第一音节与执徐第一字执发音接近。

天蝎座,太岁在卯曰单阏(dan,e)。巴比伦语gir-tab,tab是埃及Ta-Bitjiet的略写。tab与单阏第一字单发音接近。

射手座,太岁在寅曰摄提格。拉丁语Sagittarius,前三个音节Sagitta(瑟即他)发音与摄提格接近。

摩羯座,太岁在丑曰赤奋若。拉丁语Capricorn,前两个音节Capri(可普若,c近ch,p近f,ri近ruo)接近。

宝瓶座,太岁在子曰困敦。巴比伦语Gu,an-na,第一个音节Gu与困敦第一字困发音接近。

如此也能证明十二宫文化的同源性。到底谁是最早发明的,尚无法得到证据。这种奇怪的多音节中国古文字很像是外来语。但也不能武断我们远古祖先说话没有多音节的可能。

 

3、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一文,试图证明在殷商时期黄道12宫天文体系从两河流域的传入中华文明并且变为中国的12辰。郭沫若大胆地推测汉代出现的与12辰的对应木星轨道的“摄提格”等12个岁名为外来词,其发音源于巴比伦文明的苏美尔(文作“酥美”)语或阿卡德语(“亚加德”)星座的发音(但12个岁名并不是上图表的对应星座)。

“然而,从公元前1800年起,苏美尔语已成为死亡语言,所有的苏美尔词符都被读成阿卡德语(如日文中的汉字被读成日语而不是汉语),他使用的苏美尔星名符号(一些符号读音有多个)可能已经被当地人读成阿卡德语星名。因此,他用的苏美尔星名对应中国的摄提格等12个岁名的方法很不可靠。实际上,他在文中(254-282页)给出的中文12岁名和楔文(多为苏美尔语)12星名对照读音、以及《尔雅》中12月名对应苏美尔12个月名的对照读音(303页)十分勉强或相差甚远,这些读音很难成为他所谓的这些中文岁名和月名术语来自两河流域文明的证据。”(吴宇虹:巴比伦天文学的黄道十二宫和中华天文学的十二辰之各自起源)

所以郭老试图证明在殷商时期,黄道12宫天文体系从两河流域的传入中华文明并且变为中国的12辰是不成功的。

亚述学专家吴宇虹认为:“根据目前的证据,我们知道两河流域将周天分成12区并对应一年12个月的实践不会早于公元前1200年,而中国的使用10干和12支(辰)的60记日系统的殷商甲骨文写于公元前1500-1100年期间;而且两河流域文明和中华文明两地之间的空间跨度甚大且语言很难沟通。因此从时间、空间和语言来看,这种可能性是不太的。考虑到中华12辰和西方12宫的旋转方向不同,巴比伦白道17星宿和对应12理想月的黄道12星宿和中国的黄道28星宿的不同,巴比伦天文学没有用木星12年周期记年而中华天文学将木星运行当作五星之核心和太阳年之校正标志,12星宫在西方只对应月不记日和使用29-30数记日法而中华人文初始时12辰(地支)和10干搭配形成独有的60数系统不记月只记日,中华天文学利用北斗星的转动来校正太阳年而目前尚没发现两河流域有这方面的记载,等等,总之考虑到上述这些两大文明天文学具有的不同特点,我们认为中华文明的殷商人由观测木星轨道而独立发明了12辰划分周天法、28宿标志黄道法和10干12支配合60计日法是完全可能的和非常合理的。”

 

4、但是,如何解释1和2出现的现象呢?

可能西方占星术十二星座符号本来就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其时间或在商朝亡国以后,商朝部分贵族沦为商人或有远征到西部边疆者。安东尼奥·阿马萨里在《中国古代文明——从商朝甲骨刻辞看中国上古史》一书中认为,公元前一千年东西方已经存在文化交流。此观点得到了哈佛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考古学家张光直的赞同。两河流域与中国的天文学星占术文化相互渗透是可能的,所以十二星座符号既然不存在于巴比伦楔形文字中,那么必然是中国十二地支文字传入了西方。“摄提格”等12个岁名的多音节发音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文献参考:

1、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重印于《郭沫若全集·考古篇第一卷》,科学出版社,1982,北京。
2、吴宇虹:巴比伦天文学的黄道十二宫和中华天文学的十二辰之各自起源

3、安东尼奥·阿马萨里:《中国古代文明——从商朝甲骨刻辞看中国上古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40页,1997年12月第1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