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伊川击壤集》卷之一
(2013-12-20 22:16:39)
标签:
邵雍击壤集先天易学易经七政四余 |
分类: 古--经--易--理 |
陈炳聿按:要学佛理读寒山诗,要学儒理读邵雍诗。
观棋大吟
人有精游艺,予尝观奕棋。算余知造化,著外见几微。好胜心无已,争先意不低。
当人尽宾主,对面如蛮夷①。财利激于衷,喜怒见于頄。生杀在于手,与夺指于颐。
戾不殊冰炭,和不侔埙箎。义不及朋友,情不通夫妻。珠玉出怀袖,龙蛇走肝脾。
金汤起鐏俎②,剑戟交幈帏。白昼役鬼神,平地蟠蛟螭。空江响雷雹,陆海诛鲸鲵。
寒暑同舒惨,昏明共蔽亏。山河灿于地③,星斗会璇玑。因睹输赢势,翻惊宠辱蹊。
才返长芦镇,旋驱胡柳陂。绛霄兵自取③,玄武火何痴。中渡降堪罪,栾城死可嗤。
太原朝见入,刘子夕闻啼。事体重重别,人情旋旋移。弃灰犹隐火,朽骨尚称龟。
谲诈多阴中,艰忧常自罹④。挠防肤革易,患救腹心迟。语祸不旋踵,言伤浪噬脐。
欲升还陨落,将坠却扶持。瞑眩人皆恶,康宁世共睎⑤。须能蠲重疾,始可谓良医。
久废田硗确,难行路险巇。不逢真主出,何以见旋为?家国邅回极,君臣际会稀。
上天生假手,我宋遂开基。睿算随方没,群豪引领归。迄今百余载,兵革民不知。
成败须归命,兴亡自系时。天机不常没,国手无常施。往事都陈迹,前书略可依。
比观之博弈,不差乎毫厘。消长天旋运,阴阳道范围。吉凶人变化,动静事枢机。
疾走者先颠,迟茂者后萎。与其交受害,不若两忘之。求鱼必以筌,获兔必以蹄。
得之不能忘,羊质而虎皮。道大闻老子,才难语仲尼。造形能自悟,当局岂忧迷!
黑白焉能浼,死生奚足猗。应机如破的,迎刃不容丝。勿讶傍人笑,休防冷跟窥。
既能通妙用,何必患多岐。同道道亦得,先天天弗违。穷理以尽性,放言而遣辞。
视外方知简,听余始识希。大羹无以和,玄酒莫能漓。上兵不可伐,巧历不可推。
善言不可道,逸驾不可追。兄弟专乎爱,父子主于慈。天下亦可授,此著不可私。
过温寄巩县宰吴秘丞
风软玉溪腾醉骑,花蘩石窟漾歌舟。相望咫尺仙凡隔,不得同陪三月游。
新居成呈刘君玉殿院
履道坊南竹径修,绿杨阴里水分流。众贤买得澄心景,独我居为养志秋。
若比陈门诚已僭⑦,苟陪颜巷亦堪忧。无端风雨虽狂暴,不信能凌沈隐侯。
寄谢三城太守韩子华舍人
洛阳自为都,二千有余年。举步图籍中,开目今古间。
西北岌宫殿,东南倾山川。照人伊洛清,迎门嵩少寒。
水竹最佳处,履道之南偏。下有幽人室,一径通柴关。
蓬蒿隐其居,藜藿品其飧。上亲下妻子,厚薄随其缘。
人虽不堪忧,已亦不改安。阅史悟兴亡,探经得根源。
有客谓予曰,子独不通权。清朝能用才,圣主正求贤。
道德与仁义,不徒为空言。功业贵及时,何不求美官?
上食天子禄,下拯苍生残。通衢张大第,负郭广良田。
朱门烂金紫,青楼繁管弦。外厩列肥骏,后庭罗纤妍。
入则坐虚堂,出则乘华轩。冠剑何烨烨,气体自舒闲。
高谈天下事,广坐生晴烟。人莫敢仰视,屏息候其颜。
此所谓男子,志可得而观。又何必自苦,形容若枯鳣。
道古人行事,拾前世遣编。而邻水一沟,而爱竹数竿。
此所谓匹夫,节何足而攀。予敢对客曰,事有难其诠。
身非好敝緼,口非恶珍膻。岂不知系匏,而固辞执鞭。
盖惧观朵颐,敢忘贲丘园。深极有层波,峻极有层巅。
履之若平地,此非人所艰。贫贱人所苦,富贵人所迁。
处之若无事,此诚人所难。进行己之道,退养己之全。
既未知易地,胡为乎不坚。敢谓客之说,曾无所取焉。
猗嗟乎玉兮,产之于荆山。和氏虽云知,楚国未为然。
污隆道屈伸,进退时后先。苟不循此理,玉毁谁之愆?
道之未行兮,其命也在天。近日游三城,薄言尚盘桓。
当世之名卿,加等为之延。或清夜论道,或后池漾船。
数夕文酒会,有无涯之欢。十月初寒外,万叶清霜前。
归来到环堵,竹窗晴醉眠。仰谢君子知,代书成此篇。
依韵和张元伯职才岁除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邵子年46)
及正四十六,老去耻无才。残腊方回详①,新春又起灰。
非唯忘利禄,况复外形骸。白发己过半,光阴任自催。
谢郑守王密学惠酒
堂堂大府来新酒,密密小园开好花。何日饮之红树下②,还惊不称野人家。
小园逢春
小隐园中百本花,各随红紫发新芽。东君见借阳和力,不减公侯富贵家。
和张二少卿文白菊
清淡晓凝霜,宜乎殿颢商。自知能洁白,谁念独芬芳。
岂为琼无艳,还惊雪有香。素英浮玉液,一色混瑶觞。
生男吟
我今行年四十七③,生男方始为人父。鞠育教诲诚在我,寿夭贤愚系於汝。
我若寿命七十岁,眼前见汝二十五。我欲愿汝成大贤,未知天意肯从否?
闲吟四首
平生如仕宦,随分在风波。所损无纪极,所得能几何?
既乖经世虑,尚可全天和。罇中有酒时,且饮复且歌。
予年四十七,已甫知命路。岂意天不绝,生男始为父。
且免散琴书,敢望大门户。万事尽如此,何用过忧惧?
居洛八九载,投心唯二三。相逢各白首,共坐多清谈。
人事已默定,世情曾久谙。酒行勿相逼,徐得奉醺酣。
欲有一瓢乐,曾无二顷田。丹诚未贯日,白发已华颠。
云意寒尤淡,松心老益坚。年来疏懒甚,时忆旧林泉。
和张二少卿文再到洛阳
当年曾任青春客,今日重来白雪翁。今日当年已一世,几多兴替在其中。
高竹八首
高竹百余挺,固知为予生。忽忽有所得,时时闲绕行。
自信或未至,自知或未明。窃比于古人,不能无愧情。
高竹临清沟,轩小亦且幽。光阴虽属夏,风露已惊秋。
月色林间出,泉声砌下流。谁知此夜情,邈矣不能收。
高竹已可爱,况在垂杨下!幽人无轩冕,得此自可诧。
枉尺既不能,囊括又何谢?贾生若知此,恸哭亦自罢。
高竹碧相依,自能发余清。时时微风来,万叶同一声。
道污得夷理,物虚含远情。阶前闲步人,意思何清平!
高竹如碧幢,翠柳若低盖。幽人有轩榻,日夜与之对。
宇静神觉开,景闲喜真会。与其丧吾真,孰若从吾爱!
高竹杂高梧,还惊秋节初。晚凉尤可喜,旧帙亦宜舒。
池阁轻风里,园林晚景余。人生有此乐,何必较锱铢?
高竹数十尺,仍在高花上。柴门昼不开,清碧日相向。
非止身休逸,是亦心夷旷。能知闲之乐,自可敌卿相。
高竹逾冬青,四月方易叶。抽萌如止戈,解箨若脱甲。
修静信可爱,绕行不知匝。嗟哉凡草木,徒自费锄锸。
注释:
--------------------------------------------------------------------
① “蛮夷”,《四库全书》本作“兵机”,显然为四库馆臣所改。
② “鐏俎”,毕亨刊本与《四库全书》本均作“樽俎”。
③ “灿于地”,《道藏》本作“灿与地”,从《四库全书》本改。
④ “二老”,毕亨刊本与《四库全书》本均作“三老”。
⑤ “屠于大梁”,《道藏》本作“屠其大梁”,从毕亨刊本与《四库全书》本改。
⑥ “百载”,毕亨刊本与《四库全书》本作“百战”。
⑦ “疠疵”,《道藏》与毕亨刊本作“厉疵”,从《四库全书》本改。
⑧ “五胡”,《四库全书》本作“寇尘”。
⑨ “胡马”,《四库全书》本作“代马”。
① “奋高氏”,《四库全书》作“夺高氏”。
② “谁识”,《四库全书》本作“谁知”。
③ “兵自取”,毕亨刊本作“共目取”,《四库全书》本作“共日取”。
④ “常自罹”,《四库全书》本作“常自惧”。
⑤ “世共睎”,毕亨刊本与《四库全书》本作“世共晞”。
⑦ 毕亨刊本与《四库全书》本作“若比陈门成己僭”。
① 毕亨刊本与《四库全书》本作“残腊方回律”。
② 毕亨刊本与《四库全书》本作“此日饮之红树下”。
③ 毕亨刊本与《四库全书》本作“我本行年四十五”,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