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


标签:
观世音菩萨情感 |
分类: 鹤--鸣--南--山 |
陈按:观乎我生平,多有灾难,能化险为夷者,多借助于观世音菩萨之力。信者自然能体会我的想法,不信者只是在门外徘徊,难以得到菩萨指点之殊胜。希望人人多存善念,平时多念心经。调节心理就是调节生理,妄念少生,心气顺则家事和,家事和则万事新。
又称观自在,梵文 Avalokitesvara。观世音者,观世人称此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之意。
为阿弥陀佛的左些胁侍。西方三圣之一。是慈悲的象征,当众生有苦难时,只要称念他的名号,即可获得解脱苦厄。他还会就众生的因缘,化作种种不同的身分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种别称,如水月观音、鱼篮观音、马郎妇观音等,合计中日关于观世音的别称,共有三十三。又名三十三身。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经典作男子,唐以后常作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萨。观世音或译作观自在,古译作光世音,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名 '世' 故略称为观音。亦称为大士、观世音、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观音妈、观音大士。观世音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和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合称谓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其中普陀山最大的寺院普济禅寺中有一圆通大殿,供奉观音,是最大的观音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