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郑氏星案》须要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8-09-25 21:31:51)
标签:
擎天捧月郑氏星案文化七政四余 |
分类: 百--家--争--鸣 |
一:郑氏星盘,乃沿袭中国古制,即太阳在黄道一天行一度,一年行周天365.25度,其度制有别于今天所采用的周天360度。而古制周天365.25度,其实更方便星学者根据秘传口诀,不用星历而能快速手工排盘(排一个盘仅需十多分钟)。
二:郑氏星案乃采“等宫制”,但黄道十二宫由于周天365多度这个客观原因,加上24节气当中,相邻两“中气”相隔“30天左右”这个变数,造成古制黄道12宫实际并不等宫!即非今制每宫皆30度(古制黄道12宫,每宫度数相差不大,可视为等宫)。但不能说郑氏星盘的这个“不等宫”,等同于西洋占星的那个“不等宫制”,两者实质意含是不一样的。
三:郑氏星案之批词即命书,乃郑氏诚留给顾客保存的,所以郑氏不可能把许多断命技巧直接写在批词中,所以在《郑氏星案》中,郑希诚所秉持的星宗推命之理念法则及诸多技巧,还留待今天的星学爱好者去进一步研究发掘!
四:李光浦先生所著的《郑氏星案新诠》,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其书内容符合《果老星宗》推命之理念法则,也基本破译了郑希诚批命所持的断命技巧,只是李光浦先生对小限和神煞的如何运用,这些属
“小象”细节范畴的东西,还没有完全搞懂弄清,原因是他没有得到或者悟出流传民间的这一部分理念法则,也就难怪他发出这样的话——“命宫大限之流年神煞还有可取之处,钩起飞来和小限之法却不能凭籍了”——这句话,不足完全采信,否则星宗推命的水平也就停留在他那样的高度,不能再有所提高了!
五:虽然郑氏所处年代,星学者早已明了岁差现象,但郑希诚仍然不为所动,星盘仍然采用不考虑岁差的黄道回归制(被后世星学者名为“郑氏星案制”),也不采用如今星学者及排盘软件所用的那种‘岁差调整行星赤道经度’的“赤道恒星制”,这是郑氏高明之处,更能证明郑希诚深谙果老之道,不愧为一代星学宗师!郑氏星案制星盘图,现如今仍为大陆民间算命奇准的星学隐士所秉持,这是为什么呢?民间星学隐士的观点认为:
果老星宗推命,在宋末元初,早已完善成型!其七政四余推命古诀,多源出于符合当时实际天文星象的“28宿度之布列星盘图”,所以后世学者要用星宗推命,不能数典忘祖,还得必须采用那时的“星盘图”,即为郑希诚所保留采用的那个星盘图,亦即被后来星学者所尊称的那个“郑氏星案制星盘图”!为什么要这样呢?毕竟星宗推命,是建立在日.月.金.木.水.火.土.罗喉.计都.紫气.月孛之间的位置角度关系上,并把阴阳五行之气“借助28宿度”揉进到这种位置角度关系里面去的一种占星体系。这种符合当时实际天文星象的28宿度,仅是用来衡量七政四余之间的位置角度关系及阴阳五行深浅的一种座标及度量体,而28宿本身就和天上的其它众多星星由于离地球太遥远的原故,对生命运程其实并没有多少实质影响力,影响而左右生命运程的关健还是七政四余之位角,及阴阳五行之气(其借助28宿度来表达)!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必理会“分点西进,星宿东移”的黄道回归制,也不必介意“岁差调整行星赤道经度”的赤道恒星制,而是放心采用宋末元初就早已完善成型,进而为郑希诚所保留采用的那个“郑氏星案制星盘”了,只是如今要将古制周天365.25度制,换算成现今全球通用的周天360度制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