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17日《通辽日报》
标签:
北城随笔通辽日报 |
分类: 发表目录 |


书香致远
文/北城
在通辽城里活跃着很多以读书为乐,以推动全民阅读为信念和使命的阅读推广志愿者。他们结伴同行,通过自身阅读分享带动他人读书,他们孜孜不倦,以小我的力量向全社会传递着书香的气息,他们向善向上,不以事小而不为,用情用力勾画出“阅读城”的美好愿景,汇聚起通辽市创建“阅读城”的决心和力量……
4月23日,适逢第27个世界读书日,我再次把1200多本个人藏书捐赠给图书馆,且为创建“阅读城”做点绵薄之力而倍感自豪。
从小受父母影响,我养成了收藏书籍和以阅读为乐的习惯。
父亲喜欢研究历史题材的史料和小说。对各个朝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了如指掌。我特别佩服的是,他像一位资深的学者,把小说中的人物和历史人物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创作和现实的关系及意义。时不时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受。
母亲读过私塾,在我们姐弟很小的时候就教给我们《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传统文化内容,好多的句段到现在我还能背诵出来。当时母亲学的是繁体字,她总是一笔一画地把每个字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在练字纸上,因而她写得一手好字,并教会我们一些字的本义、组词、造句等,一直受用至今。母亲告诫我们姐弟六个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多读书,读好书;二是诚实为人,踏实做事。
那时,农村家里存书的很少,也就是村部、学校、教师和大夫家能找到几本书。知道哪里有书,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借到手,且向主人保证:保护好,定时送还,然而每次还书总是恋恋不舍。
我也是从那时开始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最早是摘抄名言警句,细细品味,感觉每一句都是那么深刻,那么耐人寻味。虽说当时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但还是多少会有所感悟。渐渐地就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句、段、篇、章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当时的处境联系起来,总能收获很多启示。使我深深地认识到:阅读是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汲取他人犯错的教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因为能读到的书有限,村里能借到的书,不论是连环画、小说、杂文、药书、通史、文选、语录,我都读,虽“饥不择食”,但也算“博览群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接触到的书籍越来越多了。开始带着目的和需要去选择相应的书来读。初中时候就托老师帮忙从订阅了《读者文摘》《文史哲》等杂志。在高中住校期间,为了不影响学习,只在完成当天全部学习任务之后,才悄悄打开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有关立志、奋进、拼搏方面的书籍来呼吸一下校园外的空气,也算是“解馋”了。
参加工作后,除了阅读一些与教学有关的书籍以外,还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诗歌作品。可能是唐诗宋词里脱俗的意境和唯美的画面太迷人,此后三十多年,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诗歌。
随着自己发表诗作数量的增加,结识了众多文友,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让我受益颇多。收到的样刊、样报和文友赠送的诗集、文集也越来越多,已过万本。我利用假期,把卧室的一整面墙做成书架,装进去一大半,剩下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暂存在仓库。有好友来访,必须“显摆”一番。临走时必定让他(她)选上几本带回去。久而久之,“访客”便多了起来。
我就想,要是这些书能被更多的读者阅读并喜欢该有多好。于是,和图书馆取得联系,王馆长非常重视。在三楼主图书室的显著位置设置了“北城藏书专区”。捧着鲜红的赠书荣誉证,想着能为广大书友们做点事,我倍感荣耀。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一本好书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判断、选择,更能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还会让我们的人生色彩缤纷,靓丽无限。
我将继续和大家一道共同为全民阅读出力献策,传递书香,为立志做一名合格的书香志愿者而不懈努力。
2022-06-1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