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阅读一本书

(2014-08-08 08:41:12)
标签:

心理师的读书会

心理

成长

文化

杂谈

分类: 《心理师的读书会》

 如何阅读一本书    文/心理师李楠

关于阅读,关于怎样读一本书,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经典的,也几乎是仅有的。本书1940年在美国出版,七十年代再增订,风靡全世界。进入华人地区,还是在这几年的事。华人出版大佬郝明义在1999年第一次读这本书,随之便深感惭愧和不安,用他的话说:一是羞耻,因为他做出版几十年,才刚知道有这样一本书。二是感触何其有幸。后来他亲自翻译此书。我手中的这本是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一版,2012年第21次印刷。并不是所有书,都能印刷20次的。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本书到底讲些什么好的内容。

 

1

用作者的比喻来说,每一本书的作者其实都像是一个棒球的投手,很多好作者,都知道自己要“传达”的是什么,投出去的是什么,并且也精准的传达出去了。但是,好作者“投出”的球,作为读者却未必能接得到球。

作者认为,读者能“接住”多少,完全看他在阅读时多么主动,以及他投入多少心思和阅读技巧投入于阅读中。这就是一本提高你阅读技巧的书。

在开始讲解阅读技巧及层次之前,作者也先说明了,如果你读的是新闻或者娱乐的书籍,那么就不需要用这本书中的技巧了。但如果你阅读的目标,不只是为了获得资讯而读,更为求得理解而读,这本书是适合你的。

作者为阅读艺术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对作者的这个定义,我是真有感触啊。在我痛苦而困顿的年轻岁月,每天做的就是咬牙切齿的反复咀嚼着我能遇到的每本书中的每段话、每个句子、每个词字。之所以这样,因为当时我的心灵很饿很饿。同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帮我。我只能靠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知识,进而拯救自己。

如果你现在也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那么你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这样你就可以有最好的技巧,来和人类古今中西许多经典好书来个亲密接触了。我当时没命遇到这本书,都是自己摸索的。说实话,也不错。和这本书中作者所介绍的有许多相同之处,以后有机会会和大家分享。回到此书。

 

2

本书的核心是讲解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的阅读,叫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说白了,就是你得认字,然后能够基本读懂书中的文字、句子。虽然这一层的阅读很浅,但很重要啊。不认字哪来的下面的更深层的阅读。

 

第二层的阅读,叫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这个阶段的阅读强调时间,要争取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检视阅读,也可以称之为系统化略读。如果说,第一层基础阅读所关心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那么第二层的阅读关心的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这层阅读很重要,很多人上来读书就从第一页开始读,辛苦好长时间读完之后,才发现这本书不值得读。如果你学会了检视阅读,那么就会避免这样的情况了。

在我看来,检视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让你在很快的时间内判断出你手中的这本书是好书还是坏书。是值得精读的,还是只够翻翻闲看的。

检视阅读技巧汇总(其中许多,不止是作者本人的,有我个人的发挥):

(1)看书的序言、后记:判断一本书是否好或者作者是否真诚,就看他给自己的书写的序言或后记。这是我个人选书的第一个重点。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是真的有话想说,还是没屁隔了嗓子。了解他的写作初衷,及自己的相关背景。比如你看一本怎样走出失恋的书,是看一个从业20年的心理师写的书呢?还是看一个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人写的书呢?所以引申这个技巧就是在书的扉页或末页认真看看作者的自我介绍。

(2)看书的目录:一个好的作者,会下大力气来写他的书的目录。因为一本书的目录,相当于一个人的骨架,在这个骨架的基础上才会长出血肉之躯。而粗制滥造之书的目录,也必定会很粗。

(3)看这本书的宣传文案:现在很多书都有编辑或出版人给写的宣传文案,用来突出这本书的重点,你可以看看,如果文案戳中了你的心,也许这本书适合你读。当然也有些书中内容和宣传文案不相符合的次品书。

(4)看这本书的最后几页:这个技巧很好,我将作者的话招搬:“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又后记,一本书的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略的。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这是你不该错过的部分。”恩,非常同意。

通过这样的阅读,一般来说,你就能留下真正值得你精读的好书了。

 

3

在进入后两层核心的阅读之前,作者先讲了,怎样让自己成为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好读者。他认为一个主动的优秀的阅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时,对自己提出四个重要的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议题来。

(2) 作者细节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这本书对于你的意义何在?对你的生命有何特殊的启迪?

这四个问题很好,也是作者认为的阅读的基本规则。作者强调,一个好的对自己有要求的读者和一个随便读读没有自我要求的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前者能够在读书之前提出问题,进而得到他想要的答案。而后者提不出问题,自然也得不到答案。

在提到“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时,作者提出读者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所以在作者看来,读书的过程,手中有一支笔是恰当的。用笔来记录阅读中你自己的感想,也可以用笔来标记书中的重点,甚至可以用笔直接在书中与作者对话。这样,阅读就不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双向的过程了。读到这里,我很高兴。因为我近20年的阅读史,就是这样的。只要是我要精读的书,阅读时我必定是手中有一支笔,这笔一般是红色的。随着阅读,随时标记作者触动我的字句、遇到共鸣处,会画上我自己才能懂的符号。质疑处则会画上问号。我读过一本书之后,这本书会变的很“惨”,那就是里面基本被我用笔标记满了。但是我却真真正正的感觉到,这本书是我的了。并且这本书也不再是一本书,而是我的一个真正的朋友乃至知己了。

 

4

第三层的阅读,叫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也可以称之为完全的阅读、或是优质的阅读,或者说精读。这层的阅读是本书的重点。用作者的话说:“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你自己的为止。”也就是把一本书彻彻底底的读透、读烂。就像你吃甘蔗一样,将甘蔗中的甜汁彻底嚼没了之后,再将其吐出。

分析阅读也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找出这本书在谈些什么

(1)先分类:也就是你要知道你手中的这本书是虚构作品还是非虚构作品,它属于哪类的主题。

(2)让你自己用最简短的文字来说明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一定用自己的话,才好。)

(3)将书中的主要部分按照顺序列举出来。同时将全书大纲列举出来。并将每个主要部分的大纲也列出。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作者到底想给读者那些实用的指导,或者作者想把什么解释清楚。)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显然比第一阶段更深了)

(5)找到、并诠释作者书中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这点非常重要。所谓的“共识”我理解就是共鸣吧。写到这里,想到的是我在年轻时读书时,经常读着读着就眼睛湿润、乃至泪流满面;亦或读着读着内心好像战鼓敲起,整个人兴奋起来。其实那都是因为在阅读时,因为作者的某个关键字词,某个段落,引起了我内心强烈的共鸣。这些年来,能始终留在我书架上的书,基本都是能和我达成“共识”的书和作者。)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对一本书的领悟和理解,才是证明你真的读懂了一本书。)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有解决的。

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这个时候,你可以真正去点评这本书了,说实话,很多读者还达不到这样的阶段。)

(9)除非你已经完成全书的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

(10)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也就是说你要清楚,自己不是因为一己之见来批评作者。)

······

 

5

很多读者读到这里,会不会觉得这样读书太累太复杂了?我承认,确实有些。不过作者也承认,这样的分析阅读,其实是一个理想化的阅读,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样来读一本书。恩,也许你可以收作者这样强调阅读有些过于“理性”,不过我觉得我们应当借鉴作者的“理性”,因为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是太“感性”了,以至于读完一本书之后,也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说什么,更不知道那些内容对于自己是宝藏,那些是垃圾。理性一些,好。

第四层的阅读,叫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作者认为是最高层的阅读,也是最复杂的阅读。也叫“比较阅读”。其实很好理解,比如你最近失恋了,想要通过阅读来让自己走出失恋,于是你的阅读主题就是“失恋”,然后你在书店寻找到五本不同作者写的关于失恋的书,然后一起读这五本书,边读边思考,比较那一本书更好,并且在这样的阅读中,也会启发你思考到这五本书都没有想到的问题和知识,进而想自己表达一下。显然,主题阅读会是最主动、也是最累人的,但是阅读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可以这样说,如果你的阅读能力达到了主题阅读层次,写书对你来说,将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主题阅读比较复杂。但作者在书的最后留了许多练习题,让读者通过练习一步步达到分析阅读、乃至主题阅读的层次。

 

6

读过这本书之后,也许你会发现,自己过去将很多好书读瞎了,同时也耗费了许多精力读了许多坏书。我通过这本书,也真彻底佩服了西方人的认真与逻辑性。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对你在以后的读书和鉴别书上有所帮助。提高你的阅读质量,帮助你在阅读中收获更多。

品读好书,共同成长。这里是心理师的读书会,我是李楠,下次见。

 

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本书的台湾、香港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爱的随想
后一篇:断舍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