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父母

标签:
接纳父母疗愈心灵心理 |
分类: 《我与你》 |
来信:
请问李老师:“爱了父母,才会爱自己”吗?
回信:
你好,我想你一定是看了我许多的心理学文章,所以才会这样问。你说的没错,这里可以继续引申一下:一个人只有真正的接纳了自己的父母,才能真正的接纳自己;一个人只有真正的理清了自己内心对父母的爱恨,才能真正的成熟。下面谈谈我对你的问题的几点感受和看法。
一,每个人内心都或多或少的“恨”父母;
来心理咨询的人,在谈到对自己父母的不满和抱怨时,往往有些害羞和不好意思。我会说:“表达吧,每个人心里多少都会恨自己的父母的。”这是事实,并不夸张。也并不代表不孝顺父母。
因为我们之所以内心会“恨”父母,是因为“爱”。
你越“恨”一个人,就越证明你爱这个人。所以心理学发现,人最“恨”的人,往往就是自己最亲的人—父母、伴侣。从心理学来看,成人的伴侣婚姻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对最初和父母的亲子关系的拷贝。
因为内心对父母很“爱”,于是内心就会对父母有很多的期待和想象,总认为父母应该是我们心中想象的那个样子。
然而想象很美好,事实很残酷。
父母往往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于是我们抗拒,不接受真实的父母,而在内心深处总希望改变父母,总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是自己想象的那个样子。这种对父母的“抗拒”,将让我们慢慢的失去和父母之间爱的“连接”,而父母是一个人的“根”,没有“根”的树,不会有力量和生命力。更不会真正的长大成熟。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长着大人模样的成人,内心其实是个脆弱而倔强的小孩子。
在咨询中,我往往会让人充分表达对父母的不满,因为对父母的“恨”表达出来了之后,对父母的“爱”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二,大部分的心理问题疾病的根源在于和父母的连接中断;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
举个例子:一个情绪抑郁,沉浸在自己哀伤中的母亲,无法给予孩子充分和健康的爱,她的孩子很可能也会变的抑郁和无力。这就是因为母亲和孩子之间“爱”的连接中断了。在心理咨询治疗中,抑郁的人、或内心充满自卑、自我价值感低、没有力量的人往往是和父母爱的连接中断了。于是这个人的状态,就像一个弱小而枯萎的小树。心理咨询于是通过现实中的家庭治疗(父母参加咨询)或想象中的家庭治疗(用人代表父母、或其他方式帮助其整合和父母的关系)来帮助其最终和父母中断的“爱”,重新连接上。和父母连接上,或始终就和父母连接上的孩子或成人,内心会有较多的喜悦感和力量感。可以不夸张的说,一个和父母连接上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人。
三、和父母爱的“连接”,不等于和父母“界限不清”;
怎样理解这句话?
在心理咨询中,也经常看到一些人对父母完全的认同,没有自己的看法,或者有看法也不敢表达,而父母说的都是对的。你会看到他内心完全“依赖”于父母。这样的人,一辈子也难以真正的长大和发展自我。为了不和父母冲突,他在内心完全的把真实的自己压抑住乃至阉割了。
这同样是非常可悲的。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人,在内心是和父母“共生”在一起的连体婴儿,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从自己原生家庭中最初和父母的过近的关系中逐渐长大,乃至最终“分化”出来,长大成为自己的人。在这点上,显然西方的父母做的会比中国的父母好。
所以从心理学来看,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必然经历的过程就是:
从充分对父母的认同(小时候)——到反抗父母(青春期)——到最终的成熟后,接受父母的爱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做自己。
四、心理成熟的人,是能够做自己“父母”的人;
这句话有些不好理解,换个方式表达:
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是一个能够照顾自己情绪和满足自己需要的人,是一个能够给予自己爱和力量的人。
抱怨父母的人,从内心来说,仍然是一个孩子。或者从心理学来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心理学称‘内在小孩’)所以他们才会抱怨父母。因为他们没有走出一个孩子内心的渴望和想象:
“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父母来给予我真正想要的,帮助我,拯救我的。”
而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对别人已经收回过分的“期待”了,而明白,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的给予和填满自己内心的空缺。
在心理咨询中,我经常会用催眠或排列的方式,来调动起来访者心中,能够爱自己、照顾自己、心疼自己的那部分力量。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只是很多埋藏了。
当重新发现这个能力的时候,也是一个人真正长大成熟的开始,因为他发现,原来自己就有爱自己、帮助自己、拯救自己的力量。
五、真正的“爱自己”建立在接纳父母的基础之上;
一个内心对父母仍然充满许多未理清的爱恨情感的人,必然不可能真正的自我接纳和爱自己。
心理学发现,一个越是抗拒父母的人,会越来越像父母。就像很多人说的:“我特别不喜欢我妈妈那种强势和急躁,可是现在发现我越来越像我妈妈了!”
是的,你越不接纳和抗拒父母的那些地方,很有可能就越成为你的一部分。对此的心理学法则就是:
“越抗拒、越成为。”,也就是你内心越抗拒什么,你就越成为什么。
而接纳父母的缺点和不足,正是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同时不再以一种暴力的方式,而以一种坦诚和友好的方式面对父母和自己。这正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开始。
六、接纳父母的根本在于“臣服”于父母;
也就是在内心放下渴望改变转变父母的想法,接受父母本来的样子。
可以说,一个人若不能在内心“臣服”于父母,便无法真正的从内心“尊重”自己的父母。而无法真正的从内心“尊重”父母,便也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真正的“力量”。
臣服父母吧,允许父母活在他们的世界里,并尊重他们的世界。那会让你从内心真正的走近你的父母,进而真正的接纳父母,接纳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