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学点读《论语》之学而篇

(2012-05-03 09:22:33)
标签:

论语

心理学点读

疗愈心灵

杂谈

分类: 《国学·疗愈心灵》

心理学点读《论语》之学而篇
                                              文/心理师李楠

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心理学点读:别人不理解你,甚至还误解你,然而你并不因此而生气怨恨,并继续沿着自己所相信的人生信念坚定的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别人误解你怀疑你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也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啊!孟子所谓: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不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误解而生气怨恨的人,是一个内心深处对自己和自己的人生深深相信的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心理学点读:花言巧语的人,浮而不实。只懂得做表面功夫,而在内心失去了真诚。这样的人,是无法真正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的,也是难堪大用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焦芽败种”。已经被烧焦的种子,又怎能长成栋梁之才?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要力戒“巧言令色”,多一些脚踏实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心理学点读:我们需要自我“反省”,看到自身的问题。然而,从心理学来看,一个人如果过分过度的自我“反省”则会让人总是容易发现和看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人的“自恋”需要适度,不然容易过度自负。

然而人的“自省”也需要适度,不然容易过度自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心理学点评:什么才是真正的“学问”?

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外尊重师长,做事严谨、守信,对人充满平等的爱心,而又能够亲近那些有智慧、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做到这些了,还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则可以读读书、学学经典。在孔子看来,真正的有学问的人,不是那些只会死读书的人,而是在生活中能够学习的人啊。清代康熙时的秀才李毓秀根据孔子的这段话的核心思想而写了《弟子规》。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心理学点评:好个“君子不重”则不威。

一个人如果内心总是看轻自己、那么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不会很好。人首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看“重”自己,不要因为自己做错事或出错而过度的否定自己,看“轻”自己。要相信自己的价值。“过则勿惮改”,如果错了就立刻改正就好了。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犯错,哪有成长呢?“无友不如己者”不是说,交的朋友都要比自己好才交。而是每一个朋友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我们去学习的地方。而从心理学来看,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问题,也许是你自己内心问题的投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