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荣格谏言--对话版

(2009-04-27 13:23:16)
标签:

文化

分类: 《开启·心世界》

荣格谏言--对话版(荣格简介: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瑞士人,一生对中国文化有很深兴趣,曾经是弗洛伊德的指定接班人,但是最终和其决裂,开创‘心理分析’学派。此‘荣格谏言’是我在自体心理学网上看到的,读中感觉在心底和荣格很有共鸣,一时兴起而不顾自己才学浅薄与前辈荣格对话了一次。)

 

 

一-集体潜意识和阿赖耶识

•是高于人自身的智慧启示、而非人自己的思维,使得苦难中的人得以拯救、摆脱苦恼。 --荣格

•真正的智慧,不是人的第六意识。你的原型概念和释迦牟尼的阿赖耶识是相似的。

                                       ----李楠

二,内心深处的指引

•人在一生中做出的重大决定,一般来说更可能涉及本能、涉及神秘的无意识因素,而非源于清醒的意向和善意的理性。适合一个人的鞋子会夹痛另一个人的脚,不存在适合一切人的人生秘诀。--荣格

•回想我自己的经历,确实如此。那看似偶然的,其实并不偶然,就好像我和你,都受那股内心的力量所指引,并走上我们自己的路。--李楠

 

三宗教视野与对神性的体征

•我治疗过的中年之后即已过35岁—的所有患者中,对他们的心理问题的最终救助,无例外地都是找到一种宗教视野。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们每个人都因缺失时代的活生生的宗教而陷入困扰,而在恢复其宗教视野之前,他们无人真正痊愈。-荣格

•在我的理解就是—重新认识和体验到生命的神性,每一个生命的神性。那所谓-真我的存在。

                                     --李楠

 

三-宗教体验和内在神性的体验

•宗教体验是绝对存在的,这无可置疑。你只能说自己未曾有过这种体验。无论这个世界如何看待宗教体验,拥有宗教体验的人持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已成为他的生活、意义、以及美的来源,并给予世界和人类一份新的壮丽。...你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定这种人生不合理、这种体验没有根据?--荣格

•我说:对生命神性和自己内在的新的体验是存在的,并可以由此而建立一种崭新的生命观,我就是一个例子。

--李楠

四-每一个人内心的汹涌澎湃

•我们知道,最狂暴和最动人的舞台剧不是发生在剧场、而是发生在默默走过我们身边的普通男女的内心中,他们内心的冲突汹涌澎湃,但表面平静如常——除非发生神经崩溃。令外行们难以理解的是这个事实:大多数患者本人对自身无意识中激烈的内部冲突毫无猜疑。如果我们记得有许多人完全不理解自己,那么这一事实就不足为奇:某些人对自身的真实冲突完全没有觉知。-荣格

•是啊,我们每一个人导演并主演着我们自己生命剧本的每一个重要的角色--李楠

 

五-超越与整合。

•生命中最重大最重要的问题在根本上都是无法得以解决的。我们无法解决它们,但可以在成长中超越它们。进一步的考查发现,这种“超越”要求有新的意识水平。

                                                 -荣格

•对,不过严格的说,这样的‘超越’不是割裂的和对立的超越,而是一种由下自上的包容和成长,所以,我在课程中喜欢用--整合来代替-超越这个词。

                                           --李楠

六-面具和盔甲

•我曾认识一位极令人尊敬的名流——事实上完全可以称他为圣人。我悄悄观察他三整天,没发现他有任何普通人的弱点。这使我顿生自卑,开始严肃考虑如何改善我自己。然后在第四天,他的妻子前来找我咨询。..谢天谢地,自那时以来我没再遇到那种事。而我也确实懂得了:已经与自身人格面具融为一体的人竟然能够让所有的障碍在老婆身上显形、而又不为她所知,虽然她因自我牺牲而患上了严重的神经症。

                                                                            ---荣格

•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人格面具神--更多-李楠

 

七—现代人

•有关自身存在的广阔意义感,使人超越于简单的赚钱花钱。缺乏这种感觉的人,会迷茫、痛苦。

                                                                      --荣格

•在我看来,你的话正勾勒出当代商品消费时代的大众相。然而,消费时代需要,并鼓励,并塑造这样的现代人。想起海德格说现代人基本的存在状态就是—烦

                                                                     --李楠

八-警惕自我的陷阱

•只有生活在某种精神中的人生,才值得活着。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完全基于自我的人生是沉闷乏味的,不仅对于其人自己如此、对于其周围人亦如此。

                                                        --荣格

•是的所以我喜欢用精神分析来检验那些心灵成长者,是真正的成长,还是掉入- 自我的陷阱中。你也许也发现,人总是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李楠

九—光明生于黑暗

•这是条通向黑暗与嫌恶的下降之路,最初我们看不到路的尽头——但只有能够忍受它的人,才可能散发出光明和美好。光明永远诞生在黑暗之地,而太阳也决不会为满足人的渴望或平息人的恐惧,而静止于天空。

                                                     --荣格

•朋友,这就是,我们的心灵成长之路,你准备好了么?-- 李楠

 

十-是谁偷换了我们的存在?

•日益增长的不足、不满、及烦乱感,驱使我们鲁莽地冒然拥抱新奇事物。我们的生活不再是基于我们的拥有物、而是基于许诺,不再是沐浴于今天、而是笼罩在未来的黑暗中,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日出。但我们拒绝承认:一切更好的事物,是以更糟的事物为代价;正如对更多自由的期盼引来更多的国家奴役、最辉煌的科学发现带给我们可怕的危险。                                     --荣格

•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阴阳相生—李楠

 

十一-身体与欲望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个神秘事实:精神是从内部看到的肉体生活,而肉体是精神生活的外在显现——两者事实上是同一的——那么我们就能够理解:要接受无意识、努力超越已有的意识层次,就必须给予肉体其应有地位,而要承认肉体,就不能容忍以精神的名义排斥肉体。

                                                      --荣格

•从心灵成长学的三个层次来说-身心灵,身体是基础。而你的话我知道另外的一层意思是批评那些不能要么压抑要么放纵的不正确对待自己欲望的人。           -李楠

 

十二-人生的扩展与自性化以及自我认同

•显然在人生的年轻时期,对本能方面的充分承认,能够使我们得到最多的裨益。例如适时地承认性欲,就可以预防对它的神经质抑制——这会使人不适当地畏缩于人生、或迫使他进入一种不适宜的恶劣生活方式,从而必然导致冲突。----对正常本能的----适当承认和欣赏,能够---引导年轻人进入生活、卷入命运,从而使他专注于---人生的需要和接踵而来的牺牲和努力,由此,他的性格得到发展、他的阅历得以成熟。然而对于已成熟的人,正确的原则显然不是持续扩展人生,因为向人生之晚的下降要求单纯化、限定、以及强化—换句话说,即个体化。 --荣格

•年轻人和成熟人对待—本能的态度—人生的扩展和自性化—李楠

 

13-审查你心中被偷换的初衷

• 人生之中年,具有极为重要的心理意义。儿童是在母亲和家人魔圈中那极为狭小的范围内,开始自己的心理生活。逐渐的成熟。使儿童扩大自己的视野及影响力范围;儿童的期盼和意向,是指向不断扩展的个人力量范围和领地范围;意向在世界中不断延伸扩展;个体意志变得越来越等同于无意识动机所追求的自然目标。从而人把自己的生命注入事物,直至事物获得自身的生命并增殖;不知不觉中人被事物超过。母亲被自己的孩子超过,男人被自己的创造物超过,最初的单纯努力所换来的成果,已经不再受自己的控制。最初它是激情、然后它变为责任、最后它成为难以忍受的负担 —— 一个由其创造者的生命养肥的吸血鬼。--荣格

---此段其实简单,然而翻译的如此晦涩-李楠

 

14-成长的悖论

• 我们过分屈从于这个荒谬恐惧:我们在根本上是完全无望的存在,如果人人都显现出其真实存在,则一场可怕的社会大灾难将接踵而至。 -荣格

•是啊,你不能想象,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爱因斯坦,释迦牟尼,孔子的话,那样,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吗?不过,这不应该是权利拥有者阉割个体生命独立思考和人格的借口J

                    ---李楠

15-人性的扭曲的必然

•社会性人格的强化是人存在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否则人类将不复存在。神经症病状中的自私自利和叛逆不是“人的真实存在”、而是一种早期扭曲。实际上,普通人是“有公民意识有道德”的;他创造自身的律令并遵守它们,这不是因为外来的律令被强加于他们——这是幼稚的错觉——而是因为他对律令和秩序的热爱胜于他对失调和无法无天的爱好。 --荣格

•用权利使人被动“屈服”于任何人与事,必是恶的。-李楠

 

16-都说自己是自己主人的奴隶

• 人乐于相信自己是自身灵魂的主人。但只要他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境和情感、或不能意识到---无意识因素借以影响自己的规划和决定的无数隐秘方式,他就当然不是自己的主人。---荣格

•百分之95的人,就是这样。--李楠

 

17-无明颠倒妄想,非理性的人类

•无论我们如何称呼-心理背景,事实依然是:它最高程度地影响到我们的意识。而且我们越少意识到这点、就越是如此。令外行人难以想象的是:自己的性格倾向、心境、及决定,都受到自身心理中的这个黑暗力量的影响,而外行人也难以想象到,这种影响会如何危险或积极地塑造着他的命运。-荣格

•认为自己是理性的人的非理性本质,在佛洛依德之前就有很多人指出了,比如尼采,叔本华,齐果克,不过最彻底而透彻分析的,还是释迦牟尼。--李楠

 

18-你的信仰是一根稻草吗?

•人肯定需要普遍性的理念和信条,以赋予自己的人生以意义、并借以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如果他确信这些理念和信条有意义,则能够忍受最惊人的苦难;而如果他在承受住自己的所有不幸之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追求不过是“痴人说梦”,则他会被压垮。--荣格

•所以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不过,不是幻灭的精神安慰比如道德。 不是一种阻抗的痊愈形式,比如爱情。

---李楠

19-性生活的神性隐喻

•正常的性生活做为普遍性体验显然有着相似的目标,它进一步强化合一感及同一感。这种状态被描述为完全和谐,并被赞美为极度快乐(“一颗心与一个心灵”)——很有道理,因为返回那种无意识单一的原初状态就象返回童年期。也因而所有情人都有那种儿童般姿态。它甚至是向母亲子宫的返回,进入依然无意识的创造力的丰富深度。它确实是真正无可置疑的神圣体验,它的先验力量湮没吞并了一切个体性存在;真正的生命共享、真正非个人的命运力量。--荣格

•对话至此,我们最深共鸣的地方J,不过,从东方的思想上,我想给予你比此更深的指引与启迪—李楠

 

20-阉割与反抗

•今天,伦理和性欲之间的冲突不仅是本能和道德之间的抵触,它更是一场战斗:使一种本能获得它在我们人生中的公正地位,承认这种本能中有力量在寻求表达、显然不可等闲视之,因而不能迫使它适合我们善意的道德法则。性欲不仅仅是本能;它是无可置疑的创造性力量,它不仅是我们的个体人生的基本根据、也是我们的心理生活中极为严肃的要素。今天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性障碍能够导致的严重后果。---荣格

•性的阉割,从广义上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力的阉割。权利者用看似合理的方式阉割的不是一个人的性欲,而是他的生命力。--------李楠

 

21-婚姻的阴面

•认为许多已婚女性之所以变得神经质,仅仅是因为性欲得不到满足、或嫁错了人、或性心理幼稚,是极大的自我欺骗。现在的女人感到,在婚姻中没有真正的安全,当她得知丈夫的情感和意念都在追逐其它女人,他只是由于太精明或太胆怯,而没有随她们而去时,丈夫的忠诚还有什么意义呢?但如果她知晓自己只是借助于忠诚,来享用自己的法定财产权、同时也扭曲自己的灵魂,她自己的忠诚又有什么意义呢? -荣格

•在-异化下,什么都在劫难逃异化的命运-李楠

 

22-所谓-理性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现代人不理解的是,自身的“理性主义”(它摧毁了他对神秘象征及理念的响应能力)已使自己--听任心理“底层”的摆布。他自身已从“非理性恐惧”中解脱出来(他这样相信),但在此过程中,他危险地失去了自身的心灵价值观。他的道德和心灵传统已经崩溃,全球性的迷茫和分裂正是现代人为此崩溃付出的代价。--荣格

•人类的—集体性阻抗与防御J使人类就好像陷入热恋中(自己的美丽幻想中)一样的永远看不到对方(世界)真正的样子--李楠

 

23-本来无辜的邪恶

• 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他人的邪恶由于其煽起我们自身内心中的某种邪恶,而成为我们自身的邪恶。--荣格

•别人让你感觉到邪恶和无耻的欲望和行为,在你的内心也必然能够找到。你对这样人的态度和攻击越强烈,证明你深层的自我矛盾和自我攻击和自我否定越激烈···李楠

 

24-怎样成为—奴隶

• 人群越庞大,个体就越是无足轻重。但如果个体被自己的微不足道感及无能为力感所压倒,则他应当感到自己的人生已失去意义—从而他开始成为国家奴隶,并不自觉地成为它的变节者。--荣格

•唯有让个体自己对自己感觉到无力和憎恨,才能够使个体逐渐乃至甘愿成为群体和权利统治者的奴隶。--李楠

 

25-人生的真相

•任何创造性个体一生中的最伟大创造都归功于幻想。幻想的动力原则是游戏,这也是儿童的特征。... 没有这种幻想游戏就不会有创造性产物的诞生。创造不是来自智力,而是来自源于内在需要的游戏本能。创造性头脑与它所钟爱的对象玩耍。创造性想象活动使人从“无关紧要”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把他提升至游戏者的地位。正如席勒所说,人只有在游戏时才充分是人。--荣格

•只有低自尊人,才将一切弄得复杂而严肃,并用此彰显自己的威严和伟大。--李楠

 

26-所谓理性的荒谬

• 被广泛接受的理念从来不是它们的所谓作者的个人财产;反倒是,其作者是该理念的奴仆。人没有创造自己的理念;可以说是那个人的理念创造了他自身。--荣格

•是你读书,还是书读你?是你在掌控你的生活,还是被生活推着走?是你在玩网络还是网络在玩你?---李楠

 

27-认沤为海

•我们的思维以年为尺度,而无意识的思维和生命则以千年为尺度。因而在我们看来是无比新颖的事件,往往确实不过是极为古老的故事。我们依然儿童般地遗忘昨天发生的事。我们依然生活在奇妙新世界中——在其中,人认为自己出奇地新鲜和“现代”。这明确无误地证明了人类意识的年幼,它还没有觉知到自身的历史前因。

                                               -荣格

•此话说的,很有些大家风范J···太阳底下有新鲜的事吗?···认沤为海.--李楠

 

28-高峰之巅的现代人

•我必须说,我们所称的现代人,即觉知到即刻当前的人,绝不是普通人。他应当是站在高峰之巅的人,或是居于世界最边缘,他的眼前是未来之深渊 ...。有资格被称为“现代”的人是孤独的人。...他摆脱了历史观点,往日世界的价值观和奋斗不再吸引他。因而他变得在最深层意义上“非历史”、并已疏远于群众,而群众是完全生活在传统的疆界内。--荣格

 

•不过,老荣,像我们这样的人,毕竟还是极为少数的.---李楠

 

29-现代人-语言与符号化的奴隶

•我们在今天所面对的危险是,整个现实都将被言词所取代。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现代人可怕地缺乏本能,特别是城市人。他缺少与生活、与自然气息的全面接触。他是从图片、字典或电影中了解到兔子或母牛,并且认为自己知道它们的真实情况——但又惊讶于牛舍有“臭味”,因为字典中没有这样说。--荣格

•人类逐渐的已经成为-自己语言和符号化的奴隶而不知。现代人拥有无数的知识,但是没有自己的生命体验。一个看起来博学成熟的现代人另一面的幼稚和无知曾经让我很惊讶,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李楠

 

30-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创世纪》把意识唤醒活动描绘为对禁忌的违反,似乎智慧意味着神圣屏障已被不虔诚地逾越。我认为《创世纪》是正当的——但前提是,趋向更清醒意识的每一步都是普罗米修斯盗火般地愧疚:经由智慧,神被剥夺其烈焰,即无意识力量的某种属性被从其自然背景中剥离,并转而从属于--意识心理的幻想。然而夺得新智慧的人将会受难:他的意识获得转变或扩展,而不再类似于同伴的意识。他使自己超越自身时代的人类层次(“你会变得犹如上帝”),但这也使他自身疏远于人类。孤独之痛苦是上帝的复仇,因为他再也不能回归人类。正如这个神话中所说,他被锁在高加索的孤独悬崖上,被上帝和人类双重遗弃。--荣格 

·不过,在活在痛苦的真相和幸福的幻象中,我选择前者。--李楠

 

31-人类的感知与真实的差异和基于-投射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的本质

•我们倾向于假定:真实世界就是我们所眼见的那样,我们同样会天真地推测:真实的人们就是我们所想象得那样。就后者而言,很不幸,没有科学检验能够证明感知和真实之间的差异有多大。虽然相比于物理世界的感知,这里可能有更大的欺骗性,但我们依然天真地把自己的心理状态投射到他人身上。就这样,人人都主要是基于投射,为自己创建出一系列或多或少是想象中的关系。--荣格

•哈哈!你将我想说的都说的如此清楚,我只有这样痛快的大笑啦--李楠

 

32-生活的本质是-投射

•科学开始于天文学定律的发现,可以这样说,最为遥远的投射从此被收回。这是世界世俗化的最初阶段。一步步地:神从高山江河、树木动物中撤离出来,成为古代遗物。现代科学已使神的投射稀薄到几乎无法识别的程度,但我们的普通生活中仍充满投射。在报纸、书籍、传闻、交际闲谈中,仍充满投射。我们的实际认知的空白中仍充斥着投射。我们仍然坚信自己知道其它人群的想法及真实性格。我们深信某些人们有许多坏品质、而不知道自己也有问题;或深信他们坏事做绝、而不知道自己也做同样的坏事。--荣格

•我们的生活=我们内心投射的生活的呈现--李楠

 

33-整合自己从—阴影下手

•请想象一个勇敢的人,他收回所有这些投射,则该个体会意识到一个相当浓厚的阴影。..他自身成为自己的严重障碍,因为他现在不能说他们做这做那、他们不对、以及必须反对他们 ... 这个人认识到世界上的任何错误都内在于他,只有当他学会解决自己的阴影,他才真正影响到世界。... 甚至未曾发现自己、未曾发现在无意识中促使自己行动的黑暗之地,又如何能够看清楚其他?--荣格

•在此我必须感谢你,荣格先生,你的‘阴影’的概念,在我自我整合和自性化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个启迪之一,尽管前人也有表述,但是都有些模糊,释迦牟尼虽然说的清楚,(如华严境界)但是又太高。----李楠

 

    阴影的力量

• 这是个令人惊恐的观念:人自身中伴随有一个阴影面,其中不仅包含不起眼的缺点及性格弱点、更包含了积极的魔性力能。人对此所知极少;做为个体的人难以相信在任何情况下,自己都是身不由己。但是如果让这些无害的奇异物集中显形,它们将浮现为一只狂暴的怪物;而每个人,不过是这只怪物身上的一个微小细胞,所以不论好坏,他必须伴随它风雨同舟、甚至要尽全力协助它。人对这些狰狞潜能忧心忡忡,他对人类天性的阴影一面视而不见。他轻率地排斥有益的原罪信条,而它们是如此惊人地真实。是的,他甚至犹豫着想承认自己痛苦地觉知到的冲突。--荣格

 

34-集体潜意识与阿赖耶识

•我们的个人心理只是一层薄薄的表皮、集体心理之大海中的一丝涟漪。改变我们的整个人生、改变我们的已知世界之表层、并造就了历史的那股强劲因素,是集体心理,而集体心理的活动所遵循的法则,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意识法则。原型是巨大的决定性力量,带来真正事件的是原型、而非我们的个人理性和实践知性。... 原型表象决定着人的命运。--荣格

•···   转识成智--李楠

 

35-阴阳相生

•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恐惧互为补充。一个心理法则是:光明越明亮、则阴影越黑暗;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心理越是理性、则无意识鬼魅世界就变得越活跃。--荣格

•荣格先生,你的智慧和我的智慧都来自于一个根源,那就是勇敢的自我解剖和那接近于—释迦牟尼的“绝对反省”的中立态度。--李楠

 

36-人类文明与异化。

• 我们所称的--文明意识已经坚定地脱离了基本本能。但这些本能并没有消失。它们只是失去了与我们的意识的接触,并因此被迫以间接的方式维护自己。这可以是 ... 躯体症状、... 神经症、... 各种意外、 ... 情绪、... 健忘、... 或失言。--荣格

•而我更喜欢用—异化的概念。资本消费时代对人的异化之深和已经由意识进入到无意识了啊,所以那些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异化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李楠

 

37-刀锋之路与少有人走的路

• 在这里,我提到一个比这个简单描述远远更重要的问题:在本质上,人类心理仍处于童年状态——一个无法跳越的阶段。大多数人需要权威、指导、以及法律。这个事实无法被忽视。只有懂得把自己的灵魂交付给良心的人,才能象使徒保罗那样克服律令。极少有人能做到(“众人被召唤,少数被选择”)。而那少数人只是根据内在需要,而走上这条道路,这其中充满受难,因为这是刀锋之路。--荣格

•···少有人走的路。--李楠

 

38-痛苦的真正根源所在

•...任何心理疾患的基础,都是对合理苦难的回避。...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就象回避瘟疫般地回避苦难。这并不是说我们应当主动寻求受难,但如果在人生中始终回避令人不快之事,这会导致神经症。我们必须意愿于正视不愉快,以便成长、成长为个体,...这是心理事实。--荣格

•驱苦而求乐是人的本能。也是痛苦的真正的根源之所在。而当我傍晚在公园看完善的孩子的时候,我心中感叹,等待他们的,是怎样的一条心灵之路呢?而能这样走过来的人,古今又能有几个?···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李楠

39-老码头的永恒诱惑

• 在幼稚环境或温暖家庭中生活得太久,就会不可避免地危及自己的心理健康。人生召唤我们走向自立,任何人如果因幼稚的懒惰或胆怯,而没有注意到这个召唤,就有变得神经质的危险。而一旦发生神经质,则它又越来越成为合法理由,使人逃离生活、永远停留在有--道德毒性的婴儿期氛围中。--荣格

•我常常用—老码头来隐喻J···喜欢你的这四个字—道德毒性--李楠

 

40-纯粹的观察

• 只有站在自身时代以外的立场上观察,我们才可能正确地领悟和感知时代的心理困扰。                      --荣格

•有两种“反思”--一种是纯粹的观察,反观,一种是带着一定理论或道德原则进行反思。前者可以让人们更能够接近于事物的本质,而后者让人们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绝大部分情况下,人们进行的反思都是后一种反思。因为前一种反思,最终会让人摆脱语言、符号的束缚。而这样的结果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可怕的···--李楠

 

41-从自我觉察与觉知开始

•人生的重大困扰——当然也包括性,总是与集体无意识的原始表象有关。这些表象是平衡和补偿因素,对应着我们在现实中所面对的人生困扰。这不值得惊奇,因为这些表象是生存适应努力之体验在数万年岁月中的积淀。人生中的每个重大体验、每种深远冲突,都会唤起这种积淀的表象财富,招来它们的内在群集。但只有当个体拥有足够的自我觉知和理解力、从而也能够反思自己的体验、而非只是盲然地活着时,它们才会进入意识。盲然地活着,就意味着人事实上生活在神话和象征中、但没有认知到是如此。 --荣格

•不再盲目的活着,从自我觉察与觉知开始,这也是燃泉心灵成长学课程的入门之契机--李楠

 

42-心灵的真实是唯一的真实

• 个体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我们越是脱离个体而倾向于研究抽象的现代人,我们就越可能误入歧途。--荣格

•个体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心灵的真实,是唯一的真实。--李楠

 

43-狭隘的唯物论者。

·神经质决不只是消极事物,它也有积极的意义。只有兼具狭隘唯物论-人生视野的--无灵魂的理性主义,才可能忽视这一事实。实际上,神经质中包含有患者的心理、至少包含心理中的重要部分;理性主义者声称可以如同拔除坏牙般地除掉神经质,但如此,则他不但毫无获益、反而会失去对他而言极为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说,他的损失犹如思想家被剥夺疑问、道德家被剥夺诱惑、勇敢者被剥夺恐惧。失去神经质,就相当于发现自己失去对象;人生失去其特质、从而也失去其意义。这不是治疗、而是常规截肢。 --荣格

•···  李楠(默然而笑良久)

 

44-心灵成长的本质

•做为医生,我的任务是帮助患者应对自己的人生。我不敢对患者本人的最终决定做出判断,因为我的经验告诉我,所有的强制—无论是提议、暗示、或任何其它说服方法—最终都将被证明不过是对最高和最为决定性体验的妨碍,这种体验就是:孤独陪伴自己的自体,即心理之客观存在。要想找到自身意志力失效之后的心理支撑,患者必须孤独。只有这种体验才能带给他以牢不可破的基础。--荣格

 

•心理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本质是-认识你自己,从而真实的面对你自己的人生和你自己,而这个过程,伴随的不是快乐的喜悦,而是一个个丧失的哀悼,懂么?--李楠

 

45-分析远比建议高明

•因而就人格成熟而言,分析手段比建议更高级,建议不过是一种魔术,它在黑暗中起作用,并不对人格提出道德要求。基于建议的治疗方法是欺骗性的权宜之计;它们与分析治疗的原则相矛盾,应尽一切可能避免使用它。--荣格

•这是荣格的分析心理治疗的核心,也是精神分析的核心,也是心灵成长咨询和治疗的核心。也许从某种角度上,我们,要比释迦牟尼更耐心些--李楠

 

46-权威只会使他继续幼稚

• 心理分析只意味着清除心理成长之路上的障碍,它不是赋予患者以全新的事物。最好是放弃提供指导的任何企图,而只努力解脱心理分析照亮的东西,因此患者可以看清它,并得出适当的结论。不是亲自获得的事物不会长久相信,权威只会使他继续幼稚。他应该调整姿态、接管自己的命运。心理分析的艺术在于一路跟踪患者的歧径,帮他收拢走散的羔羊。--荣格

•一切最核心的智慧其实是如此的相像···李楠(默然而笑)

 

47-心灵成长的必由之路

•在心理治疗中极为重要的是,治疗师不应当不顾一切地--努力治愈。必须非常小心: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和信条强加给患者。你必须给患者一定的自由。你无法扭转人们的命运,正如医药无法挽回患者命定的死亡。有时确实棘手的是,一个人为了进一步的心理发展而必须经历的命运,你是否有权利免除。--荣格

•治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新手和心灵成长的新手的渴望,而治愈本身,其实是不可求的。或者说在心灵成长的路上,远远有比-治愈更静心的风景-李楠

 

48-体验恶的力量、并相应地受难。

•如果认为我们总能够替患者判断出好坏,那就太自以为是了。他可能知道某事确实是坏的、但仍然去做它,然后感到心虚。从治疗经验的观点看,这可能确实非常有益于他。或许他必须体验恶的力量、并相应地受难,因为只有如此,他才能够放弃自己对待他人的法利赛人式心态。或许,命运、无意识或上帝——无论以什么名义——必须给他重重一击、令他挣扎于尘埃,因为只有如此的激烈体验才能取得效果、令他脱离幼稚、使他更加成熟。完全确信于自己无需拯救的人,何以能发现自己丞需拯救?--荣格

•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受难是必须的路程。而如果你逐渐的放下所谓善恶对错的对立思维,那么其实是无所谓受难的···李楠—另外,我们欠缺对-恶的体验!而这对于心灵成长是重要的。

 

49-根本的信念

•只要你能感受到存在人类接触、感受到相互信任的氛围,就不会有危险;即使你不得不面对精神错乱的恐怖、或自杀前兆,也仍存在着人类信任、存在确实的理解和被理解,而无论这夜空有多么黑暗。-荣格

•根本的信念-- 李楠

 

50真正的致病根源···

•试图把神经症患者全都硬性归入强迫类别中,是一个严重错误。神经症患者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其社会责任或义务并不需要得到任何提醒,他们天生注定是新文化理念的背负者。对权威的臣服、以及对他们的命定自由的拒绝,只会使他们神经质。只要我们只是回顾式地看待人生,如维也纳学派的精神分析著述中的情况,则我们将永远不会公正对待这些人、永远不会带给他们所渴望的解放。因为如此,我们就只是把他们训练成顺从的儿童,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致病力量—他们的节制畏缩以及对权威的服从。--荣格

•显然荣格,比佛洛依德走的更远,离真相更近些。-李楠

 

51-是成为原型体验的奴隶还是主人?

•原型是体验之情结,它们犹如命运降临于我们,在我们的大多数个人生活中,都会感受到它们的影响。阿尼玛不再是我们的偶遇女神,而可能成为缠绕我们的恶运、或可能成为我们的非常奇遇。当一位令人景仰的教授在七十多岁时抛弃家庭、随一位年轻红发女郎而去时,我们知道上帝又获得一个祭品。--荣格

•因为对自己无知,无力不成为祭品--李楠

 

52-梦的隐喻

•我做过一个梦,它令我既感到恐惧、又感到鼓励。那个梦发生在一个未知地点,我正缓慢而艰难地顶着大风前行。到处笼罩着浓雾。我双手紧捧一只小灯,灯火已非常微弱、随时可能熄灭。一切都依赖于我使这盏灯一直亮下去。突然我感到身后有什么东西跟上来。我回头看,看到一个巨大的黑影跟着我。但在感到恐怖的同时我也意识到,无论有什么危险,我都必须使自己的小灯在夜色和风中继续亮下去。梦醒后我领悟到,那个黑影是投射在雾气上的我自己的影子,是我手中的小灯照射出来的。我还领悟到这只小灯就是我的意识,它是我拥有的唯一光亮。虽然相比于黑暗的力量它是那么微小和脆弱,但它仍然是一点光亮,我唯一的光亮。 --荣格

•心生敬佩--李楠

 

感谢与荣格先生3 个小时的碰触

 

 

 

 

 

                    李楠2008年7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