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早已在生命里
(2023-04-09 10:00:06)
标签:
鲁先圣随笔鲁先圣散文 |
美早已在生命里
鲁先圣
在1998年秋天,我的好友、现在担任《当代小说》杂志主编的著名小说家刘照如,在我的书房里,我们有一次对话。当时我主攻散文、传记和书法,他写小说,我们都三十多岁,孩子都刚刚出生不久。他说,咱们全力再冲10年,如果不成,就心甘情愿去做一个好老百姓。
后来,我们就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全力耕耘,焚膏继晷,不舍昼夜,尽管住在一个小区,极少见面。大约过了五、六年,他已经担任《当代小说》杂志主编,小说获得全国大奖,声誉鹊起。我在自己的几个领域亦有很大收获。我们都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我们相约一起吃饭,我说,我们成了,相视一笑。
现在我们也极少联系,但是,我知道,我们都在自己的田园里各自安好,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向更高的目标依然奋进。
以《思想者》作品享誉世界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把一块石头雕刻得栩栩如生?我告诉他们,其实美早已在生命里了,我只是把多余的部分敲掉。
我们的生命犹如燧石,如果默默无闻地放在一边,就是一块普通而丑陋的石头,几乎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如果两块燧石撞击,就会放射出耀眼的火花,成为星火燎原的火种。
作家宗璞是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她回忆父亲说,她最钦佩父亲的恒心和韧劲。父亲以85岁高龄开始写作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年龄大了经常生病,父亲很积极配合治病,他说,治病是为了写作,等书稿完成了,有病也不治了。几年以后,父亲果然依靠坚强的毅力把书稿创作完成了。
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诗中说,每到秋天,莫斯科的街心花园里,都挂出很多小木牌,上面写着:小心落叶。
一个小小的木牌,不仅仅立刻让一个城市充满了温情,也让一个城市充满了诗意,让人回味无穷。
任何一个人都渴望拥有自主权。你想过你拥有哪些自主权吗?第一是信念,没有人剥夺你的信念。其次是时间,你与别人一样拥有每天24小时的自主权。然后,努力,学习,兴趣,快乐,这些你都拥有。如果你意识到这些,你是否发现自己,这么多年,竟然忽略了自主权,却心甘情愿做一个平凡的附庸呢?
“信念”,拆开字面的意思就是,每天心里默默对自己说的话。如果你每天自己心里认为自己不行,你就不会再去行动。如果你每天心里对自己默默地说,我一定行,一定要把事做成,你就会调动周身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去做,事情就会渐渐清晰,渐渐走向成功。所有做成大事的人,都是这样的人,坚信自己能行,然后向着一个方向持续发力,最终攻城略地,登上巅峰。
哈佛大学商学院曾有过一个有趣的调查:幸福感强的人,家居环境都十分干净整洁条理;而不幸的人们,几乎都生活在凌乱不堪的环境里。
玛利亚·罗宾森说过:“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每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创造全新的未来。”
上个世纪90年代,杨绛的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相继离世,三口之家顷刻间独剩杨绛一人。作家舒展的妻子去看望杨绛,看到她一个人孤苦伶仃,顿时悲从中来。但是杨绛说:“你比钱瑗小四岁吧,傻孩子,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样哀伤?”
《菜根谭》里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守好自己的内心,将自身与外界的纷扰隔绝开来,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宁静与幸福。 到了一定年纪,最好的活法就是:关起门,拉好窗,扫净屋。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结果,固然决定于努力的程度,但是,原生家庭的潜移默化,却是个人品行素养骨子里的元素。
金字塔雄伟壮观,首先是因为它的底部基础扎实而辽阔,因为底座与高度是有比例的,底部的大小决定了高度。人生亦然,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广博的知识学养,没有过硬的本事,你是到不了一定高度的。
每一个人都有过梦想,因为梦想是用脑子想出来的,谁都可以去想。可是,成功却不同,成功的路是现实,是每一天用脚走出来的,很多人就不愿意走了。
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其实,人最终到达的高度,取决于对自我要求的高度,有了这个高度,并以严格的自我约束去做,这才是崇高的自律。一个自律的人,没有什么目标不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