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先圣注:在网上看到这篇读后感,是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写的,文字稚嫩,童心可鉴,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少年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憧憬。《秋天的况味》最早发表在《齐鲁晚报》副刊,后来被多个散文选本收入。我把原文也贴在这里。)
薛丽:读鲁先圣《秋天的况味》体会
|
|
|
咀嚼秋的滋味
——我读鲁先圣《秋天的况味》
六年级组
薛丽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的是秋天,所以连同描写秋的文章也一并喜欢着。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天那么羞涩浪漫,也不像夏天那么坦露奔放,更不像冬天那么内向含蓄,秋天是理智的。”鲁先圣在他的《秋天的况味》中这样评价着秋天,所以他也是爱秋天的。正如他在开头提到的:
“我最喜欢秋天的况味和意境。”简单的一句话已经奠定了整篇散文的基调,这种开门见山似的写法看似平常,但在平常中却蕴含了作者浓烈的感情。正是作者对于秋的深沉的爱才有了下文对于秋的赞美和思索。
作者的秋天是从落叶开始写起的。“似乎是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绿色都变成了满眼金黄。金黄色的叶子和金黄色的果实,在金黄色的土地上,演奏起金黄色的乐章。”“在某一天的清晨,像平日一样起来晨练,突然发现踩着了一枚叶子,或许是梧桐的叶子,或许是槐树的叶子,也许是白杨的叶子。叶子是金黄色的,静静地躺在地上。”读着读着我的眼前似乎已经铺满了金黄的落叶,它们静静地躺在公园的角落,飞舞在芳香的空气里,偶尔还落在了你的衣领上……上天就是这样的把秋天恩赐到我们的身旁。秋天原来是这样的从容不迫、静谧美好,不怪乎作者把它比喻成一位饰着金色丽纱的少妇,在萧瑟的秋风中婆娑起舞,展现着迷人的身影。
紧接着,作者又抓住了秋雨、炊烟、秋天的田野等代表秋的蕴味的意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在作者的笔下一副悠然、旷达、成熟的秋景图早已跃然纸上。
如果说单纯的写景已经让你对秋天情有独钟,那么接下来作者对秋的思索也许更会让你打开无限的遐想,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一个健康的心灵自然会去感觉到喧嚣夏日后的清新宁静,漫漫寒冬前的果实芳香,更多的体会到‘秋风之性劲且刚’的豪迈与刚健,看到的是金风送爽,是硕果累累,是静思收获的喜悦。”作者这样反驳那些
“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喟叹。正如林语堂先生在他的同名散文《秋天的况味》的结尾中写的那样:“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林先生就这样让自己沉浸在“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秋之中。
接下来鲁先圣先后引用了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的“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和李白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以此来展现秋的意蕴、苍茫和豪迈。看来对秋的萧瑟的见地也并非古来一致,这些伟大的诗人千百年前就已领略了秋的深邃,我们又何苦非要做那些见识偏狭的可怜的妇女的呢?
“北方的秋天很有些人生的况味,有凄凉的秋风,有萧杀的落叶,有暗淡的烟霞,有枯萎的衰草,但它更多的是丰收的喜悦,是成功的欢乐,是苍茫古朴、丰硕厚重的磅礴气象。”作者在结尾中如是说。
我想这些话是不是也让你开始思考人生的况味了呢?四季的轮回好像也并没有带着多少爱恨情仇,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倒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在这天地之间忙忙碌碌,川流不息,生命的歌谣就在这岁月的流逝中叮叮作响,时而清透、时而浑厚、时而酣畅、时而迂旋……正如人们对秋的看法,不过是随着自己心境的不同而幻化出不同的感受罢了。既然如此,人生苦短,我们何苦庸人自扰?我们为何不多看到秋天的成熟和温和呢?这有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呢?
也正如林语堂先生把秋天比喻成慢为熬炖的回锅肉一样,慢慢品味着秋带给我们的丰富的感受,在读完鲁先圣《秋天的况味》后,你咀嚼出秋怎样的滋味儿?
|
附《秋天的况味》原文: |
|
秋天的况味
鲁先圣
我最喜欢秋天的况味和意境。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夏天是生长的季节,冬天是收藏的季节,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天那么羞涩浪漫,也不像夏天那么坦露奔放,更不像冬天那么内向含蓄,秋天是理智的。
一进了九月,就有了秋意了,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广袤的北方,一到了秋天,最明显的是颜色的变化。似乎是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绿色都变成了满眼金黄。金黄色的叶子和金黄色的果实,在金黄色的土地上,演奏起金黄色的乐章。
这一切都是从一枚落叶开始的。在某一天的清晨,像平日一样起来晨练,突然发现踩着了一枚叶子,或许是梧桐的叶子,或许是槐树的叶子,也许是白杨的叶子。叶子是金黄色的,静静地躺在地上。下意识里就想起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意味,你蓦然醒悟,秋天来了。
你会闻到弥漫在天空中的轻微的茴香气息,还有金菊的芬芳气味。
最不同的还是秋天的雨。它与夏天的雨就完全不同,一阵凉风吹来,一场雨就纷纷地落下来了,没有漫天乌云,也没有雷电交加,在不知不觉之间,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而且一下就下个不停,有时是一天,有时是两天,甚至有时候一个周都没有停。雨是那种细细的雨丝,缠缠绵绵。这个时候,多情的才子是不会呆在家里的。一个人走在山坡的小路上,走在青石板的小巷深处,任凭蒙蒙细雨淋湿了衣衫,一首诗或者一篇美文就这样出世了。
在秋天的村庄里,炊烟与其他的季节也是不同的。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云。
秋天的田野里到处都是农人的身影,一车一车的成熟的庄稼行进在弯弯的乡间小路上。间或会有几声欢快的歌声传来,那是农人发自内心的喜悦。天空中有飞翔的天鹅,有排成人字型南飞的鸿雁,湖里是成群的野鸭。它们就像一片阴深的云朵,使秋天显得更加苍郁了。
成熟的庄稼在几天之间就消失在了村落里,粮食都装进了农民的粮仓里,有金灿灿的豆子,有金黄色的玉米,还有各种各样的杂粮。农民把小麦种上,然后就等着度过一个漫长而悠闲的冬季了。
告别了热闹的喧嚣,告别了疲惫的忙碌,告别了艰难的重负,无垠的黄土地轻松地裸露在人们的视野里。它要进行几个月的休整,然后以全新的面孔迎接崭新的春季。
这个时候,只有人生失意的人才会发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喟叹,听到秋风瑟瑟,望见枝枯叶落,生出万般的凄凉;一个健康的心灵自然会去感觉到喧嚣夏日后的清新宁静,漫漫寒冬前的果实芳香,更多的体会到“秋风之性劲且刚”豪迈与刚健,看到的是金风送爽,是硕果累累,是静思收获的喜悦。
湛蓝高远的天空下一朵朵洁白的云,蛮荒的山坡上那被秋霜洗黄的野草,俨然像一位饰着金色丽纱的少妇,在萧瑟的秋风中婆娑起舞,展现着迷人的身影。伫立在山顶之上的秋阳,宛如一尊威武的战神,从辽远的过去走向茫茫的未来。
我最喜欢王勃的那句状写秋天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从天而下,孤鹜由下而上,高下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水天形成一色。王勃把一个辽阔秋天的意境写到了极致了。杜甫的“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写的是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但是,他的意境太过苍凉了,远没有李白“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豪迈。
北方的秋天很有些人生的况味,有凄凉的秋风,有萧杀的落叶,有暗淡的烟霞,有枯萎的衰草,但它更多的是丰收的喜悦,是成功的欢乐,是苍茫古朴、丰硕厚重的磅礴气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