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信”信不信?

(2010-11-06 16:33:08)
标签:

书信

短信

邮寄

文化

分类: 世相乱谈

“短信”信不信?

 

    今日看了Q友空间里的一篇文章《一封信引发的感慨》,也让人感慨良多。

    高中时代,我酷好集邮,几近疯狂,有时周末,用节省下来的饭钱去邮局买邮票,长途跋涉,不肯坐车,想想车费又可多买一张邮票了。但当时集邮主要不靠买,而是集,于是随时关心同学的来信,一旦得知,软磨硬泡,不把对方邮票弄到手不肯罢手,无论是普票还是纪、特票,都如获至宝,剪下浸泡,揭下阴干,压平装袋,插页成册。少年意气甚为可爱。

    而今,电报和书信很快退出人们的生活,淡出人们的视野。别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在知识分子圈儿中,书信也日渐稀有,几至绝迹。而集邮的收藏功能,渐渐让位于投资功能;集的形式代之以买的途径。先是散票限量预订,然后年册限量预购,现在是现场可成本成册的购买,而且数量不限。批量购得,全部新票,集的本意完全褪色,收藏、长知、审美的意义迅速淡化消失殆尽,换得如今兴味索然。

           http://s14/middle/5bb09556x945e8fa548cd&690    http://s7/middle/5bb09556x945e8fee0f96&690
    就像高中时代同时喜好的收集火花(火柴的贴花),后来是买散张的火花,买成套的火花,买纯粹的(不再贴在火柴上)火花;尤其是随着一次性打火机风靡南北,火柴退出市场和人们的生活,收集火花变味为一味的购买,顿然失去了收集的意义。

           http://s11/middle/5bb09556x945e97a5a8ea&690    http://s14/middle/5bb09556x945e99b65bad&690

    当时还有很多小女孩喜欢集糖纸,小心翼翼,珍爱有加,后来随着糖果的平民化,收集已渐渐失去意义和主人。
         http://s7/middle/5bb09556x945e9eba86d6&690    http://s6/middle/5bb09556x945e9f190765&690

    又忆20年前,高中毕业,异地求学,大课堂上课,课间各班宣传委员去收发室领取邮件来分发,众目睽睽,真激动人心。无信者难免失落,收信者难掩喜色。课堂上常见写信的专注和看信的忐忑,而最后都轮回等信的希冀。当时书信似乎成了串缀大学生活的一条暗线。现在回想,格外温馨。

    上周末收拾书房,在蒙尘的旧木箱中,翻检到自己厚达数尺的书信,其中多数是学生在校或毕业后写给的,也有久压箱底的几封情书——别人寄给的和准备寄给别人的。但我只是快眼一瞥,不敢细细翻检,心怕一碰成灰,记忆随之烟灭。

    去年自驾游到四川甘肃青海一线,到得青海湖之鸟岛,昂贵的门票竟是一张邮资明信片,稍觉欣慰,因为只在上面填上收信人地址及邮编,就可邮寄了。遥想远在千里的Q友突然收到远游人在他乡别样的问候,可有特别的惊喜吧!但后来的经历远没想象的简单。黄昏入住西宁,向人打听邮局,得知已经下班。于是计划明早去找,因为原定第二天8:30出发,所以我清晨7:00起床,向服务生和路人打听最近的邮局,几经周折,才听明白,最近的邮局也在5里之外,于是我打的赶往,可惜还是铁将军把门,我把希望寄托在门外记忆中的邮筒上,可惜遍寻不着。忐忑等待,终因担心驴友久等,于是急急打的返回旅社,堪堪赶上队伍出发。沿途仍不死心,长瞅窗外,希望路遇邮局或邮筒,可是终未如愿,一张准备异地投寄的明信片,被自己做青鸟衔回家里。浪漫未遂,郁闷到家,至今还搁包里。

    现在手机普及到上至政府领导,下至街角乞丐,电话可以随打随接,短信可以群发转发,得之容易,用之普遍,则甚不足惜。一如现今的数码照相,因为成本几近为零,所以士农工商都狂拍滥照,反正不好就剪不用就删。用者多了,频率高了,数量大了,反而少有胶卷拍照时的佳品精品,因为珍视的心态少了,精致的心理淡了。http://s11/middle/5bb09556x945ea2a6c94a&690

    又想到薛涛,这一唐代著名女诗人。貌美聪慧,8岁能诗晓音律,14岁诗名远播,后家道中落成为乐伎。曾居成都浣花溪,喜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的精美小彩笺(jiān),人称“薛涛笺”或“浣花笺”。由于浣花溪水清滑,所造纸笺光洁可爱。常以此笺与当时名仕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写诗唱和,时人爱其人,好其诗,赞其笺。花间派词人韦庄(有《浣花词》流传)有诗曰:“浣花溪上如花客,绿暗红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手把金刀劈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不使红霞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

    这种精致的情致,只能生长在古典的土壤里,时效长,想法奇,节奏慢。而现代人步履匆匆,只顾埋头赶路,无暇旁顾风景;追求短平快,速食快餐,让身体营养过剩,精神营养不良。例如代替书信的手机短信,其功能多在说事,少有抒情,可见短信不“信”;即便偶有如信者,得之容易,失之不惜,可见短信信也“短”;更何况,还多有以短信诈骗者,多让人感觉短信不可“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冬日醉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