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平水镇王化村,地处南部山区,全村人口2347人,共804户。由王化、寺前、长塘头、五一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11.39平方公里。现有水田1125亩、旱地775亩、山林12607亩,万方以上水库5座;有县级文保单位2个(王化庙、宋家老台门),三个县级文保点(新瑞兴台门、大舜庙、日铸寺);农业收入以茶、竹为主,特别是雷竹、雷笋曾被绍兴县评为雷竹之乡。王化人才辈出,先后涌现了近代著名茶商宋周瑞、早期革命人士宋孔显、绍兴名医宋汉章、托普创始人宋如华、书画家宋柏松等等;近年来王化村先后被评为市县级卫生村、县级文明村、二级文化村、市级消防安全示范村、“四星级”党支部、“洁净乡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http://s1/mw690/001G5TWegy6QGMv9g3u40&690
相传小康王(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1129年)由建康逃到扬州、临安,于10月17日到越州(绍兴),在日铸岭下下马桥议事亭与百官商议抗金对策;之后翻越日铸岭在宋家站(宋家店)王化村驿站驻跸,后迫于战事于12月29日离开越州,由水路向明州(宁波)方向逃去。建炎四年(1130年)春,由于金兵北去,宋高宗决定回跸越州,沿原路于4月12日再次在王化村驿站驻跸,随从官员心情激昂,饮酒赋词,颂曰:“王道圣功千载赫,化醇俗美两村团”;于是取词头组成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http://s6/mw690/001G5TWegy6QGMxM0Qtc5&690
岁月悠悠,王化村的许多历史旧事已渐渐为后人所淡忘,但这里的古建筑和古树这些历史老人却默默地记录着王化的古老。该村有4处县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的王化土地庙,建筑不凡,庙内有古式古香的鸡笼顶戏台,反映了当时这里的兴旺,也反映了村民对家乡的热爱。座落在大鸡笼水库边的始建于晋代的日铸寺,建筑古朴,背后青山簇拥,记录了历史的久远和岁月的沧桑;门前秀水似镜,山路时有车辆进出,又展示着时代发展和古刹新盛。宋代古建筑大舜庙独立田中,背后印山(形似官印)、笔架山、令旗山三山护卫,门前古樟树郁郁葱葱,体现了一代古圣的威严和后人的无限崇敬。近代茶商旧斋新瑞兴台门、宋家台门,建筑体量恢宏,结构布局宽博,用材做工考究,反映了当年王化茶商的胸襟和富有。还有宋代古迹大舜塘以及跨溪古圆洞石桥,与青山为邻、与古木相伴,静静地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变迁。
http://s14/mw690/001G5TWegy6QGMGLmFv0d&690
王化村植树爱树之风世代传承,所以这里多古树。五一自然村,生长着一丛全镇乃至全县最密集的古樟树群,10多棵古樟树树龄均有百年以上,其中长在
“牛鼻头”(地名)上的一棵古樟树,树龄超过500年,树髙21米,胸围5.45米,平均冠幅30米,覆盖面积达900多平方米,堪称绍兴县的树中之王。离“树王”不远的溪边,还有两棵根和枝叶互相穿插紧密相连在一起的、被村民称之为“夫妻树”和“兄弟树”的古樟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