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读《草房子》阅读交流18——景物描写(批注)

(2014-12-30 14:22:25)
标签:

房产

分类: 我们爱阅读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 展示人物性格

 

四、 推动情节的发展

 

五、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以下《草房子》中写景的片段,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景?在这个地方写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请直接在书上批注。

 

(一)

 

白鸽在天上盘旋着,当时正是一番最好的秋天的阳光,鸽群从天空滑过时,满空中泛着迷人的白光.这些小家伙,居然在见了陌生人之后,产生了表演的欲望,在空中潇洒而优美地展翅,滑翔或做集体性的俯冲,拔高与穿梭。——选自《纸月》 P31

 

在( )的情况下写的这段景色,作者的用意是( )。

 

 

(二)

 

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十几幢草房子,似乎是有规则,又似乎是没有规则地连成一片。它们分别用作教室、办公室、老师的宿舍,或活动室、仓库什么的。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总有一些安排,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这些安排,没有一丝刻意的痕迹,仿佛这个校园,原本就是有的,原本就是这个样子。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这里的富庶人家,都攒下钱来去盖这种房子。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静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但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 ——选自《秃鹤》 P5

 

在( )的情况下写的这段景色,作者的用意是( )。

 

 

(三)

 

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大路上,偶尔有人走过,都是匆匆的样子,仿佛在这种阳光下一旦呆久了,就会被烧着似的。会游泳与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难忍的炎热逼进了河里。因此,河上到处是喧闹声。——选自《秃鹤》 P8

 

在( )的情况下写的这段景色,作者的用意是( )。

 

 

(四)

 

桑桑与杜小康并未去踩灭火苗,而是丢下那堆火,来看新火了。他们觉得眼前的情景十分有趣。

 

火一路烧过去,留下一路劈劈啪啪犹如暴雨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

 

桑桑和杜小康跟随着火,并为火鼓掌。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出现了:打麦场有三分之一大的面积上,有一层薄薄的还未来得及收拢起来的稻草,就在麦秸路下,它们很快被染上了火,并迅捷向四下里蔓延。

 

看一星火,看一堆火与看一大片火,感觉可差多了。

 

现在,桑桑与杜小康的眼前是一大片火。他们有点心惊肉跳了。

 

火像玩着一场没有边沿的游戏,在向外扩张。

 

桑桑和杜小康终于在这场游戏面前害怕了。他们赶紧跑到火的边沿处,用脚用手,将地上的薄草划拉到一边,使地上出现了一条无草的小路。火在这条小路的上边无奈地扑腾了几下,终于慢慢地萎缩了下去。

 

桑桑和杜小康的眼前,是一片草灰。

 

一阵大风吹过来,打麦场上,马上草灰乱飘,仿佛天空忽然飘起黑色的雪。

 

桑桑和杜小康半闭着眼睛,赶紧逃离了黑雪飞舞的打麦场。

 

他们没有想,就在他们都已回到家中时,一团未灭的火被风吹过隔离的小道,落在了那边的薄草上。这团火仿佛是一团小精灵,竟躲在草下埋伏了一会,才将薄草燃着……后来,火来到了一个草垛,把那个草垛点着了。

 

接下来,是有人发现了火,就大叫:“救火啊——!”惊动了全村人,纷纷拿了盆桶之类的用具来打麦场上灭火。声势浩大,惊心动魄。火灭了,但那垛草却已完全烧掉。

 

接下来就是追查。——选自《红门(一)》 P155-156

 

在( )的情况下写的这段景色,作者的用意是( )。

 

 

(五)

 

村前的大河,因两岸的稻田都在放水干田以便收获,河水一下涨满了。从稻田里流入大河的棕色浮萍,就随着浩浩荡荡的河水,日夜不息地向西漂流。两岸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把秋意刻上人的心头。——选自《红门(一)》 P166

 

在( )的情况下写的这段景色,作者的用意是( )。

 

 

(六)

 

那么大,那么宽广的大平原。到处是庄稼和草木,到处是飞鸟和野兔什么的。有那么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有难么多大大小小的船。他喜欢看鱼鹰捕鱼,喜欢听远处的牛哞哞长叫,喜欢看几个猎人带了几只长腿细身的猎狗在麦地或棉花地里追捕兔子,喜欢听芦苇丛里一种水鸟有一声无一声地很哀怨的鸣叫,喜欢看风车在野风里发狂似的旋转……——选自《细马》 P177-178

 

在( )的情况下写的这段景色,作者的用意是( )。

 

 

(七)

 

他朝天空望去,天空干净得如水洗刷过一般。月亮像是静止的,又像是飘动的……月光下,桑桑远远地看到了蒋一轮和白雀。蒋一轮倚在一棵树上,用的还是那个最优美的姿势。白雀却是坐在那儿。白雀并没有看着蒋一轮,用双手托着下巴,微微仰着头,朝天空望着。月亮照得芦花的顶端银泽闪闪,仿佛把蒋一轮与白雀温柔地围在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里。——选自《白雀(一)》 P82-83

 

在( )的情况下写的这段景色,作者的用意是( )。

 

 

(八)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静定下来。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选自《红门(二)》 P240-241

 

在( )的情况下写的这段景色,作者的用意是(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