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
《三国志》《后汉书》 《晋书》和《十六国春秋》都记载“鲜卑”族名是
“依鲜卑山,以山为号”,《魏书》记载为“大鲜卑山”。。据考证大鲜卑山则位于发现有“嘎仙洞”的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的“大兴安岭”北段。大“鲜卑山”就是大“兴安岭”。
“鲜卑”意指,东胡人以鹿等瑞兽状铸镂带钩上,即所谓“鲜卑郭落带”(瑞兽带或神兽带),“鲜卑”意为祥瑞或神。
现在常说的“胡言乱语”中的“胡言”,就是指“鲜卑语”。在北魏初期仅次于汉语,直到北魏汉化后被汉语替代。北魏更改胡名为汉名,例如更改拓跋为元、独孤为刘、贺赖为贺、步六孤为陆、吐奚为古,更改可汗为皇帝、可孙为皇后、莫贺为父、么敦为母及阿干为兄等等。(现在这些姓,如果祖籍洛阳的,很有可能噢)
鲜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公元45年鲜卑随匈奴侵扰边境,中原人始知其族。公元91年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趁机占据蒙古草原。公元220年鲜卑轲比志在统一鲜卑,所以对刚建立的曹魏表示恭顺。。魏灭燕之战中慕容鲜卑因与司马懿、乌恒、高句丽、流星联军灭公孙氏燕国之功得据辽西。
386年,拓跋什翼键孙拓跋珪在牛川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史称北魏。397年,北魏攻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击败后燕进入中原。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史称道武帝。发展农业,推进汉化。422年,拓跋珪子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乘宋武帝刘裕病卒之机,夺取黄河以南虎牢、洛阳、滑台等军事重镇。。。439年北魏太武帝灭北凉,统一北方。
拓跋焘死后,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继登基,逐步实施了改革,使社会经济由游牧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中国南北划分线经常搞不懂,因为并不是按黄河或长江划分的,可能与北魏开始的南北朝划分线有关,简单讲:北魏时洛阳以北已经是鲜卑族统治了。
后期北魏政治腐化,532年后分裂成东魏和西魏。557年”宇文泰“子宇文觉受西魏恭帝禅而登基,史称北周。576年北周发兵攻北齐,先占晋阳(今山西太原),577年攻陷北齐都城邺城,北齐灭亡,北方再统一。后北周又进军南方的陈朝,取得了”长江“以北的土地,为后来隋朝的统一打下了基础。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北周亡。
”关陇集团“是一个政治统治集团。最早源自”宇文泰“的八柱国,由北魏六镇武将、代北武川镇的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的汉人豪右如京兆韦缜、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武功苏椿、河内司马裔、敦煌令狐整等所组成。他们互相通婚加强纽带,其后代并有鲜卑姓名,故鲜卑族为隋唐皇帝外族(古代母族之意)。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曾言:“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这位历史学究认定”中原文化颓废",南渡是历史的必然。。。这就是读死书的例子,都什么时代了,还拿冷兵器时候说事?!
10多个少数民族一千多万人口融入汉族后
,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深巨
,因而隋唐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一到六世纪的鲜卑人是唐代汉人的祖先(隋唐人)。 隋唐政权继承了北朝多元文化的基础。唐初高祖、太宗倚重的关陇贵族集团中人,大多为西魏、北周以来之世胄或胡汉混血世族。
1000万少数民族融入汉族,隋朝才5000万人口。
隋朝: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营建并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又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出现万国来朝的局面。当时周边国家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以日本遣隋使最为著名(五次遣使入隋)。
但因三次讨伐高句丽失败。。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618年宇文化兵变;李渊亦逼隋恭帝杨侑禅让,建立唐朝。619年皇泰主杨侗也被废,,
隋朝彻底灭亡,享国38年。
隋唐以后,鲜卑已不再作为政治和民族实体存在。安史之乱导致晚唐两宋的中原鲜卑与漠北鲜卑地域远隔,一些漠北的鲜卑族先是汉化后来又胡化。直到蒙古帝国时期他们虽然落魄不复隋唐盛况,但依然以做为李唐外族(即李唐母族)为荣。据吉林大学古周慧教授的古人遗骸线粒体古DNA研究,证实现代锡伯族人群很可能是古代拓跋鲜卑的后裔。
小结: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5000年大融合,大汉族主义没有出路。俗话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就是“大融合大团结”的意思。团结才有力量包括团结朝鲜越南等同族,平等和睦。
民族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对错很难用史书判断,书里有王朝统治者的意志。比如“五胡乱华”,鲜卑族是五胡中最卓绝的一支。把十几个北方少数民族收拾后统一了北方,入主中原后又历史性地自我汉化推进民族大融合,一直到隋唐统一大中国。实际上北宋也只有167年,接下来276年明朝外就是元朝清朝了。。。到底是”汉化“还是“胡化”,还要一分为二的。
(附图:笑看白云:大白菜起源于洛阳,酸菜文化起源于东北
)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和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