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

(2022-07-27 20:45:16)
标签:

音乐

小提琴

收藏

文化

教育

分类: 音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何占豪与陈钢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创作于1958年冬,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作品首演,由时年18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梁祝》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作品内容如下: 
1、引子
音乐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奏出优美、轻柔的旋律,仿佛描绘了梁祝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故事背景。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2、呈示部

(1)、相爱:在竖琴伴奏下,小提琴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此主题的旋律特点不断上行又不断下行,上行时仿佛表现梁祝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下行则好像预示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

(2)、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此处的演奏较自由,难度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作曲家在此采用华彩乐段使其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3)、副部:是整个作品中最轻快、最欢悦的乐段。它由越剧的过门变化而来,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与抒情的主部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插部速度采用活泼的小快板,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第二插部速度更为轻松欢快。速度是音乐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作曲家在此采用轻快的速度、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的幸福时光。

(4)结束部:音乐采用惋惜的慢板,其素材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

3、展开部

(1)、抗婚:当人们仍沉浸在梁、祝惜别的氛围中,突然闯进大管和大提琴奏出的低沉音响,定音鼓和弦乐的颤音中夹杂着可怕的锣声,不祥的征兆预示着悲剧即将发生。接着,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一个代表封建势力的主题。这是展开部的第一主题,此主题每一乐句均出现休止符,并采用较强的力度,生动地表现出封建势力的残暴。接着,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英台的惊惶,这是展开部的第二主题。此主题中的乐句采用强烈的切分节奏,同时配合很强的力度,表现了英台誓死抗婚的场面。

(2)、楼台会:曲调采用越剧楼台会的合唱旋律为素材,音调缠绵悱恻。此处采用大提琴与小提琴两种不同的音色时分时合,一问一答,使人仿佛看到梁、祝流泪互诉衷肠的感人画面。音色是塑造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大提琴圆润、深沉的音色接近于男声,而小提琴优美、明亮、柔和的音色接近于女声。因此,作曲家用独奏大提琴代表梁山伯,用独奏小提琴代表祝英台,通过两种音色鲜明的对比,栩栩如生地向人们展示楼台会的动人画面。

(3)、哭灵投坟:音乐突然急转直下,弦乐采用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小提琴以散板的节奏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运用了京剧倒板和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描绘了英台扑倒在山伯的新坟前呼天号地泣诉的情景。

4、再现部 

化蝶:长笛以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于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美妙的旋律,结合竖琴的滑奏,把人们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下,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难忘的爱情主题,仿佛化为彩蝶的梁、祝在鲜花丛中翩翩起舞,诉说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

来源:百度百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