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魁夷的画和散文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大师的足迹 |
阅读过东山魁夷的画作,漠视自然的心会被迅速燃烧,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深处对自然由衷的崇敬与关注。你会发现大自然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散文《一片叶子》开始了我对东山魁夷最初的了解,最为平常不过的叶子,能被他出神入化地描写,甚至还引发出许多关于人生的哲理,令人叹服。之后,又不断读到他的许多画作,真是画如其文,一种清新如水,单纯至美的气氛扑面而来,使得观者迷醉,灵魂像要在大自然中独自行走,整块整块的色彩如落叶,一片片飘进了人们的记忆。
http://s1/middle/5ba8bca8x87a321a28040&690
东山魁夷是一位出色的日本风景画家,走的是一条艰难的日本画道路。从美术学校毕业后,像众多画家一样,东山毅然去了欧洲,不过不是艺术气氛浓郁的巴黎,而是富有冷峻色彩的德国。用东山自己的话说:“因为当时我的心境比较起高雅更倾向于素朴,比较起热情奔放更倾向于谨慎节制……”。由此可见,北欧寂静、寂寥的景致正融合了作者的心境,唤起了作者的内心渴求。东山像一个旅行家扑向了大自然,领略着那里阴郁庄严的山川风物,带着这样的情感,后来两次寻访北欧,去实现心中的白夜之旅。
http://s9/middle/5ba8bca8x87a3225b1638&690
东山是站在东西方结合点上,通过西方来眺望东方,反观日本和东方民族艺术中美的物质,增加对传统认识和自信。他的虔诚求美之心,建立在对乡土的热爱和对西方的亲和感情的基础上的,吸收西方艺术,但不失东方艺术的精髓。我们从他的许多作品中,可以明确感受到这一点。
像《森林·白马》这样一种幻想性作品,以优雅抒情笔调,给人切身领略到大自然的神秘,发现日本人的心情,获得一种静谧而舒畅的慰藉,感受到一处纯洁而慈爱的温暖。画面总的说像一首钢琴曲,以蓝色森林为背景,森林中间隐约出现一匹白马,像是要走进观众的心里,又像要消失在幽深的丛林,这种“生长在内心的森林,谁也无法窥知”。参差的树枝,错落重叠,枝桠被除,空间的寂寞。制造了丰富。
无论从东山魁夷的主要作品《冬华》、《夕照》,还是《森林·白马》、《绿色回音》,我们都可以看到贯穿东山绘画的一个共同点:装饰性、象征性和构图的对称,造成这种现象主要还是源自于东山先生内心对灵魂安宁、平衡的祈求。
东山以虔敬、谦逊的宗教感情,将对自然、生命、人生的认识渗入到风景画中,达到忘我、无我之境,以滋润的笔端描绘出装饰性的寂静、幽玄,不禁让人怀念起故乡,怀念起与人类朝夕相伴的自然。
http://s6/middle/5ba8bca8x87a322c5d8e5&690
不过,在他的自传回忆文章中,我发现他的身世的不同寻常之处:青年时期便家道中落,亲人相继离世,而且当时的贫穷状况已经到了极限,给这样一位大画家的身世罩上一层浓重之色,也给读者带来心灵上的沉重。这一时期,画家更是以一种特殊情感投入大自然怀抱,对亲密的山、树诉说着一切,在那里找寻瞬间的安宁和慰藉。最终东山找到了感觉:“我着迷地在各地的海岸行走,海风和滚滚涌来的波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呼吸和跳动。”我觉得“行走”一词较能准确地概括出东山对艺术的执着,对自然的深情。为了画《黎明潮涌》,他去了很多地方看海,看礁石,像这样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对自然忠诚的感情,相信人们自然也会为之动容。
http://s12/middle/5ba8bca8x87a3236c78fb&690
http://s11/middle/5ba8bca8x87a374f39c6a&690
http://s7/middle/5ba8bca8x87a37530a786&690
http://s6/middle/5ba8bca8x87a3757cf165&690
http://s9/middle/5ba8bca8x87a375d87628&690
http://s6/middle/5ba8bca8x87a3766e75e5&690
http://s1/middle/5ba8bca8x87a376cacdc0&690
http://s2/middle/5ba8bca8x87a377369781&690
http://s9/middle/5ba8bca8x87a377a359a8&690
http://s6/middle/5ba8bca8x87a377efa3a5&690
http://s14/middle/5ba8bca8xd4c62b51c31d&690
http://s16/middle/5ba8bca8x87a3790a957f&690
http://s1/middle/5ba8bca8x87a3798792c0&690
http://s1/middle/5ba8bca8x87a37a2f2860&690
东山魁夷的日本风景画典型地代表了日本民族的审美特点:冲淡、自然、含蓄,分明是将东方文化的艺术真谛赋予了日本民族化再现。
他的散文集在日本就很受欢迎,据说其散文在日本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而川端康成自己对东山魁夷的文字也有很高的评价:“正如他的绘画一样,他的散文将自然、人生、艺术三者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有对历史深沉的回忆,有对生命执着的追求,有对美的热烈的呼唤。东山先生说过,旅行、绘画和写散文,是他一生的三大要素”。
·红叶·
沿清拢川于红叶的朱红与金黄的光耀之中,攀登着长长的石阶到神护寺去。这座寺院位于高山之上,它是一曲朱红与金黄的交响乐。金堂内有雄浑的弘仁佛像。从地藏院后面的断崖上向远方眺望。梅尾高山寺的石水院。逆光将红叶映照得净明透亮。这红叶以对岸山峦斜坡上暗淡的浓紫色为背景,更增添了华美艳丽的光辉。坐在石水院的边缘上,隔着山谷望着长满松林的山峰,想象着打那座山上升起清艳的月亮的情景。
落柿舍,二尊院,抵王寺,直指庵。嵯峨野的秋深了,在秋的情韵上增添了光彩和寂静。
我曾经访问过晚秋的苔寺。苔藓上散落着鲜亮的红叶。林泉漂荡着幽深的古拙的色调,静谧而优美。多少年了啊,这秋日的苔寺一直留在近乎废园的岑寂之中。这里淌未被一群群观光客践踏过哩!
山城的光明寺,从枫树下边穿过去的参道。
在洛东,最为有名的当数东福寺的通天桥,但那里的溪流变得没有意趣了。此时的红叶到底怎么样呢?有一年我去看了看,没有欣赏到美丽的景观。
鹿之谷的法然院。杉树高耸的幽暗而潮湿的道路。茅草茸顶的小门,出现在微微高起的石阶上头。红叶散落在本堂庭院的绿苔上,或倒映于池水之中。花儿落在本尊如来须弥坛下的石板上,石板揩拭得明如镜面。花儿在上面倒映出情影来。
诗仙堂一棵古老的山茶树,盛开着鲜花。庭院一隅的竹林旁,柿树的红叶美艳无比。传来赶猪的声音。
曼殊院的庭院,白沙铺地,苔藓,石头,松树,红叶,这些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沙和苔藓,是明朗的白色同阴暗的浓绿的对照,红叶和松树,朱红和青绿冷暖相对,这是色彩效果的高度发挥。这种鲜烈的色彩对照,再加上石头沉滞的暗灰的中间色,更显得婉静而高雅。
赤山禅院的红叶红得更加美妙动人。旁边的大池子富有“大和绘”的韵味。
大原里艳红的柿树下,耸立着陡峭的三角形的茅草屋脊,山墙用竹子编成网眼状,有的还写着大“水”字。秋风吹响了竹林。三千院红叶散落时最美。往生极乐院的阿弥陀如来两胁下,跪坐着观音、势至两菩萨。庭院内杉木林立,笼着雾霭,霜降时节,落叶铺满庭院,给这寺院增添了静寂。寂光院也是一样。
大德寺高桐院生长绿苔的庭院里,植满了枫树,一个静静的石灯笼。这座庭院可以平静人们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