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我要在校公开相亲

标签:
大学生相亲杂谈 |
分类: 【清影】曼妙品香。评感慨 |
近日,温州某高校一个班级的学生,自发组织举办了一场校园“相亲派对”,响应的同学众多,近200名大学生集体相亲,这也是温州高校学生发起的首次公开大型相亲活动。为此,组织者还搜索了类似相亲网站吸取经验,策划了用于相亲活动现场的游戏节目,同时在学校食堂、宿舍楼等多处张贴“相亲派对”报名海报。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策划。此次活动是 3月2日开始报名,大学生们通过手机短信方式报名,内容包括姓名、年级、学院、专业、出生地等信息,几天下来,报名人数就达到了近200人。当晚6时,校园“相亲派对”在该校学生舞厅内举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校园相亲在外地已风靡。其中,清华、北大、南开等高校的团委及学生组织,会在本校研究生临毕业前开一次“相亲会”,帮他们寻找称心的“另一半”。面对这样的情况就不断有人提出争议,这到底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还是大学生观念的畸形发展?有人欢喜有人忧。
大学生认为这拓展了他们的交友渠道,社会的观念在不断的进步,这只是一种扩大社交圈子,提升自我能力的方式。这样的交往与父母传统意义的相亲存在很大区别,它打破了性的局限,超越男女的肉体,是一种精神的涵养。并且大学生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这也是一次锻炼。
父母则认为大学生的首页任务是学习,不应该本末倒置谈什么恋爱,甚至相亲。大学生只有先毕业找个好工作,才应该考虑男女之事。
大学里的心理老师则分析,大学生进入校园已是成年人,他们有自由恋爱的需要与渴望,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多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满足大学生的正常社交需要,而不是一味的漠视甚至加已阻挠。
作为一个在校的大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形,我首先觉得好奇,也没有人比大学生本身更有资格对此事发表观点。都是在大学没有谈过恋爱会遗憾一辈子,想想也是有几分道理的。大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学习阶段,它的开放性与成熟性决定了大学生有理由为寻找另一半而努力。大学生的空余时间很多,这不单是学校的问题更是培养能力的问题。父母决不可把读书作为大学生唯一的任务,而更应该从人性的角度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
并且这虽然是名义上的乡亲派对,但其实质只是大学生公开的一次校园活动,如果大家在这么派对上看上了眼走在了一起,就算这次活动成功,况且肥水不落外人田,一个大学出去的男女本就在生活上有了共同的语言,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没有成功,通过这次活动大学认识了在校的许多学生,彼此增进沟通,也不枉同学一场,有利而无害。
其实大学生一旦走出校门,相亲的事也是接踵而来的,与其到时候手忙脚乱,现在有点准备也不是什么坏事。而且随着法律的进步,大学生结婚已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既然连结婚都允许了,何况相亲呢?很多大学生走出因为毕业忙着找工作,而到后来成为大龄的剩男剩女,为什么不能在学校就解决一批这样的问题呢?
大学生心智的成熟总是对异性充满幻想与渴望,很多人出于羞怯不好意思,或者胆小,容易错过,借这样的机会彼此了解,有助于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减少犯罪率。大学老师也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意志,正确引导,决不可让学生反感,这样容易引起师生冲突,酿成悲剧。
如今这时代,相亲已成为一种公开的恋爱方式,虽然社会对大学生公开相亲在诸多方面存在顾虑或者担忧,但是这些顾虑随着社会的进步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绝不可把他看得太重。因此对于大学生相亲,不要不违背伦常,没有做出偏激或者危害社会的事,是值得大力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