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沉和浮》听课心得
(2014-04-02 13:53:51)分类: 教学心得 |
中班科学《沉和浮》听课心得
东沙幼儿园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 施老师好多指导语做到了使自己的声音起伏而带有动感,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如在猜测活动(指导语:把它们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施老师在讲述到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要呢?是平时的声音,讲述到“那些东西会沉”声音就偏高,讲述到“哪些东西会浮”声音就偏低了。带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个别还游离在活动之外的幼儿引领到活动中来。同时这一环节施老师也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交流总结活动这一环节时,施老师声音起伏的很好。施老师:我们的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说一说。在这里,施老师启发性的声音、和蔼可亲的体态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记录结果,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在本次活动中,施老师常常把眼神关注到全体幼儿。如在认识“沉”与“浮”标记时,施老师眼这时关注着全体幼儿,身体前倾,用高兴且疑问的语气:“老师给你们带来了2个标记,你觉得哪个标记表示浮起来,哪个标记表示沉下去呢?”看着孩子们认真思考的可爱模样,我不由深深为施老师的亲切的教学机智折服。
认识记录表活动这一环节时,施老师的眼神同样是注视着全体幼儿,用疑问式的语气“你们认识这个表格吗?你知道这张记录表的意思吗?”施老师亲切的眼神关注下,激发幼儿积极地思考。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表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微笑是最好的表露信号系统,是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体态语言。在本次活动中,施老师始终面带浅浅的微笑组织活动,受到了幼儿的喜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融洽,整个教学活动气氛也活跃,教学效果好。
记得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手是会说话的工具。施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能以恰当的手势来感染幼儿。如:孩子们争先恐后,积极发言时,施老师用一个 “举手”的动作,让幼儿份份举起了小手。当有的幼儿没有注意听讲左顾右盼时,施老师两手拍拍自己的腿,幼儿马上学着施老师正襟危坐,专注倾听了。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发现班上的孩子还是比较好动的。但施老师无不以声音的起伏、眼神的关注、前倾着身子或蹲下身子等来带领幼儿参与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