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幼儿不良倾听习惯的形成原因
(2012-04-05 15:24: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心得 |
我班幼儿不良倾听习惯的形成原因
何爱华
《幼儿教育词典》中“倾听”是和“习惯”连在一起的,为“倾听习惯”。它对“倾听习惯”的解释为:“指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的良好习惯,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育幼儿注意倾听、不打断他人的讲话,才能正确地感知说话人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正确分辨、理解他人说话的内容,学习语法规则,掌握语言规律。我班的幼儿虽然已经大班了,但是很多都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具体表现在无倾听准备、缺乏倾听规则、对老师发出的信息不关注。每一个习惯,无论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有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也许这些幼儿的倾听习惯是在进入了幼儿园以后形成的;也许是在一出生就已经在被形成着。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我班幼儿的不良倾听习惯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婴幼儿时期家长对孩子没有倾听要求。
如今社会,经济潮流节奏很快。年轻人在外面工作的居多。抚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虽然说,孩子都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但是,很大一部分爷爷奶奶都没有科学的育儿方法。对于孩子,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尽可能满足。对于孩子,从来没有要求。所以,幼儿从出生开始,就没有被要求倾听过。他们没有倾听意识是很正常的。俗话说三岁看到老,0~3岁的习惯一旦形成,长大后就很难改变。所以,很多孩子因为从来不曾被要求过,他也没有按别人要求做的习惯。我们班幼儿晨间来园一个现象就足以反映出孩子们的倾听习惯。我们要求幼儿来园的时第一件事情就找自己的卡,然后背上塞毛巾,最后入区域操作。可是,全班27名幼儿,有26名幼儿每天来了以后,都是直奔操作区。奶奶在身后叫拿卡、塞毛巾,孩子们理都不理。一般要叫到2~3遍;老师也跟着叫了,才会回过来让家长塞毛巾。有的叫了以后就不动了。等奶奶追过来帮自己塞毛巾。孩子们对于成人的要求不理会,听见也只当没有听见。关键在于孩子们没有把听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信号的能力。
(二)在早期教育时期,没有得到互动的语言训练。
倾听习惯的培养和语言训练是分不开的。孩子在训练语言能力的时候,自然倾听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大多数家庭没有专职的带孩子的人员,都是家人顺带。在家人比较空的情况下,有的家长会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一对一地进行谈话。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虽然对家长的大多数话都听不懂,但是他对于语音是有反应的。他能够根据家长的语气,表情等因素来感受家长的情绪。时间一长,他的语言能力和倾听能力都会得到成长。而比较忙碌的家长,一般空余时间比较少,相应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的时间就很缺少。忙碌的家长习惯于利用电视机来带孩子,而孩子对于生动的动画片也是情有独钟。但是,正因为这个原因,孩子的倾听能力减弱。电视节目给孩子带来的是视听两个通道的刺激,他们在被眼球吸引的同时,往往耳朵的注意力会乡音分散。电视节目和观众是没有互动的,它只对孩子有刺激,不需要孩子反应。所以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折腾是消停了,但是孩子们对于刺激的反应却消弱了。这个原因在我班幼儿身上反映出来的是这个现象:无论在什么时候,老师如果没有讲话,那相近幼儿之间就会不停地讲话。而且不是耳语,不是悄悄话。是低声交流。交流的内容有可能跟老师先前的指令有关,也有可能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要老师没有大声叫停,他们的交流会永远不停。
(三)“忍气吞声”的能力影响了幼儿的倾听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当老师的问题还没有提完,有许多幼儿已经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幼儿作答时,其他的幼儿很少能够专心倾听的。当老师说:“请小朋友跟旁边的同伴讨论一下问题,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教师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孩子们的声浪中……不光是在幼儿园的课堂,更多的是幼儿对家长。当家长在和孩子交代什么事情的时候,很少有孩子能够专注倾听的,大多数孩子表现出来的是不耐烦,有的甚至厌恶。孩子们根本就没有“忍气吞声”的姿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也正因为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所以语言的理解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往往对他人的讲话内容不能全面倾听,也不会抓住重点,对理解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被倾听内容乏味造成幼儿不能专心倾听。
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原因,对生动有趣的对象比较感兴趣。通常故事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我发现如果是平时自由时间,播放语言教学磁带,孩子们根本就不会注意录音机的播放内容。可能刚开始开录音机还能够听一点,不过一个故事的时间,早已经闹开锅了。有一次闲暇时间,我记得原先有一个《金鸡冠的公鸡》的童话故事。早先幼儿园的孩子非常喜欢听这个故事,于是我在网上找出了这个故事的mp3。可当故事播放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没有表现出我预想的效果,根本就没有谁能被吸引的。确实,我也对那个mp3很失望。在我的记忆中,《金鸡冠的公鸡》是一个男声播音的,讲述的语气语调对故事情节表现地淋漓尽致。而这个故事录音,语气平淡,声音甜美,频率平和。也难怪孩子们一点都没有被吸引。我从资料中找出了原来的磁带,在录音机里播放出来。孩子们一下子就被播音员的语气给吸引住了。特别是狐狸对公鸡的唱词部分,孩子们听得笑声迭起。一遍录音播完,好多孩子都要求再放一遍。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以至于以后很多次听故事的时间,孩子们都要求再播放《金鸡冠的公鸡》。可见生动有趣的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是无穷的。其实孩子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或图书,从来都是不厌其烦得一遍又一遍地光顾。每次都能够被其变现力吸引。无论是哪个年段的孩子,他们都乐此不疲得一遍遍感受优秀作品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