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 科学《颜色变变变》
(2011-10-28 10:42: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心得 |
东沙幼儿园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充分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浓厚,这是非常开心的,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
这个准备包括备教案是要认真考虑,反复推敲,千万不能想当然。比如在准备颜料和杯子时,临时发现杯子少了,就直接拿透明的矿泉水瓶代替了,结果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显得有点凌乱。后来想着其实前天可以让小朋友带几个透明的一次性杯子,就不会出现缺少的现象,再比如如果是隔夜把颜料先放入杯子就好了,第二天上课只要用水调一下,第二天就不会因为找颜料而显得手忙脚乱了。再比如:混色游戏后,孩子不能很好回想起原来的颜色,因此搞不大清加上现在的颜色会变成另外一个颜色。应该事先在原来的颜料颜色上做好标记,辩于分辩。让孩子们有一个回忆分析的过程,从而巩固今天的新经验。我感觉孩子们是快乐地玩了,探索了,但不定就掌握了对变色的认识,开开心心之余总该给孩子留下一点什么吧!想让孩子提升已有经验,掌握新经验。让孩子反复巩固认识。
如果说备课是成功的开始,那么上课时的随机调控更是成功的关键。比如验证环节,即便是我考虑得不够周到,那么当孩子着急地找不到颜色时,可以随机应变的呀!可以说:“咦,颜色到哪里去了呢?”或者说:“哇,你本事真大,颜色都被你变走了!”激起孩子进一步的思考、探索兴趣。
再比如拿错瓶子的环节,老实说当时我很有点耿耿于怀,怎么就那么不小心,(其实事先可以作个记号的),本想让孩子有一个“沮丧”到“成功”的体验,但在颠倒后就完全失去了这个意义。但当孩子们个个举着小手向我“逞能”时,通过亲身试验后,孩子们照样转回到“这个怎么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上来了!所以我释怀了,何必拘泥与一个程序,我的糊涂可能使逻辑上出了问题,但如果我从“变不出”顺理成章地推进到“变得出”,说不定还看不到我们的孩子如此自信,大胆地表现欲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