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
东沙幼儿园 何龚兰
语言运用能力是乔姆斯基提出又时常被人引用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能力。为了使幼儿的语言发展得更好,我在本学期中通过学讲话,学儿歌,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并培养幼儿的发音清楚,正确,学习说普通话,进一步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本学期来,我根据幼儿教育纲要的教学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一)创设自由交谈的空间,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教师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空隙时间主动和幼儿进行交谈,聊天的主题从与幼儿生活有关的问题入手,如:你有什么好玩的玩具;你家里有些什么人?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你最喜欢玩什么玩具?等等话题。有的谈话是利用晨间活动的时候进行集体交谈,也经常进行个别交流,我们给了幼儿很多谈话的机会,没有为了常规纪律而去束缚幼儿谈话的兴趣,同时,在谈话中我们发现了语音错误,就会立即用委婉,自然的语言,巧妙的方法,让幼儿接受帮助。如:施佳瑜小朋友,刚开始口语发展能力比较弱,不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和别人交谈。现在基本可以用普通话交流,但是在交流的时候经常会有发音不到位的时候,老师每次都会及时的帮助幼儿纠正,对那些语音学习吃力的孩子,我们给了他们很多学习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做到了整体进步。
(二)故事教学帮助幼儿学习语言。
幼儿的故事讲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教育活动,也是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述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活动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述行为的发展为主,要求幼儿积极参与故事的实践讲述,这样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使其语言表述能力逐步提高。教师应更充分的利用众多的视听手段,让幼儿在看、听、讲、做中充分的积累语言经验。
幼儿故事讲述活动中,着重培养的独白语言是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一部分。在故事讲述活动中,幼儿有机会逐步学习在集体面前独立、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学会的故事,把一事、一物、一个人讲清楚,尝试说明、描述故事内容或过程,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在教师指导下,幼儿所讲的内容逐步达到完整、清楚、符合逻辑等要求。
例如:《花园里有什么》这本书,对我很有启发。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这里面的内容比较丰富,词句具有韵律感、画面优美等特点,这些都会使幼儿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但同时又不像平时的日常用语,对孩子们来说有点深奥,我就担心,不会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考虑到书中的内容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春季,还可以用来调动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秘密,如引发幼儿用眼睛寻找春天等等,决定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把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散文中的段落理解上。
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能够用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耳朵听到的,以及地下看不到的,确确实实存在的,都让幼儿一一感知了。接下来树叶是小虫的隐身衣,这个形象的比喻让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花朵是蝴蝶的隐身衣、草地是蚱蜢的隐身衣这些都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接下来,树叶滑过耳朵痒痒的感觉,那是一种意境美,幼儿对这个细节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根据幼儿实际掌握的情况,把散文中的经典语句让幼儿来学着讲述,领略散文中的意境美。
通过本次活动引导了幼儿用各种感官来发现春天的秘密、春天的美,同时满足他们好动、好奇的天性,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活动中我的比较成功的方法是在阅读中指导幼儿怎么看图画,培养他们对图书画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懂得可以从画面中也可以从文字中获得相关的信息。如:一个小娃娃的耳朵特别大,那就是在花园里耳朵听到了什么?活动中的不足是有些幼儿的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够做到每个幼儿都能够理解。
(三)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地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学习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困难,针对这些难点,我们采取语言游戏,拟声游戏,问答形式等多种形式来教幼儿学习语言。
例如:《小猪和靴子》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故事中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使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培养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好教材。
活动中,我把重点理解从“红红的东西”到“红靴子”的变化过程,最后,完整的欣赏故事,并为故事取名字,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完整性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我采取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幼儿通过一幅幅画面的出示,激发幼儿的兴趣,根据线索,让幼儿尽情的想象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整个活动,随着第一幅画面的展现,幼儿把这只鞋子,想象成了小猪认为的袋子。“谁丢了袋子,谁丢了袋子。”一阵着急的声音从幼儿的口中喊出来。然后看见八哥鸟,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有的幼儿回答,八哥鸟说,这是我从树上掉下来的。有的幼儿回答,小猪问八哥鸟,这是不是你丢的皮带子呀?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幼儿创造讨论、交流、讲述、倾听的机会,使他们的语言能力有所发展。然后我就公布故事中的对话。有了这样的经验。后面狐狸把这“帽子”看成了什么。幼儿通过画面上“帽子”里插上了鲜花,自然联想到了花瓶。最后一幅画面,我的提问是这样的:“咦?为什么变成了两只靴子了啊?小猪不是只捡到一只吗?”曹一鸣的回答道,因为这只靴子是小熊的,一只在家里,还有一只被小猪捡到了。就这样,小动物们兴高采烈的模样,还有小熊脚上的靴子给了故事一个完美的结局。小朋友们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了,高兴的拍起手来。“哦,找到靴子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始终贯彻《纲要》精神,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中,始终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自主、创新的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