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中,正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几点做法
(2010-01-17 13:22: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研荟萃 |
教学活动中,正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几点做法
何爱华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对教学活动的目标花的心思不大。就算在活动评价时,质疑教学目标的情形也不多见。因为大家都是遵照现有的教学参考来执行教学活动的,上面对每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已经阐述的很清楚,所以大家也就不容置否。但是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往往有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后看起来并不是很合适。这就需要老师在拿到活动方案的时候对既定的教学目标有一个定位,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也要做出合理的把握。本学期我园开展的活动设计比赛和一课三议活动过程中,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教材领域,为制定教学目标设铺垫
这里所说的教材是指教学材料,并不是渗透式领域的教学方案。通常我们说的教材有时候是指已经给我们的教学方案,但是这个只是给我们的参考,而不是我们可以拿来就执行的教学方案。幼儿园的活动都是游戏形式的,中间都有可能运用到语言中的素材。但是如果我们在不同的活动中都追求幼儿熟练运用这些素材,那将会产生本末倒置的可能。比如在体育一边读儿歌一边运动。这时要老师清楚记得那是一个体育活动,而不是一个语言活动。如果把精力放在学习儿歌上,那势必会影响活动目标不能完成。确定好教材的领域,才能够正确定位活动目标。
二、认清教材的性质,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重点
三、制定可操作、能测评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目标都有笔墨,特别是《纲要》中,对每个科目的教学目标都有罗列。但是我们在制定某个教学目标时不难发现,《纲要》中所写出的教学目标没有一个是可以拿来现成用的。究其原因,《纲要》中的教学目标都是领域中的一般目标,它既指导着每个教学活动,却不能为某个教学活动直接饮用。比如,语言活动《送给蛤蟆的礼物》。故事通过蛤蟆过生日,青蛙为蛤蟆做衣服,从衣服做到背心做到帽子到手帕,衣服因为被青蛙剪坏了,而使得礼物越来越小,最后只能是手帕了。但是蛤蟆没有一点点不高兴,每次都很高兴地等待,最后非常乐意地接受了小手帕。这其中包括了对友谊的阐述。作为情感体验的目标,那应该是培养幼儿朋友之间讲友谊。但是,如果把目标制定为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友谊这是一个概念,对幼儿来说很抽象。就这么说,幼儿肯定理解不了。而且,友谊这个情感也不可能就这么一个故事就能够让幼儿明白的,也不是这一个活动就能够让幼儿体会的。这就需要针对这个故事涉及到的友谊的哪一方面进行分析,把目标制定得直接可见。好朋友过生日,礼物虽然小,但是也能够表达祝福的心意,这种情感就非常明白。而且也容易让幼儿明白。
四、制定了教学目标,在上位目标中寻找依据
虽然说《纲要》中的教学目标不能为我们每个教学活动直接引用,但是它是我们每个教学活动目标的指引。当我们的活动设计完成后,看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可以对照它的上位目标。某个教学活动的上位目标是领域目标,领域目标的上位目标是《纲要》,《纲要》的上位目标是规程。如果教学活动的目标在上位目标中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对照条款,那必定是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五、正确的教学目标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微调
1.用绘画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笑脸的明显特点,并用自己认为恰当的颜色进行涂色,合理地将脸部轮廓画满整个画面。
2.通过自我观察、同伴的相互观察,感知大笑时脸部五官的变化。
3.在与同伴共同欣赏笑脸、创作笑脸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分享其中的愉悦心情。
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我把第二个教学目标作了改动:2.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大笑时脸部五官的变化。这里把原先有自我观察脸部大笑时五官的变化删掉了,因为我举得,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利用小镜子让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比较不现实,一来小镜子很小,难以让幼儿观察清楚;二来,如果要求幼儿拿着小镜子对它大笑,估计不自然,那样幼儿就不能捕捉到最真实的笑脸了。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尽情得和同伴玩,然后只针对一个同伴的表情进行观察,这样显得比较合理。在幼儿和朋友玩的时候,适时抓住一个瞬间用相机抓拍,幼儿观察照片,这样就能够达到观察准确的目标,也就为形象绘画打下基础。再有第三个教学目标:在与同伴共同欣赏笑脸、创作笑脸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分享其中的愉悦心情。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做微调:在与同伴共同欣赏笑脸、创作笑脸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分享欢乐的心情。我之所以把愉悦改为高兴,因为愉悦是一种情绪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高兴更接近于现实,它可以是心情,也可以是表情,与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活动可以让幼儿产生高兴的心情。
教学目标定位正确了,才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合理,才能够为幼儿正确学习提供保障。并不要因为教学参考书上有了现成的方案就不再考虑,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很多因素有关,只有更多层面上关注,才能够保证目标正确,活动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