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艺术家、摄影师王春泉诞辰110周年

(2023-09-29 08:29:56)


                   今天是电影艺术家、摄影师王春泉诞辰110周年纪念日


      王春泉(1913.9.29---1969.10.8),原名王士元,著名电影摄影师。1913年生于上海,1969年病逝于长春。他在读中学时,因父亲失业,无力为他交纳学费而辍学。
        1931年,他经天一影片公司一位演员介绍,进入天一公司当摄影练习生。第二年,随摄影师沈勇石转入艺华影业公司任第一助理,后来又给著名摄影师吴蔚云当助理。  
        1935年冬天,吴蔚云离开上海,公司决定由他拍完吴蔚云没有完成的 《花烛之夜》 ,这是他独立拍片的开始。接着,他又拍摄了《百宝图》、《喜临门》、《弹性女儿》等影片。1937 年底至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上海处在被人们称为“孤岛”的时期。一些投机的电影制片商为了赚钱,大量摄制取材于稗官野史、民间传说、评弹故事、章回小说的所谓古装片和迎合落后小市民趣味的所谓时装片。王春泉抱着不问政治、靠技术吃饭的思想,参加拍摄了十几部这类影片,如《三笑》、《秦香莲》、《化身姑娘》、《啼笑姻缘》等。同时,也拍摄了个别比较严肃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如《女子公寓》等。  
        1941年12月,日寇占领上海,一些文化汉奸出面组织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王春泉为养家活口到“华联”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他是个有民族气节的摄影师,不愿为日伪工作,终于辞去了摄影师职务,和友人办了个小小的干电池厂维持生计,直到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上海电影界又落入国民党反动派手中。王春泉亲眼看到国民党同日伪分子勾结,甚至把汉奸影片继续向海外输出。这使他极为愤慨,对国民党政府产生了怀疑。这时,他在上海电影界找个工作也是困难重重,盼望数年的抗战胜利,获得的竟是无法谋生。无奈,只好去香港。  
        1946年冬,他到了香港,任良友影业公司摄制师。1948年夏,入永华影业公司任摄影师。在香港,他同样感到没有出路。他拍摄的由吴祖光导演的《山河泪》,竟被国民党的电影检查机关改得面目全非,使他对国民党政权由怀疑而变为憎恨。这时,在香港工作的一些进步文化工作者热情地帮助他,送给他毛主席写的《新民主主义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小册子,向他介绍解放区的政治和生活情况。他第一次接触到革命理论,感到十分新鲜,对解放区产生向往之情。他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必定垮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必将胜利。于是,他向吴祖光提出,希望能到解放区工作。经过吴祖光的帮助,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来到了已经回到人民手中的北京。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问他希望到什么地方工作,他回答说:“只要是解放区,哪里都行。”这样,他被分配到党领导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      
        1949年被分配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总摄影师。1961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总摄影师。曾任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从1950年至1966年共拍摄了《钢铁战士》、《荣誉属于谁》、《墙头马上》、《景颇姑娘》、《天天向上》等五十余部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