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电影明星白璐诞辰100周年
白璐(1916—1947.09.01),原名杜小牧。,四川涪陵人。原是明星影片公司演员,后任联华影业公司演员。在30年代她曾经和郑君里恋爱过,分手后白璐和蒋君超同结连理。他们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令人艳羡的一对影坛伉俪,至少共演了6部电影:《游击进行曲》(公映时改名为《正气歌》)、《一代尤物》、《孤岛天堂》、《绝代佳人》、《潘巧云》、《乱世儿女》。
1938年赴香港,在联艺、启明等影片公司演出《一代尤物》、《孤岛天堂》、《游击进行曲》、《潘巧云》、《情人四万万》、《绝代佳人》、《乱世儿女》等影片。本来还应有一部他们夫导妻演的《大地歌声》,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夭折。
白璐参演的话剧有《回春之曲》、《水银灯下》、《油漆未干》、《赛金花》、〈桃李春风》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君超在香港经营了一家胜利戏院,专映进步电影,因放映《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等苏联红片,而遭当局阻挠,甚至收到恐吓信。当时蒋君超和白璐已有两个女儿,但他毫不屈服和退缩,依然如故,而且集资创办了东方影片公司,于1947年拍摄抗战电影《乱世儿女》,由程步高编导,刘琼、上官云珠、蓝马、白璐和他自己一起出演。大部分镜头完成后,刘琼要急返上海拍摄《春残梦断》,上官云珠也要回沪拍《一江春水向东流》,蒋君超接受程步高的建议,赴上海拍完剩下的镜头并做后期,顺势举行首映。当时他脱不开身,只能由白璐一人先回沪,全权代理一切事务。
白璐一行登机那天,蒋君超带着大女儿安美和年幼的安立到机场送行。家里的女佣逗安立:“宝宝,你妈妈这次到上海去是不会再回来了!”迷信的白璐大为生气,蒋君超则笑劝她不必当真。
白璐到上海后,与王人美同住,心却惦着香港,两地书来往不断,其中有一封8月9日她写给女儿安美的信,尽显对蒋君超及孩子的关爱:“亲爱的安美:写给你和小咪(即小女儿安立)的信不知接到没有,为什么不回信,我真担心你们,不知你们好不好,有没有吵架。我不在家的时候请你替我招护爸爸和小咪。爸爸每天早上出街之前一定要弄东西给他吃,因为他自己老是不记得吃早点,老是不吃东西以后就会生病的,知道吗?你是他的女儿,你一定要爱惜他,不要让他生病……希望你每天写一封信给我,请郑姑娘教你。把家里每天的情形告诉我,因为我在这里非常担心你们,每晚老想到你们,一点也睡不着……我的地址是上海胶州路162号王人美转。内有一封信转给郑姑娘。问候陈(程)步高先生。”
8月25日,蒋君超终于来沪与她会合。两人都住在王人美处多有不便,即搬到国际饭店608室.8月31日上午9点,蒋君超尚在梦中,白璐径自梳洗完毕,将要出门,忽见蒋君超醒来,便高兴地对他说:“这儿环境不错,我想多住几天,现在我去人美家拿一些更换衣服,你再睡会儿好了。”
大约10点半,白璐提着小皮箱从静安寺返回,走进国际饭店,只见电梯门尚未闭全,留有一人可进的空隙,便跨了进去。不料,电梯这时其实已经上升,而门有故障未关紧。可怜白璐一脚踏空,直坠深井,被送进中美医院抢救,终因不治而亡。蒋君超痛哭失声,那日送别时女佣的一句戏言竟然成谶……
殡葬时,在白璐贴身衣袋中发现了一只镜盒,里面珍藏着一页纸,那是她生下大女儿安美后,蒋君超赠与的赞美诗:“安美诞生:祷祝我们的小天使,在她这生命中给予她人类最美好的情操;滋长她的心,如一朵圣洁的艳葩,永远那么可爱美丽与纯真,更希望赋予她母亲一样的善良崇高富同情的心而又倔强的气魄。”落款为“安美的父亲,二十四日夜深”。
现摘录电影皇后胡蝶在1947年的日记中这样写到:
9月3日,今天是白璐大殓之期,她死的太惨太惨了。无缘无故竟会远远的从香港来,将一条命送在国际饭店的电梯下面?人事不可料。这次到沪,原是赶着替杜先生拜寿,那知今天却又赶上了吊唁白璐。大殓的地方离我家很近,就在同一条路上的中国殡仪馆。我是和林小姐同去的。到那儿时,许多人全已在了。璐璐的遗体静静的躺在灵台的帐幔后,身边都是花朵。蒋君超戴了副太阳眼镜,哭的很伤心,一面用细碎的花瓣在璐璐身边不断的洒。凤子在臂上缠了块黑纱,替璐璐戴孝。我禁不住流泪了,深深地给白璐鞠了一躬,祝福她早登天国,没有等到入殓,便回了家。我真受不住那压缩的气氛。
蒋君超又名蒋云松,“乔松”是其别名。他把1950年当作他的新生之年,不仅是政治上的新生,更包括爱情上的新生。在新上影同行们的欢庆声中,蒋君超和同样姓白、同样美丽的白杨结婚了,他终于走出因白璐不幸亡故而笼罩在心头的阴影。
1934
1935
1936
1937
1939
1940
1941
194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