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二】【六年级第8册】第3课信息使用应合理
(2020-03-09 16:28:05)分类: 教学设计 |
课题:第3课
备 课 人:马防震
备课时间: 2020年 03 月 09日
教学时间: 【2020-03-15——2020-03-21】
备课类型:详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的鉴别。
【2】知道信息鉴别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3】理解正确鉴别和评价信息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
【2】通过鉴赏作品,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技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在现代社会里,信息和信息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要激发学生搜集信息、评价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信息鉴别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2】理解正确鉴别、评价信息的意义。
【3】能合理对应用信息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
【1】能识别信息的真善美与假丑恶。
【2】能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自己适用的信息。
【3】能主动抑制网络上反动信息与黄色信息。
【4】能主动遵守信息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课
教学过程:
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1.谈话:同学们,有时登录QQ界面后,屏幕上突然弹出了这样一个窗口。课件呈现“中奖”画面。 提问:该怎么处理?怎样选择? 2.教师:有的同学认为这则信息是假的,有的认为是真的。说明了获得的信息有真有假,具有真伪性。如果我们对获得的信息不进行辨别,盲目地使用,会有怎样的后果? 思考:如果这则信息是假的,选择领取奖品,会怎样呢? 3.教师:从刚才的案例中,知道了信息社会中的信息来源是复杂的,有正确的,有虚假的。我们要学会对信息进行鉴别和评价,合理地使用信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怎样正确、合理地辨别、使用、处理信息。 |
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呢?
|
联系现实,激发同学们的上课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 |
二 案例分析 辨别信息 |
1.你能帮助老师辨别出刚才信息的真伪吗?说说你的理由。 2.提出探究问题。(1)”中奖“信息源所提供信息是否可靠?为什么?(2)依据页面提醒,打电话咨询,所获回答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3)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弄清事实真相这一做法是否是鉴别信息的方法之一,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4)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说一说自己的经历,你是怎样处理的? 3.师生交流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使用信息时要做到:不盲目地相信得到的信息;可以根据信息的来源鉴别真伪;可以多渠道地获取信息;根据原有的经验进行判别,必要时还可以向权威机构证实等等。 |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玩游戏、QQ聊天、上网都可能有哪些虚假的信息。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生讨论小结。 |
让学生明白信息是需要鉴别的。 弄清楚如何去鉴别信息的真伪。 培养学生主动鉴别信息真伪的意识和能力。体验信息评价与鉴别的过程,学习有鉴别地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信息整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
三 交流想法 文明上网 |
1.引导:网上这么多的虚假信息是怎么来的?我们青少年在上网时应该怎样做?应该注意什么? 2.提出文明上网公约。请学生阅读教材“文明上网拍手歌“。 3.教师:说说自己对文明上网的理解。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合理地上网? 小结归纳: (1)提防信息陷阱。 (2)文明上网,不传虚假信息,健康交流分享信息。 (3)不沉迷网络。 看图,说说书中“网络漫画“。 |
阅读“文明上网拍手歌“,说说自己的理解。 讨论身边的“网虫“,说说利与弊。 |
通过案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
四 欣赏作品 合理表达 |
1.教师:刚才谈到了小学生要文明上网,可以在网上发布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与同学分享。那怎样才能更合理地表达信息,并进行信息交流呢? 2.教师:这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几个学生制作的电子作品,请欣赏。 3.教师:你能说说这些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吗?填写作品评价单。 4.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5.教师小结处理信息时要恰当合理,才能有效快捷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
|
|
五 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2.教师:在信息社会中, 具有鉴别和评价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自觉地提高这些能力。 |
|
|
教学设计原作者:
铜陵市师范附属小学 刘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