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二】【四年级第4册】第3课美化班级课程表
(2019-03-03 11:27:39)分类: 教学设计 |
宣城市第二小学2018—2019【二】电子教案
课题:第3课
备 课 人:马防震
备课时间: 2019年 03 月 03日
教学时间: 【2019-03-10——2019-03-16】
备课类型:详备
教材分析:
《美化班级课程表》是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美化班级课程表》一课内容处于表格的创建与完善之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性,是经过辛勤劳动之后最终决定能否获得一张精美表格的关键,是对表格创建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本课安排了3个知识点:设置文字格式、设置表格边框、填充底纹效果。通过对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后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新事物更感兴趣,积极性高,理解力及创造力均较强。《美化班级课程表》一课,是在学生较为熟练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用中文输入法正确录入汉字的基础之上的深入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原先学习的基础上,更加熟练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的使用,理解它们的作用,从而对表格中的文字进行一定的修饰。
【2】掌握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的设置以及表格底纹的填充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和操作,熟练掌握设置表格的文字格式、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填充底纹颜色效果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受美、鉴赏美,体验自我创作的乐趣。
【2】培养学生团结、积极向上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设置表格单元格中的文字格式。
【2】设置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
【3】填充底纹效果。
教学难点:
【1】根据需要,选中并设置不同单元格的边框颜色和线型。
【2】根据需要,选中并填充不同单元格的底纹效果。
课
教学过程:
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前 准备 |
找茬游戏,上节课制作的课程表和本节课美化后的课程表,不同的表格背景素材。 |
|
|
导入 新课 |
1.游戏导入 游戏:我们一起来找茬, (1)出示两幅图,让学生“找茬”; (2)出示两张课程表(一张有内容,并作过修饰;另一张有内容,但没有修饰)继续找茬,说说两张张课程表中哪些地方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修饰文字、设置边框、填充底纹 2.揭示课题 你更喜欢哪一张课程表?为什么? 第二张课程表既实用又美观,在前面的课程中实用性做到了,至于美观方面,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 |
积极参与游戏,仔细观察。
有了第一次游戏成功体验,愉悦的再次投入“找茬”,仔细观察,并回答。
|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本课学习的兴趣。
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教师板书,增强理性认识,将知识点系统化。
|
自主 探究
学习 新知 |
【修饰文字】 1.怎么样修饰文字呢?请同学们回忆第三册第二单元学习的“我当快乐小编辑”的内容,并结合我们刚才展示的课程表,说一说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文字进行修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板书:文字格式 → 字体、字形、字号、颜色) 2.请同学们自学书中P18~19内容,在自己的电脑中自主完成修饰文字的任务 【提醒】当你们在自学过程中,遇到困难有三种求助方式:从书本中找答案,书本是我们的最好学习伙伴;向旁边的同学求助;举手向老师询问。 3.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展示一位同学的作品,并请他上台来给大家演示讲解。 【设置边框】 1.向学生展示“表格与边框”工具栏,可通过选择“表格”→“绘制表格”命令调出来。 2.教师演示,重点介绍该工具栏中的几个常用按钮的名称及功能。 3.提醒学生注意:设置表格或单元格边框之前,都必须先选定要设置的对象。 4.学生操练,完成第二个任务,教师巡视辅导。 5.指名演示,提示可以有其他方法完成任务。 【填充底纹】 1.启发学生,通过刚才设置表格边框的操作,请同学们自己探索设置表格底纹的方法。 【提示】在“格式”“边框和底纹”里设置自己喜欢的底纹。 2.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选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填充底纹的任务。提醒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
回顾旧知,知识迁移。
自学课本,自主完成修饰文字的任务。
一名学生上来演示讲解
学生操练
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然后动手实践,参考教材中的步骤设置边框。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作品,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作品。 |
通过引导,使学生结合第三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迁移。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先由教师的讲解演示,后由学生自主完成操作,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二,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完成任务,多想多练,开阔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和同学间相互协作,让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乐在其中。 |
展示交流 |
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评价标准: 1.修饰文字:颜色要搭配,字体要协调,字号要适当。 2.设置边框:外框线要粗些,颜色要深一些,内框线条细些,颜色淡些。 3.填充底纹:底纹的设置往往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数据区域,如行头、列头,通过颜色区域的划分,使数据更易于阅读。 |
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 |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对及对学生作品的评定,让学生了解修饰文字、设置边框及填充底纹的一般规则。通过交流提高学生交流信息、表达信息能力。通过评价相互鼓励作用。 |
巩固练习 |
1.布置练习任务:值日生安排表。 2.教师巡视,观察、记录学生操作情况。 3.组织学生自愿展示,交流评价,教师点评。 |
学生练习。 |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打造个性化的值日生安排表。 |
分享收获 |
学生参考板书梳理本课所学知识,谈收获与感受。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
学生总结。 |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概括知识、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