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白鹿原》主要人物介绍——田小娥
(2012-09-23 01:57:00)
标签:
转载 |
《白鹿原》主要人物介绍——田小娥
《白鹿原》中,作者陈忠实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田小娥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在作品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里,田小娥以其独特的性别特征、悲剧性的人生遭遇而成为旧中国妇女命运的典型代表。田小娥不甘于屈辱的境地,追求欲望的满足和理想的实现,而形成与传统文化的对立,最终惨死于公公之手。在现实的土壤里,田小娥作为一名女子身份的个体存在,她的悲剧命运固然具有客观上的必然性,同时,还具有主观因素,而这个主观因素,和田小娥她自己有关。
一、红颜祸水的容貌
“不足一年,黑娃引着一个罕见的漂亮女人回到白鹿村,鹿三一下子惊呆了”。(1)田小娥就是如此不同凡响地出场的。这个美丽的女子随之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开始其坎坷悲惨的人生。
在希腊神话中,“美丽与邪恶”的海伦成为引起特洛亚战争的罪人;在中国人的集体意识里,有一个隐秘的情节:红颜祸水。女人长得美丽,就会不守妇道,就会给丈夫招来厄运。因此,小娥的美丽一出现就抵达鹿三的“神经器官”。鹿三疑云四起,对黑娃严加审问。从猜疑到查证,他们终于知道,这个没有来路没有“三媒六证”的女子是个“淫妇”。他们认为这样一个不守妇道的女子注定是不会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的,早晚要弃黑娃而去。所以,鹿三要黑娃“快快把在个婊子撵走!你要是舍不下她,你就不是我的儿,你就立马滚出去!永生永世都甭进我的门!”。白嘉轩:“这个女人你不能要。这个女人不是居家过日子的女人。你拾掇这号女人你要招祸。我看了一眼就看出她不是你黑娃能养得住的人。趁早丢开,免得后悔。人说前悔容易后悔难!”。 (2)小娥的美丽及她在郭武举家和黑娃的“出格”使她活生生被拒在白鹿原门外。不得已,她和黑娃住进村子东头一孔破塌的窑洞里。
这个边缘于村子之外的窑洞随之确定了她在白鹿原与众不同的身份地位。
美丽,这个人人向往的东西。对于田小娥来说,美丽不仅是使她走进白鹿原人视野的自身条件,也是她走进文化视野的“资本”,更是一场悲剧人生的拉开序幕的前提。如果不是这样,黑娃在郭家看见小娥就不会气堵胸憋;郭姓武举家的几个仆人也不会开小娥的玩笑;混沌未蒙的黑娃后来也不会因手指触到小娥的手指就心猛地跳弹起来;鹿三也不会一下子惊呆了,进而对黑娃严加审问;白嘉轩自然就没有去阻止黑娃和小娥进祠堂拜列祖列宗。更甚,老光棍狗蛋也不敢对其挑逗;而鹿子霖因为“看见小娥撅了撅浑圆的尻蛋儿站立起来,怯怯的挪到墙根前歪侧着身子站着,用已经沾湿的袖头不住地擦试着流不尽的泪水,一绺头发从卡子底下散脱出来重在耳鬓,被泪水洗濯过的脸蛋儿湿润如玉光洁照人,间或一声委屈的抽噎牵动得眉梢眼角更加楚楚动人,使人突生怜悯”,(3)即是:小娥的美丽牵动了鹿子霖的心,所以当小娥跪在他面前乞求救黑娃时,一个卑鄙的念头才在鹿子霖心里形成,促使他趁机占有了小娥。
总之,这一切都是小娥的美丽惹的祸。美丽的容颜在小娥坎坷而悲惨的人生中起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是美丽,让小娥走进白鹿原和文化的视野;是美丽,让小娥一步步遭原上人唾弃,成为邪恶的女人。
二、善良软弱的性格
小娥这个遭父亲唾弃,为白鹿原所不容的美丽女子,却也有善良、正直的一面。
随着黑娃参与放火烧粮台,组织农协砸祠堂烧祖宗神庙,在白鹿原掀起的旷世未闻的“风搅雪”被扑灭,黑娃出逃,留下小娥成为一快任人宰割的肉。为救黑娃小娥求鹿子霖,却遭鹿子霖施计哄骗,被迫以肉体相报。当鹿子霖掏出几个银圆,塞到小娥手里时,小娥突然缩回手,“不要不要不要!我成了啥人了嘛?”,(4)小娥为救丈夫作出的牺牲令人感动和钦佩,这句令人酸楚的话也体现出小娥的善良和正直。
“惩罚孝文的那天后晌,小娥听到了村苍里头的锣声和吆喝声,浑声抽筋头皮发麻双腿绵软,在窑洞里坐不住了。她达到了报复的目的却享受不到报复的快活”。(5)她复仇的心理,在惊奇地发现孝文解开裤子不行时,忍不住化为同情。自孝文接受族里惩罚那天,小娥在窑洞里坐不住立不住,假装扯柴火走到窑院边沿的麦秸垛上,查看村中动静,听关于白孝文被打的消息。小娥内心在自责,她善良的天性使仇恨化为灰烬,继而燃起一腔自责。尽管,“她努力回想孝文领着族人把她打得血肉模糊的情景,以期重新燃起仇恨”,(5)“用这种一报还一报的复仇行为的合理性来稳定心态。”(6)结果却“一次又一次在心里呻吟着:我这是真正地害了一回人啦”。(7)
我们从小娥的善良感到温暖,这个美丽的女子端地怜楚。可是软弱和缺乏独立,又使小娥人性“出格”,破灭了我们对她的“期待”,也毁灭了她自己的人生。
小娥的软弱更主要来源于对强大男人中心、贞节妇道为主要评判标准的传统文化的屈服。在传统文化面前,小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父亲把她嫁与一个可以作自己爷爷的郭武举,青春和性爱的本能的要求被践踏。丈夫黑娃出逃,她求鹿乡约救丈夫,却不得不以身体作为交换条件。小娥没有发言的权力,她的声音人为地主观地被加以否定。小娥的申诉只是给自己命运雪上加霜。相比,在传统文化下,作为男人的郭武举和鹿乡约的行为却正义于小娥之上。
过份的善良是一种懦弱。一个善良而软弱的女人在强大的传统文化里面,注定是个悲哀。这个悲哀让我们痛感传统文化中的男权意识,也让我们为一个弱女子叹息,为她命运最终呈现的悲剧色彩做主观客观方面的思考。
三、反抗的不自觉和愿望破灭的悲剧命运
田小娥在作品中众多人物中是一个小人物,但却是形象异常丰富而鲜活的一个,小说通过她对传统文化的不自觉的反叛与对抗而更加完美地宣泄出来。小娥出身一穷秀才家庭,她年轻、漂亮。却被父亲嫁给了一年近七十的武举人,对面这么一个老丈人,小娥失去了她青春的梦想:恋爱,性爱,人身自由。从小说我们知道,“大老婆给举人订下严格的法纪,每月逢一(初一、十一、二十一)进小女人的厢房去逍遥一回,事完之后必须回到窑洞(平时在厅房)。郭举人身体好,精力充沛、,往往感到不大满足,完事以后就等待着想再来一次,厢房窗外就响起大女人关怀至诚的声音:”你不要命了哇?‘“。(8)小娥没有享受郭家人的权利或待遇,她在郭家照顾仆人饭食,是郭举人性发泄对象,是他泡枣工具,算来不过是郭家一高级奴仆罢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在这屋里连只狗都不如!“ (9)她的情感和欲望被压抑,被扭曲。黑娃的出现,无疑撩动了她情感的神经,她的生命意识开始复苏。小娥试探黑娃,出于本性的爱和由此萌生的冲动就很自然地促使她大胆地挑逗黑娃,她吃饭的时候省去了条盘,双手托着(小米稀饭)朝黑娃走去。黑娃还是一个”秽娃“,他对美丽的小娥产生一种说不清的情感,面对小娥的挑逗,不晓事的黑娃让小娥一步步引入”怀里“。我们知道,小娥主动和黑娃相好,她不计贫福,不顾脸面,这是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包办婚姻的反抗。这种追求和反抗是不自觉的,是怯弱的 .当黑娃吃早饭的时候,大胆抓住小女人的手,条起来亲了一口”,(10)小娥吓得脸都黄了,对黑娃说你疯了。无疑,小娥害怕郭举人看见,害怕这不“光彩”的事情泄露。比照前面小娥的主动出击,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黑娃的偷情,小娥更多地为对性欲的追求和对郭武举的报复之心所驱使。那我们如何来看待两人的爱情呢?马斯洛告诉我们,从人性的角度看,性爱是一个人作为个体生存的动物性本能,它是生命的第一需要,应该说,它与世俗道德观念互不干涉的,但客观上又与当时的传统世俗观念和传统道德构成了事实上的对立,为世俗所不容。他们低下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必须在规定好了的规则中循规蹈矩地死一样地熬下去,一直到死。一有出格,就会引来杀身之祸:黑娃险些丧命于郭举人的暗算;小娥被休,受父母冷落,蔑视而陷于深深的痛苦,一个月下来,她瘦了,瘦得叫人心疼。即是:出于本能的需要,小娥和黑娃发生了肉体的关系,而这个关系对小娥和郭举人的包办婚姻造成的破坏而衍生出的包办婚姻的反抗意义是不自觉的,于小娥,这是她不愿意看见的结果,是个心惊肉跳的事情。作为女人,一个弱女子小娥,环境迫使她了解自己的处境,她不可能独立,做个真正的女人,男人终究是她的依靠,无论现在的郭举人还是以后的黑娃。
类似的报复性反抗还体现在泡枣事上。“大女人每天晚上来看着监视着她把三只干枣塞进下身才走掉,她后来就想出了报复的办法,把干枣再掏出来扔到尿盆里去”,“他吃的是用我的尿泡下的枣儿”, (11)小娥说着很解气,有一种报复的快感在心头,她还对黑娃说要把他流下的都给郭举人抹到枣儿上面,让郭举人吃去。小娥的报复性举动始终没有正面迎对郭举人。这是她的怯弱,和不自觉造成的。承上面论述,我们已经知道,小娥被郭武举赶出家里并不是她自己情愿的事情。因为,来自家庭和世俗的压力使她没有勇气面对被郭武举扫地出门的事实。这个事实,不仅使父亲田秀才气得病倒炕上,而且她自己也瘦了,瘦得叫人心疼。
小娥在白鹿院上的遭遇(或者说复仇或者是反抗)是在选择身体(性)作为武器,而一步步走向悲剧的。这个悲剧是从她听从鹿子霖的唆使,诱骗和惩治狗蛋开始的。
光棍狗蛋垂羡小娥美貌,夜夜在窑洞外“骚扰”,有一天撞见鹿子霖和小娥的奸情。于是鹿子霖怀恨在心,引诱小娥设计陷害狗蛋,结果确是连小娥也一起被族长白嘉轩惩罚了。刺刷把小娥打得浑身流血,这使小娥清醒地看到是鹿子霖把自己也害得没脸了。按理,这种情况下,小娥应该终止和鹿子霖的关系了。然而,如前面所说,由于小娥的反抗表现出极大的不自觉。当鹿子霖说要替她报刺刷的仇时,她的思想依赖地又归附到鹿子霖的思想里,使鹿子霖异常容易地把她拉进白鹿两家仇恨的漩涡里,并借助她的身体作为对付白嘉轩的武器。
表面上,鹿子霖让小娥引诱白孝文以达到尿到族长脸上的卑鄙目的和小娥被刺刷的报复心理产生一致。实际上,小娥因为不自觉的报复心理而用身体为武器以对白家的报复却成为鹿子霖和白嘉轩两家斗争的牺牲品,这个牺牲最终导致了小娥悲剧人生的终结。
在复仇过程中,小娥给我们一个可怜的无自知的弱女子形象,尽管我们曾看见过小娥人性的复苏。小说交代:小娥成功把白孝文拉下水,使白嘉轩塑造二十几年的继承人毁灭,她达到报复的目的却没有产生报复后的欢悦,相反,她渐渐怜悯起白孝文,开始自责,在内心深处忏悔。这时的小娥陷入矛盾,她开始“怀疑”自己对付白孝文这件事的对和错。然后,她大胆地尿了鹿子霖一脸的尿。这个反抗性的举动使我们看见小娥良心的发现,人性的复苏。
可是,小娥总是使人失望,她的反抗行为总是蜻蜓点水一样。立即,小娥和白孝文“大胆”地在窑洞里厮混。像曾经和鹿子霖一样,小娥生活得心安里得,她把身子任白孝文享用。她还教白孝文抽大烟。“埋葬大姐儿之后,孝文真正成了天不收地不揽的游民,早晚都要泡在小娥的窑洞里,俩人吃饱了抽大烟,抽过瘾了,就在炕上玩开心,使这孔孤窑成为饥馑压迫着白鹿原上的一方乐土。”(12)在这里,小娥的表现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我们很容易地发现,她对白孝文肉体的敞开变得“游刃有余”,性在一开始成为他们之间的武器之后,仿佛已成为两人的主观需要。也是,在这,我们看见,小娥继男人黑娃之后,又一次在性特有的体验中,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她“乐在其中”。对于白孝文家庭造成的破坏的责任,她把它置于两人的交欢和烟雾之外。这个时候,小娥对肉体的态度已经失去了耻辱,她的肉体的大胆敞开以及对原上人不置可否的生存,传达出她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个心理使她的行为带上自虐色彩。
作为一个女人,小娥的出生就面临着一张既定的的秩序的网,她注定了只有当妾的份,否则就是一个婊子,而结局是死于非命。越是反抗,她只能死得越惨痛,这个反抗在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面前是毫无力量的。小娥的反抗停留在生存的需要和魂灵的依托上,是不自觉和非理性的,而这个需要和男人密切相关。
小娥让黑娃引着离开了田家什字来到白鹿原,遭到了公公鹿三的反对,称她为婊子,族长白嘉轩拒绝她进白鹿两姓祠堂,她在白鹿家族的合法身份被予以否定,她的行为刚一进原上就为乡邻所不耻。于是黑娃在村东头买下一破窑洞安家,两人终于有个家了,对小娥来说这是灵魂的依托,是愿望的实现。因为在别人面前,她得不到做人的基本尊重,只有黑娃才能尊重她,只有在黑娃面前,她才能做一个真实的女人。所以小娥呜咽着说:“我不嫌瞎,也不嫌烂,只要有你……我、吃糠咽菜都情愿。”(13)多么朴素悲凄的话语,却道出了小娥心底的愿望:和黑娃一起居家过日子。
然而,正想谁也不惹,一心一意过自己安静日子的小娥和黑娃却因一场“农协运动”而整个地被搅乱了。在这场活动中,小娥也被推举为白鹿村农协第一任妇女主任,俨然身份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变化,田福贤反过来向农协反扑,白鹿原上,一时间,血雨腥风,黑娃听了鹿兆鹏劝告,悄悄逃走。黑娃的出走彻底地毁灭了小娥的愿望。作为女人,小娥已经无比地依赖着黑娃。“你走了我咋办?你走哪儿我跟到哪儿,你不带我我就跳井……”14)。当黑娃硬着心肠离开时,窑里里立刻传出小娥绝望的哭泣,小娥的精神世界顷刻间垮了。黑娃的出走成为小娥生命中灾难开始的引火线。从主观上说,愿望的破灭带给小娥的是精神世界的摧残,她失去了生存的方向。正是这个理想目标,出于对一个家的渴求和愿望,出于对男人黑娃的情感和需求,小娥原先朦胧的反抗和报复的意识在鹿子霖引诱下更加地“身不由己”,从不自觉渐渐走向不自知。
可是农协把田福贤他们惹恼了逗急了,田福贤能容下他们吗?此时,田小娥只想过一点属于自己的安稳日子的企图已经在时下的现实里变成了奢侈,她的对黑娃的关切,被鹿子霖利用。鹿子霖于是点燃了小娥生命中这根灾难的引火线。后来由鹿子霖一手“策划”的陷害白孝文的行动是小娥生命终结的促成因素。小娥的生命以生存的需要的不满足告终,以愿望的追求的失败告终。对需要和愿望的追求,这是小娥悲剧生成的主观因素,也是小娥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
四、死亡的结局
白孝文的堕落的直接原因是小娥的引诱。而小娥的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引诱了白孝文的堕落。
小娥死于自己的公公鹿三之手。鹿三是白家仆人,他善良,本分,第一眼看见小娥就疑云四起,小娥的漂亮引起鹿三的不安,在知道小娥的来历后,鹿三“已经脸色如灰眼睛充血了,一进门就抽了黑娃一记耳光;自己同时也跌倒在地不省人事”, 15)任黑娃求告无用,黑娃母亲哀告无用,遂不“回心转意”,鹿三眼里,小娥是十足的婊子、烂货。现在,造成黑娃和孝文堕落的直接诱因是女色,而且是同一个女人(小娥),她给他和他尊敬的白嘉轩两个家庭带来的灾难不堪回首,鹿三遂下定决心杀死小娥。鹿三杀小娥的直接动机是因为小娥同时害了两个家庭,尤其是白家,鹿三尊敬的白家,白家是他心里铁的守则。对于鹿三,白家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传统文化的具像,是他行为准则的模范,是一种信仰。小娥给白家带来的灾难是对鹿三信仰的破坏,这是善良本分的鹿三鼓噪勇气杀死儿媳妇小娥的根本原因。所以,鹿三杀小娥是那么的理直气壮,他不是杀自己的媳妇而是杀了一个婊子,他为白鹿原去除了一个祸害。在鹿三的背后,一个强大的支撑,传统的力量,一起把一柄三用镖尖刺入小娥的背部,任你小娥不闭眼都不行,在如此的客观背景下。无疑,小娥的死,使我们看见一个女性的悲哀,一个女人梦的破灭,以及生命的终结,这一切与传统的道德和传统文化连在一起。除此,我们还看见一个女性的主观世界是那么的苍白和乏力,是那么的难以自持。
五、小结
透过小说,作者塑造的田小娥的形象是丰满的,又是复杂的,具有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真实感。小娥的不幸命运是与生俱来的,她的美丽,善良,软弱,以及对传统文化不自觉的反抗和无知的报复,以及她可怜地悲哀地选择了身体(性)作为武器,最终走向了死亡,从中,我们在领悟潜在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习惯使然时,也要体悟到小娥生命主观原因(容貌,性格,意识)使然,田小娥,一个女性个体的出现,她反抗的力量相对于她所反抗的对象的力量实在是螵蚁撼树,她的愿望的实现相对男权的存在是那么的艰难和不可能,而她,最终选择生殖器为武器,用色性实现理想的想法实在是幼稚和毫无意义,一切注定,她只能飞蛾扑火一样,结局唯有毁灭!